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贫困代际传递

2016-10-18 04:53陈朝庆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6年8期
关键词:通山县特困生生活费

陈朝庆

通山县以薄弱学校为主攻方向,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龄人口为主要对象,确立“保基本、兜网底,精管理、优培育,准着力、显特色”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思路。

坚持宽口覆盖原则,做到教育帮扶不漏一人。科学摸排,精准识别。县教育、扶贫、财政等多个部门紧密配合,按照“困难资助,不落一生”的工作要求,对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在校学生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摸清了底数,逐一分类建档立卡,准确掌握合理需求,动态掌握基本信息。

明确任务,落实包保。建立县级推进、扶持到校、资助到生的工作机制,形成县、乡、校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格局。县教育局建立精准扶贫教育帮扶工作包保责任制,实行局领导班子成员包片,股室负责人包乡,乡镇中心学校干部包校,学校负责人包班级,教师包贫困生的五级责任包保制度,做到在县内就读的每一名贫困生都有对应的包保责任人。

吃透政策,精准资助。学前教育阶段,按每生每年1000元标准给予生活费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学费、课本费全免,按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标准补助寄宿生生活费。高中教育阶段,学费全免,普通高中按每生每年25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中等职业教育按每生每年2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高校新生,提供贫困生助学贷款,每生放贷上限8000元;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提供路费和短期生活费用,考入省内高校每生500元,考入省外高校每生1000元。

坚持底线思维,破解特困家庭学生入学难题。创新“三个一”帮扶管理。对493名特困学生实施“兜底式”教育帮扶,实行一档、一证、一卡“三个一”管理制度,即为每位特困学生建立帮扶档案,跟踪记录帮扶情况;发放特困生资助证;统一办理专用银行卡,确保帮扶资金及时发放到位。

灵活开展“两类”帮扶。一方面,根据学生自然入学分布情况,对390名特困生实施“分散式”教育帮扶,安排在所在乡镇中心学校上学,实行全免费教育,即免除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特困生所有政策性收费(包括学杂费、平安保险、医疗保险、校服及学习用品等);就读高等学校的,一律为其办理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同时,统筹帮扶资金,按照幼儿园、小学、初中每生每年3000元,高中、中职、大学每生每年5000元的标准,补助特困生生活费。

另一方面,在通山县育才寄宿学校创办精准扶贫教育帮扶基地,根据家长意愿,将103名义务教育特困生集中到教育帮扶基地上学,开展集中式基地化教育帮扶。教育帮扶基地创新工作举措,落实“两结”“三关”“四精”“五免”“六好”帮扶措施。“两结”即教师与学生结对帮扶,学生与学生结对交友;“三关”即每一名教职工做到关心每一名学生学习,关注每一名学生行为习惯,关爱每一名学生的生活;“四精”即每一名教职工做到措施精细、教育精心、关爱精确、落实精准;“五免”即免除学生学杂费、学生生活费、保险防疫费、校服学习用品费和往返学校的车船费。

坚持三个结合,全面提升乡村教育发展水平。把精准扶贫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相结合。将贫困县(村)所在学校全部纳入全面改善贫困地区簿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规划,优先安排建设项目,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和“分项、分校推进”的原则,确保贫困县(村)所有学校校舍、教育装备、图书、生活设施等达到国家办学条件基本要求。

把精准扶贫与推进教育信息化相结合。全面开展“联校网教、同步课堂”,力争通过三年建设,全县中小学校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完小以上学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建设“联校网教”点32个,将城区学校优质课堂传递到农村边远校点,让更多贫困地区学生同步共享城区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

把精准扶贫与提升教师素质相结合。近几年,先后公开招聘教师455人,其中336人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累计引进省“新机制”教师350人,全部安排到乡村教学岗位,充实了农村学校教学力量。未来几年,还将继续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落实好“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加强城乡教师交流,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着力整体提升教师素质。

(作者单位:通山县教育局)

猜你喜欢
通山县特困生生活费
发愁
未满60周岁四种情形可主张被抚养人生活费
@大学生每月需要多少生活费?
关于进一步规范生活费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通山县规模放养土鸡新城疫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108名特困生有了“代理妈妈”
临床医学专业特困生就业心理评定结果的统计分析
有心育才是前辈 矢志报国看后生:颜正明与二百五十八个特困生
医学高职院校特困生就业心理Y-G性格测试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