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一净裘盛戎

2016-10-17 00:09刘红庆
老年世界 2016年8期
关键词:马连良京戏京剧

刘红庆

1971年10月5日,裘盛戎因肺癌去世于北京肿瘤医院。弥留之际,裘盛戎的身边仅有长女婿、北京京剧院小生演员刘耀春和徒弟方荣翔等陪伴在侧。

裘门儿女

裘盛戎祖籍浙江绍兴,先祖以药材经营为生,后来可算得上“京剧世家”——长女裘红的爷爷裘桂仙在北京戏曲界十分有名;姑父朱斌仙在荀剧团,是中国京戏“四大名丑”之一;表哥朱锦华是北京京剧院丑角演员;叔父裘世戎在云南京剧团,也是花脸演员。

裘红母亲姓李,姥姥姓谭。姥姥和唱京剧的谭家是未出五服的近亲,与唱京戏的杨家有亲戚关系。裘盛戎和谭富英在一个团。

1949年裘盛戎跟谭富英组成太平京剧社,裘盛戎挑班,已经走红。裘红说:“解放以后,合并剧团,父亲成了北京京剧团四大头牌之一。”

后来,裘盛戎把原来房子卖掉,在和平门外正乙祠正对面买了新宅院。裘红之后的孩子,都是在这里出生的。这座宅子前院南房四间,进了二门,北房五间,裘盛戎和妻子住。西房、东房各两间。西房孩子们住,东房是吃饭的地儿,裘红说:“跟小餐厅似的。”

家里最多的时候雇佣四个保姆,还有一个男厨师。裘红说:“妈妈主要给我爸爸做饭,厨师给我们大伙做饭。家里来的人很多,我爸爸一个人的时候,就在北房用餐。”

裘红记得,大约是20世纪60年代初,父亲的工资能挣一千四百元。那会儿,马连良一千七百元,谭富英一千六百元,张君秋一千五百元,赵燕侠一千块,都是高薪。 几个名角挑班的民营剧团合并成北京京剧团之后,裘盛戎排了很多传统戏,比如《赵氏孤儿》《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

1961年,裘盛戎联袂马连良出演吴晗编剧的《海瑞罢官》。马连良饰演海瑞,裘盛戎饰演徐阶。吴晗是北京市副市长,史学家。由他执笔的剧本虽有虚构,但主要情节来自史实。《海瑞罢官》1961年1月在北京首演,大获成功。不过,江青对这个戏有不同看法。这为日后《海瑞罢官》成为“文革”爆发导火索,埋下了伏笔。

那几年,裘盛戎和同行们积极投身现代戏的创作排练,为共和国喝彩。裘红说:“我父亲和李世济老师排了现代戏《南方来信》,还有《雪花飘》。马连良先生和张君秋先生排了现代戏《年年有余》。”

京剧《裘盛戎》

1964年,赵燕侠、谭元寿联合演出《沙家浜》,裘盛戎拍摄电影《铡美案》。裘红回忆说:“我记得谭元寿排《沙家浜》的时候,好像马连良和我父亲老哥俩拍《铡美案》。电影是在长春拍的,我父亲长春、北京两边跑。这部电影是马张裘联手,那会,老谭先生好像就一直在家养病,不演出了。”

也正在这个时候,宁夏京剧团和北京京剧团同时将移植自话剧的《杜鹃山》搬上京剧舞台。裘盛戎、赵燕侠联袂主演,马连良扮演“郑老万”这一配角。1964年全国第一届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中,两台《杜鹃山》引起轰动。不过,紧接着“文革”爆发,《海瑞罢官》横遭批判,戏是不能演了。

几年之后,北京京剧团把《杜鹃山》改为《杜泉山》,依旧是裘盛戎主演。裘盛戎为此呕心沥血,将主要唱段设计完成。遗憾的是这一版本未能获得“领导”认可,裘盛戎因此丧失登台机会,直到1971年去世。

为纪念裘盛戎百年诞辰而编创的京剧《裘盛戎》,就是以裘盛戎创作《杜鹃山》前后的心路历程为主要情节。裘红说:“第一次彩排我去了,坐在台下,一开始我就掉眼泪,一直哭了一出戏;第二次彩排,我又去了,接着哭。院长说了,你别看了,来了就哭。”

裘红的丈夫刘耀春是《裘盛戎》副导演,孟广禄在戏中饰演裘盛戎,裘红非常认可孟广禄的表演。裘红说:“排戏时,广禄和我们聊过。他说自己压力非常大,因为他没见过裘先生。他说,哪怕让我看一眼,哪怕跟我说两句话呢!” 包括服装,孟广禄都请刘耀春帮着设计,以更贴近生活原型。

裘盛戎的四大徒弟分别是钳韵宏、方荣翔、夏韵龙、王正屏。四大弟子中,方荣翔在舞台上呈现得更多些。王正屏在上海,号称“江南活李逵”。

裘红说:“韵宏、韵龙师哥进我家比较早。他们在舞台上演出,我好像没怎么看过。韵宏师哥在青岛京剧团,后来嗓子坏了,就给人辅导排戏。韵龙师哥从萍乡回到北京,在戏校当老师,教裘派的戏。”

裘苗继戎

裘盛戎长子裘少戎1985年生了一个儿子,取名裘子千。裘少戎在世,没有教孩子学京戏,因为他觉得干这行太苦。少戎去世后,家人让子千进了戏校,学花脸。从中国戏曲学院毕业进北京京剧院工作的过程中,裘子千改名为“裘继戎”。

裘继戎是在爷爷裘盛戎去世14年后出生的。爷爷对他来说,只是家族遥远的记忆。裘继戎接受采访时说:“爷爷身边的人总说,你爷爷台上怎么怎么样,他私底下为人非常好,很低调,很少说话。聊天全是艺术,全是舞台上那点东西。生活上的事,人与人之间的事基本上不聊。爷爷在我眼里,跟神仙似的,或者说就是神仙!”

裘继戎14岁迷恋上了舞蹈,2014年7月,舞蹈家杨丽萍邀请他出演舞剧《十面埋伏》。裘继戎说:“爷爷是无法超越的。所谓裘派艺术是后人的定义。爷爷人不在了,他的那些唱腔,他创造的人物,只有他自己能诠释。爷爷的东西无法复制,也不能更改,你改了,还没他原来的好。能留下的,是爷爷的艺术精神。但是,京戏和现在年轻人无法产生强烈共鸣……”

从裘盛戎的父亲裘桂仙,到裘盛戎的孙子裘继戎,一门四代净。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叫“十净九裘”,意思是,但凡唱花脸的,多崇尚裘派。但在裘红眼里,最接近父亲形象的,还是侄子裘继戎。她说:“可能是基因关系,继戎像他爸爸,也像他爷爷。他扮起戏来,扮窦尔敦,多漂亮啊!像,像爷爷!”

裘继戎一边忙他的舞蹈,一边参加京剧演出。清明节,他会和姑姑们到爷爷墓前祭拜。裘红说:“2005年,纪念裘盛戎90周年诞辰的时候,家里买了块墓地,还刻了石像,一边是姚期,一边是包公。”姚期和包公,是裘盛戎创造的两个经典形象。

百年裘盛戎,无论辉煌还是冷清,无论是“活”在台上还是把角色刻成石像,他都是中国京剧史上最有影响力的花脸演员。百年一净,留与后人说。

摘自《北京青年报》

猜你喜欢
马连良京戏京剧
京剧表演开始了
留在心中的那份挚爱
马连良的最后时光
论京戏运用新媒体去吸引青年观众的可行性
On “Xi”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马连良:如叶飘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