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产实践的食品化学创新教学模式探讨

2016-10-14 02:11白青云赵希荣赵立毕艳红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食品化学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白青云 赵希荣 赵立 毕艳红

摘要 笔者根据食品化学双语课程的特点,结合当前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探讨了基于生产实践的食品化学创新教学模式。根据各知识点与生产实践的联系,经过案例精选、课堂组织等创建新的教学方法,提出食品化学双语教学和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进行课程学习的意义,达到培养综合型实践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 食品化学;生产实践;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6)09-311-02

Abstract Food chemistry innovation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production practice was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food chemistry bilingual course, and combined the teaching aim of training students abilities of theory with practice, innovation,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 New teaching methods were established through selecting cases and organizing classes, on the basis of relations of every knowledge point and production practice,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course study about organic combination of food chemistry bilingual teaching and production practice were presented, so as to reach the target of cultivating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talents.

Key words Food chemistry; Production practice; Bilingual teaching; Teaching mode

食品化學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与食品微生物、食品生物化学并称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三大支柱专业基础课[1]。食品化学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在各食品院系均有开设,是后续各专业课程的基础。食品化学的内容涉及食品中的水、蛋白质、脂类、糖类、酶、色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等;通过对食品的营养价值、质量和特征的研究,阐明食品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食品成分在储藏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和生物化学变化。为了培养学生阅读英文资料的习惯和提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许多院校陆续开设了食品化学双语教学。如江南大学早在2001年已开展食品化学双语教学[2]。

食品化学课程基础知识繁多,知识面广,若只简单进行理论讲授,学生由于理解不透,不能很好地掌握,即使死记硬背也印象不深。由于食品化学是专业课,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十分密切,其中大部分内容是从工程实践和科研实践中归纳和总结出来的,并引用了许多食品加工过程涉及的选题、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为食品化学课程的案例教学奠定了基础。实施理论与生产实践、科研成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生产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的传授,指导学生把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学习,然后采用易懂的双语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学到专业知识,掌握专业词汇,对后续的专业课程也有初步的了解,提高了学生对课程与专业的兴趣,对学好食品化学双语课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笔者探讨了食品化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基于生产实践的案例教学分析,最后探讨了开展创新教学模式的意义。通过理论联系生产实践的创新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强化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对培养复合型人才起到关键作用。

1 食品化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食品化学是根据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的需要,在多门学科理论和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多源性、综合性及应用性。课程体系是在经历了大量的食品基础研究、食品加工与实践及相关的多技术融合与应用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食品化学由于是专业基础课,涉及大量基础化学、物理知识,学生普遍反映学习起来较难,加上双语教学更是增加了学习负担。食品化学开设时间一般为二三年级,学生还没有学习专业课,因此,对专业的知识还不了解,学生往往找不到学习的兴趣点和切入点,不了解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有的学生甚至有厌烦弃学的态度。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是英语听说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而学生的“哑巴英语”学习方法和语法、词汇的欠缺,更是增加了授课难度。因此,开展食品化学教学存在入门难、过度难和普及难等问题,学生对双语教学有恐惧感,妨碍了双语教学的开展[2]。

1.1 教师“教”存在的问题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大多采用“填鸭式”教学,照本宣科,许多专业知识讲不透,讲不明白,导致“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困”的尴尬局面,影响教学效果。教学内容脱离生产实践,教师只注重教学,不注重与生产实践的联系,不利于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生产经验的复合型教师队伍。

1.2 学生“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专业知识的局限性,学生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掌握知识。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相脱节,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只能死记硬背,似懂非懂,机械地学习。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及创新能力。

2 基于生产实践的案例分析及课堂组织

2.1 案例分析

猜你喜欢
食品化学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食品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食品化学中“脂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