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

2016-10-14 20:46祁洪涛
科学与财富 2016年28期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策略建设

祁洪涛

摘 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发展农业的共同目标。由于各国的自然禀赋、经济实力和工业化程度各异,所以现代农业模式也不尽相同。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不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更要结合中国实际,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模式。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建设;策略;

一、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特征

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具有与其他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共性:都是以技术先进性、产业关联程度、开放性、信息化、农民组织化和农业人口变为人口中的少数等作为衡量农业现代化的标准;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乡村居民生活状况,保障粮食安全、消除贫困,改善生活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等作为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中国农业现代化,虽然也要遵循世界各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共同性,但更要有中国特色,主要表现在中国实施农业现代化的背景和具体道路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相比,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二、农业现代化建设重点

建立与现代化相适应的农村经济体制。适应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建立以市场体系、服务体系和对农业与农村保护体系为支撑的农村经济体制,特别是从市场是现代农业生命线的高度,加强现代市场营销战略建设与实践运作,抢占现代农业的市场制高点。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结构与经营体系。现代化农业产业结构与经营体系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现实途径,为此要实施农业现代化的产业化经营对策,特别是加强优势产业与产品开发体系建设,全方位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抢占现代农业的科技产业化制高点。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关键在于产业化,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最重要的指导思想之一就是从科技是现代经济制高点的高度,强化农业现代化的科技支撑体系与运作机制,全方位推进农业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强化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从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社会文化等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特别是现代农业基础设施(交通、电气化、通信等)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以及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建设等。培养高素质、富裕文明的新农民。农民是进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体,没有现代化的农民就没有中国农业现代化,重要的是要着力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富裕文明程度,使其积极主动并富有效益地投身于农业现代化建设,有效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积极改善现代农业的外部经济环境。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全方位的开放性建设,要多渠道引进外资、智力和先进技术成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寻求扩大开放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内部动力与外部环境相结合,培育富有活力的现代农业新增长点。

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实施策略

1、改革农业宏观管理体制,构建国内农业保护和支持系统

改革原有农业宏观管理体制中的只管生产、不管流通、中间环节多、办事效率低、交往成本高、农民利益流失多等缺点,使农业宏观管理体制朝着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相关环节的管理的方向发展,使农业宏观管理体制朝着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相关环节的管理的方向发展,使其资产、职能、机构精简重组,对农业产业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管理,包括对农用生产资料供应和农产品收购的管理,粮食储备和农产品进出口调控等等。农业产业一体化的管理体制符合农业发展新战略的要求,也便于与国际接轨,将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过去,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都远远不能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要改变这种状况,要增大资金投入力度。由于农业发展所需资金额量大,要坚持国家、集体与个人一齐上的原则,多渠道、多途径筹措资金,增大支持力度。首先是要用好国家的各项支农资金,如农业开发、以工代赈、扶贫等专项资金,调整资金投向和建设重点,确保专刊专用,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其次是金融部门要根据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要求,合理调整信贷结构,增加农业贷款,积极开展直接对农产的小额贷款业务,支持农民发展农业生产。最后是要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社会投资开发农业,改善农业的基础条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对农业开发项目实行招标拍卖、承包经营等方式,实现多元化投入,逐步形成以农民为主体、全社会办农业的良性循环机制。

3、变革农业的组织结构,实现农业产业组织化

“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分散的小农产家庭经营是以提供初级产品为主,这样的产品农业组织结构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娥要求。在实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要实行产业一体化组织战略,塑造新型的产业组织结构。

4、要将对农业的重视和支持始终落到实处

农业现代化并非传统农业的自我演进,而是政府按照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组织农民和企业等市场主体,采取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传统农业实现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自觉推动过程。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农业现代化,都是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才成功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国家的政府普遍的做法是,通过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和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来促进本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各国农业现代化的历史经验证明,凡是政府对农业公共产品供给充足的时期,凡是政府对农业公共产品供给充足的娥时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就会加快,反之则进展缓慢。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初步实践时期,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绝大多数是手工操作、畜力耕种,如果政府不加大农业公共产品,尤其是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农业生产将长期陷入徘徊状态,只有大力兴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生产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在全面建设阶段和加速建设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经营形式,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激发。但是,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分散的家庭生产不能完全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农业不仅受自然风险的威胁,而且面临着市场风险的威胁,这就要求农业一方面通过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农业自身的弱质性需要政府通过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和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来保障和支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正在形成。目前,党和政府对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视前所未有,我们已经具备了支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公共财政体系,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逐步形成。

猜你喜欢
农业现代化策略建设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我说你做讲策略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金融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实证分析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