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调整体育本科专业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设置的探讨

2016-10-17 18:51李艳霞
科技视界 2016年21期
关键词:调整

李艳霞

【摘 要】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了两个可以探讨的问题:运动人体科学类不同课程的教材内容有重复的现象;运动人体科学与运动医学、体育保健与运动康复,这些专业在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上有不同程度的类似,易给学生报考专业以及用人单位造成误解。体育学科里,很多都是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在本科设置课程和安排教学内容时,应该关注课程的广义概念,即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可以修订相关课程教学大纲及课时,或是把这些课程进行整合。对于近似专业,可以集合专家意见,进一步界定。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本科;调整

1 问题的提出

作为一名高校体育院系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的任课教师,十多年来笔者连续讲授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化学,也曾经讲授过运动生理学。而笔者硕士研究生阶段攻读的是运动生物力学方向。近两年由于学院学科发展的需要,笔者又开始涉足运动损伤与康复领域。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可供商榷的问题。本文列出的问题及观点只是抛砖引玉,还很不成熟,希望得到广大读者的批评指正。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近5年出版的体育院校运动人体科学类通用教材、部分国家级运动人体科学类精品课程、国内部分知名高等体育院校官方网站上公布的课程设置等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概况

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体育类专业归属于教育学学科门类,共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五个基本专业,以及运动康复(注:可授教育学或理学学士学位)、休闲体育两个特设专业。由于人才培养的需要,在这几个专业的课程里,都不同程度地安排有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保健学等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让学生学习这类课程目的在于,掌握一定的生物科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运动员身体机能诊断与评价、体育保健与康复的方法等。

3.2 不同课程的教材内容有重复的现象

运动解剖学是关于人体结构的课程,讲结构自然离不开讲结构的功能。运动生理学主要研究人体机能,因此有部分内容与运动解剖学重复。运动生物化学和运动生理学也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重复。体育保健学也有部分内容跟解剖、生理生化重复。运动生物力学的内容基本没有和其他课程有雷同的现象。根据本科教学计划,国内很多体育高校都是按照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体育保健学这样的顺序开设课程的,学生会感到生理学有些内容是在复习解剖学,而学了生理学再去学生物化学的时候,学生也会感到有些内容生理学已经讲过了。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几乎所有体育高校都把运动生理学作为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入学的必考科目,因此生理学就成了比较重要的课程。有些教师认为,内容重复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一下知识,也没有什么坏处。但笔者认为这种情况完全可以通过修订教材来完善。

限于目前国内多数体育院校实验条件有限,实验课的开设还不能满足课程大纲的要求,实验课的部分课时分给了理论课,有可能也是引起教学内容重复的一个原因。另外,任课教师多是从学科的角度,而不是从专业培养目标或者说是人才市场需求的角度来设计授课内容的。加之在高校科研压力持续增加的大环境下,教研室很少集中备课,教学内容的安排及教学方法的使用,几乎都由任课教师自己根据教学大纲安排,不同课程的任课老师之间缺乏沟通。

3.3 不同专业的专业特色区分不明显

运动人体科学与运动医学、体育保健与运动康复,这些专业在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上有很大类似,会给学生报考专业以及用人单位造成误解。

3.4 学科、专业、课程的概念在专业课程设置中的意义

学科的概念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含义是: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如自然科学中的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社会科学中的法学、社会学等。第二种含义:指高校教学、科研等的功能单位,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教师教学、科研业务隶属范围的相对界定。学科建设中“学科”的含义侧重后者,但与第一个含义也有关联[1]。

专业,一般指高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实际上,专业有广义、狭义和特指三种解释。广义的专业是指某种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的一些特定的劳动特点。狭义的专业,主要指某些特定的社会职业。高校的专业是社会分工、学科知识和教育结构三位一体的组织形态,其中,社会分工是专业存在的基础,学科知识是专业的内核,教育结构是专业表现形式。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专业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专业人员。培养目标即专业活动的意义表达。课程体系是社会职业需要与学科知识体系相结合的产物,是专业活动的内容和结构。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与否、质量高低、实施效果好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状况[2]。

学科和专业的关系。在一个学科内,可以组成若干专业;在不同学科之间也可以组成跨学科专业。学科与专业所追求的目标是不同的。学科发展的目标是知识的发现和创新。学科以知识形态的成果服务于社会,一般称之为科研成果,科研成果又可分为科学型和技术型两种。专业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学科与专业目标的区别表明两者之间具有不可替代性。学科与专业并存是高校的一种特有现象,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专业是学科承担人才培养职能的基地;学科是专业发展的基础。一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取决于其学科、专业水平。学科和专业经常容易为人们所混淆。专业往往被人们等同于二级学科。在这种观念指导下,高校中必然出现分化甚于综合的局面,造成学科专业之间各自独立分割,资源不能共享;人才培养表现出过于专门化,知识面拓展不开的问题;科研表现出研究方向狭窄,整体效益低下等问题[3]。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4]。

4 结论及建议

本文主要提出了两个可以探讨的问题:几门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的教材内容有重复的现象;运动人体科学与运动医学、体育保健与运动康复,这些专业在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上有不同程度的类似,应该整合。笔者的建议如下。

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保健学等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或称学科)都有其母学科。体育学里,除了运动训练学是独立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其余都是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这样的学科群特点,笔者认为在设置课程时,应该关注课程的广义概念,尤其是在本科阶段。当然,到了硕士、博士阶段,由于知识的深入,可能应该关注课程的狭义概念。具体做法有两种:一是,将不同课程的教材进行比较,把重复内容保留在某一门课程里,修订教学大纲及课时。二是,把这些课程整合成一门课程,如运动人体生物学基础,另加运动医学或运动保健与康复。

关于运动人体科学与运动医学、体育保健与运动康复,这些专业在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上有不同程度类似的问题,其实这种现象在其他科学领域也存在。随着学科的发展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专业分得越来越细,有些专业名称也就出现了类似。但是这种类似是有必要的还是应该修订的,那就需要专家的意见了。

【参考文献】

[1]http://baike.so.com/doc/5422096-5660288.html[EB/OL].

[2]http://baike.so.com/doc/497382-526614.html[EB/OL].

[3]洪世梅,方星.关于学科专业建设中几个相关概念的理论澄清[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2):55-57.

[4]http://baike.so.com/doc/1393324-1473044.html[EB/OL].

[责任编辑:王伟平]

猜你喜欢
调整
仔猪强弱悬殊 要及时调整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经济周期调整
坚决堵住随意调整预算的“口子”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论明仁宗对北边防卫的调整与整顿
政策不断调整是必然的
政策调整是深化医改的体现
利益调整要十分注重“稳”字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