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2016-10-13 11:53陈小慧
大众理财顾问 2016年6期
关键词:整治监管金融

陈小慧

厘清互联网会融的本质,回归金融本源。

经过此前几年的爆发式增长,互联网金融的规模越来越大,而随着行业发展的逐渐深入,频频发生的平台跑路、股权众筹纠纷等问题经过日积月累,对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较大影响。尤其是2015年年底以来,e租宝、快鹿、中晋等巨雷的相继引爆,使互联网金融的规范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但作为尚处于发展初期的新兴行业,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问题让监管层“伤透了脑筋”, “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监管困局亟待破解。

纵观这几年行业的发展可知,互联网金融创新性强,业务变化很快,常常是监管政策尚未落地,原有模式就已改变。因此,政府部门和业界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这也是前几年采取“弱监管”的原因之一。

2015年,以P2P倒闭风潮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飙升,社会压力和经济连锁反应明显,监管层痛下决心整治乱象。以2015年7月18日《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为标志,行业监管开始由“弱监管”向越来越严转变。2016年4月14日国务院组织14部委召开电视会议,启动为期1年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这代表着行业整顿正式拉开序幕。随着管理层监管力度的不断加码,行业大有进入“寒冬”之感。

然而,更多专家和从业者认为,现阶段未尝不是行业回归良性发展的好时机。前几年,互联网金融处于无序发展状态,行业乱象层出不穷,一些居心叵测的伪互联网金融企业得以打着互联网金融的旗号大行欺诈之事,其结果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真正一门心思认真做事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往往被浮躁的喧嚣声所淹没。而另一方面,行业规模的爆发式增长是以企业一日千里的前进脚步作为支撑,平台上线一年业务规模突破数十亿元者比比皆是,两年内破百亿元者也并不会让人感到惊讶,在行业发展最快的时候,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一星期等于一个月,一个月等于一年”甚至成为普遍认知。如此迅猛的发展速度之下,企业的绝大部分精力势必要放在业务扩展上,否则就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法立足,如此一来,便无暇顾及自身能力建设。

金融是一个与风险打交道的行业,互联网金融又是新生事物,没有经验可供借鉴和参考,这就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想象的是,互联网金融企业规模急速膨胀的背后,潜藏的是风控能力欠缺、管理混乱等巨大隐忧,犹如定时炸弹一般随时都可能被引爆。

如今,国家祭出整治大旗,着手清理和整顿互联网金融,引导行业朝着规范的方向发展,这实际上给跑得过快的行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修炼内功的机会,企业何不趁此良机暂时放慢脚步,将能力上的短板加以弥补,为今后更好、更快地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因此,持这种观点的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国家整治互联网金融,实际上是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称之为新金融之春也不为过。

这种观点并非盲目的乐观。

在国家掀起整治风暴,一些平台选择理性退出、一些企业剥离或退出互联网金融业务之时,BAT、京东、苏宁等互联网巨头动作频频,抓紧布局区块链、消费金融等领域,打造自身互联网金融生态圈;宜信、陆金所、开鑫贷、网信集团等行业领导者或深挖代表性业务,或转型综合性服务平台,或尝试通过并购等方式涉足目标领域;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也在积极探索与互联网金融的融合方式;万达、恒大、绿地等地产巨头纷纷涉足互联网金融;海尔、TCL、富士康等传统工业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也进军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盲目扩张阶段已成为历史,企业对互联网金融的金融本质认识越来越清晰,纷纷回归金融框架之下谋求进一步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厘清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后,监管层若能科学搭建监管框架,前瞻性设计政策体系并准确评估政策影响,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相结合的新金融将迎来真正的大发展时期。

猜你喜欢
整治监管金融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
监管
P2P金融解读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