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大通县马铃薯新品种引进试验

2016-10-14 12:32马吉权贺双成祁生兰王炳顺杨占彪晁元珍
中国种业 2016年9期
关键词:大通县青薯中薯

马 麟 马吉权 贺双成 祁生兰 王炳顺 杨占彪 晁元珍

青海省大通县马铃薯新品种引进试验

马麟1马吉权1贺双成1祁生兰1王炳顺1杨占彪1晁元珍2

(1青海省大通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大通 810100;2大通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大通810100)

为评价引进马铃薯品种产量和经济效益,2014年对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云南等地引进和青海培育的11个马铃薯新品种(系)进行了田间小区比较试验,并通过市场调查、产量与产值比较,评价新品种(系)在大通的利用价值。结果表明,参选的12个品种(系)中,产量以青薯9号最高,单位面积产量为4194.3 kg/667m2,较对照青薯2号增产37.4%;产值以丽薯6号最高,单位面积产值4087.6元/667m2,较青薯2号增收87.5%;青薯9号、丽薯6号和中薯18号3个品种高产、抗病、商品率和产值高。建议在推广青薯9号的基础上,适当示范推广丽薯6号和中薯18号。

马铃薯;新品种;试验;产量;产值

马铃薯是茄科植物,俗称地蛋、土豆、洋山芋等,与小麦、稻谷、玉米、高粱并称为世界五大作物。马铃薯品种种类繁多,营养丰富,既可以作为主食,又可以制成各种美味菜肴和风味小吃,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根据国家马铃薯产业体系调查统计,2014年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681.77万hm2,产量达到12722.6万t[1]。2015年我国启动了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旨在推进将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的进程,使之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

马铃薯是青海省优势作物之一[2]。大通县作为青海省粮、油、菜的主产区,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是全国500个粮棉大县和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全县现有耕地4.62万hm2。县域气候得天独厚,适宜马铃薯生长,生产的马铃薯淀粉含量高,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充足,营养丰富,并且产地无污染,是具有一定地理优势的绿色农产品。近年来通过发展现代农业、马铃薯种薯补贴项目的支撑,使大通县马铃薯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其种植面积逐年增大[3],2013年面积达0.664万hm2,占全县粮食总播种面积的14%,总产量3.55万t[4]。通过不断引进、试验、示范马铃薯新品种,提高马铃薯栽培技术,寻求适应国内大市场需求的马铃薯品种,使大通地产马铃薯更加具有市场竞争优势,从而提升全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参试材料共12个,其中中薯9号、中薯18号、中薯20号、中薯21号、荷兰15号(山东省主栽品种)引自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马铃薯研究室,甘引1号、甘引2号引自甘肃定西市马铃薯研究所,LX-22引自宁夏固原市农科所,丽薯6号、合作88引自云南农科院,青薯9号、青薯2号(CK)为青海农科院培育品种,所有试验种薯均为原种。

1.2试验地点试验地点位于大通县塔尔镇王庄村,海拔2640m,年降水量509mm,年平均气温3.4℃,无霜期86d。土地为平滩地,土壤类型为栗钙土,前茬小麦,土壤肥力中等,土壤疏松、地势平坦、灌溉方便、排水良好。1.3试验方法参照许娟妮等[5]试验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行向南北方向,小区面积15m2(4.5 m×3.33m),每小区4行,小区种植种薯100株,每行25株,行距83 cm,株距18 cm,区间距83 cm,重复间距离100cm。 试验于2014年5月8日整地,用拖拉机悬耕耙地,划线,条施化肥,每667m2施用马铃薯专用肥50kg、酵素有机肥50kg,机械起垄,人工覆膜。5月11日人工打孔点播。5月30日至6月3日陆续出苗,7月6日开始田间现蕾,10月10日试验小区测产、考种,10月14日收获。试验地按当地生产水平进行田间管理。

1.4病害调查马铃薯早、晚疫病调查在马铃薯结薯中后期(大通县在8月中下旬),调查指标和规范按照《马铃薯晚疫病测报技术规范》和《马铃薯晚疫病单株分级标准》(表1)进行。

表1 马铃薯晚疫病单株分级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生育特性12个品种(系)在生育特性上有较大差异。出苗最早的是中薯18号、青薯9号、丽薯6号和中薯21号,最迟的是青薯2号(CK),出苗期相差4d,其余品种(系)居中。现蕾期最早的是中薯9号、中薯18号,较CK提前11d,最迟的是甘引1号和甘引2号,较CK推迟1d,现蕾期最早和最迟的品种相差13d;开花期最早的是中薯9号和中薯18号,较CK提前10d,最迟的是青薯9号和青薯2号(CK);成熟期最早的是荷兰15号,较CK提前39d,中薯9号成熟期次之,为8月28日,较CK早熟31d,最迟的是合作88,该品种直到10月15日收获时还没完全成熟,较CK晚熟17d,成熟期最早与最迟的品种相差45d(表2)。

表2 马铃薯新品种试验生育期

2.2主要形态特性表现参试12个品种(系)在形态特征上也有一定差异(表3)。植株最高的是合作88,株高为152.7 cm,较CK高50.8 cm,最矮的是荷兰15号,为34.9 cm,相差117.8 cm;单株块茎数个数最多的是甘引1号,平均为6.66个,较CK多 2.99个;单株产量最高的是青薯9号和丽薯6号,均为1.03kg,较CK高0.14kg;商品率最高的是青薯9号,为93.20%,较CK高2.94%;在薯形上,甘引1号为圆形,其余均为椭圆形;皮色和肉色也均有不同。

表3 马铃薯新品种试验考种

2.3抗病性表现为了解新品种(系)对早、晚疫病的抗性,试验田不采取任何防病措施。马铃薯生长后期,对早、晚疫病发病动态进行2次田间调查。第1次在8月15日发生时,第2次调查在8月31日,早、晚疫病混合发生时,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间田间抗性存在明显差异,高抗病品种有5个品种(系),分别是合作88号、青薯9号、青薯2号、丽薯6号、中薯21号;抗病品种有4个,分别是中薯18号、中薯20号、甘引2号、LX-22;其余为感病品种。

2.4产量结果及分析参选的12个品种(系)中,产量以青薯9号最高,每667m2达到4194.3 kg,较对照青薯2号增产37.4%;丽薯6号次之,为3856.5 kg,较对照增产26.3%;中薯18号产量为3055kg,与对照持平(青薯2号3053.5kg),其他品种均比对照品种减产(表4)。

表4 2014年马铃薯新品种小区对比试验产量分析表

2.5产量差异显著性检验对产量结果进一步分析,采用RCT软件(随机对照试验,青海农科院春油菜区试分析软件)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F值27.645>F0.05(0.000),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以小区平均产量为标准,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青薯9号、丽薯6号与青薯2号差异显著,表明这2个品种有很强的增产潜力

3 结果与讨论

3.1对参试的12个品种(系)按照产量、商品率和市场认知度(接受能力)等权重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产量排序依次为青薯9号、丽薯6号、中薯18号,这3个品种从商品率上进一步比较,则是中薯18号优于青薯9号和丽薯6号。

3.2马铃薯市场需求与品种类型存在很大的关系,通过产量比较试验和近2年马铃薯市场销售调查,青薯9号红皮黄肉、薯块较大,鲜食口感好,市场销售快,近年来市场销量剧增;丽薯6号白皮白肉,薯形椭圆、薯块大,芽眼浅平,适宜切片加工,在我国南方市场销量平稳;中薯18号薯皮肉色浅黄,薯形椭圆、薯块大,芽眼浅,适宜加工,市场前景较好。

3.3综合分析产量、抗性、商品率和市场认知度等项指标,我们认为,青薯9号、丽薯6号和中薯18号3个品种高产、抗病、商品率高,综合性状较好。在目前大通县推广青薯9号的基础上,开展示范推广丽薯6号和中薯18号,以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从而更好的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1] 陈伊里,屈冬玉.马铃薯产业与现代可持续农业.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15:15-21

[2] 陈伊里,屈冬玉.马铃薯产业与水资源高效利用.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2:46-52

[3] 马麟.青海高原彩色马铃薯选育试验初报.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7):62-67

[4] 青海省大通县统计局.大通统计年鉴.2014

[5] 许娟妮,刘正玉,斯年,等.西藏马铃薯新品种引进与筛选试验.中国马铃薯,2012(2):65-69

2016-05-23)

猜你喜欢
大通县青薯中薯
粤西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马铃薯新品种对比试验初报
大通县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报告
金华市金东区早熟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11个中薯马铃薯品种在高原农牧区夏河县的引种表现
种植密度对青薯九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凝心聚力共创校园足球美好未来
中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如何用不等臂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半干旱区马铃薯品种性状比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