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城市健身步道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2016-10-18 10:03邱冠寰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步道福建省建设

林 琳,邱冠寰

(厦门理工学院公共体育部,福建 厦门 361024)



福建省城市健身步道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林琳,邱冠寰

(厦门理工学院公共体育部,福建 厦门 361024)

基于福建省全国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的分析发现,福建省城市健身步道存在着锻炼人数、场地分布不平衡,地域优势不明显,资金投资较单一,健身功能性标识不足等问题。为促进福建省城市健身步道建设,应进一步加强步道的网络建设,完善保障机制;应加强宣传引导,发挥地域优势;应构建多元化投资渠道,减轻政府压力;应增加健身功能性标识,引导群众科学健身。

福建省;步道建设;城市健身步道

国家《“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指出:公共体育设施应符合城市规划和体育设施布局要求,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户外设施宜充分保护和利用公园、绿地、水域(江、河、湖、海)、山川、广场等自然地形和地质条件,减少建设投资;应科学制定城市与社区生态建设发展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规划,合理布局体育活动区域,坚持小型、多样、便民[1]。健身步道正是这样的一种户外设施,是集绿色、生态、休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与城市绿色开敞空间和慢行交通系统紧密结合,方便群众使用的户外休闲健身空间。

研究已表明,现代城市居民热衷于参加户外晨晚练,周末相约进行健身步行已成为时尚又环保的活动。随着群众对健身步行需求的日益强烈,普及和推广户外健身运动,建设和规划健身步道成了当务之急。同时,建设特色化健身步道也是实现健身步道与城市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的必然趋势。因此,基于福建省全国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文中出现的数据,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于此),揭示福建省城市健身步道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提升体育服务的有效供给,满足公民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建设现状

(一)城市健身步道建设水平

截止2013年底,福建省共建有城市健身步道124条,健身步道总长为250.417 km,平均长度为1.855 km;已建成城市健身步道的4个指标(场地数量、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场地面积)数据依次排在全国的第14、20、19、15位,在全国所调查的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处于中下游水平;与排在全国首位的江苏省相比,两者的场地数量比为1∶29.29,用地面积比为1∶34.60,建筑面积比为1∶34.89,场地面积比为1∶18.84,差距显著[2]。可见,未来福建省城市健身步道的建设发展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就福建本省各地市而言,已建成步道的数量、总长度、平均长度等指标,福州市均居全省第一,数量占全省的26.62%,总长度占全省的34.97%,长度大于5 km的有5条。其余各地市数据指标排名依次为:三明市、泉州市、南平市、龙岩市,其中泉州市所建的步道平均长度为3.01 km,居全省第一。福建各地市城市健身步道的概况见表1所示。

表1 福建省10地市城市健身步道一览表

从表2可见,2000—2005年,福建省建设的步道数量为14条,占目前全省步道总数的11.29%,处于城市健身步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起步阶段;2006—2010年,共建成35条,占全省总数的28.23%,比上一阶段增长了1.5倍,是城市健身步道建设的起步发展阶段;2011—2013年共建成72条,占总数的58.06%,短短3年比前两个阶段10年建设的总数还多20条,是福建省城市健身步道建设的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步道数量成倍增长的城市有福州市、三明市和南平市。

表2 福建省10地市城市健身步道建成年份统计表

福建省10地市城市健身步道场地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从表3可见,124条城市健身步道中,建在公园和小区里的有83条,占总数的66.9%,步道总长度为202.2 km,占总长的80.7%;建在乡镇、校园、广场等其他地方的健身步道较少,占总数的33.1%,步道总长度为51.4 km,占总长度的2.05%。可见,目前福建省城市健身步道的建设选址与“居民大多数选择在社区和公园进行锻炼活动”的需求是相符的,主要分布于社区和公园也是较为科学合理的。

表3 福建省10地市城市健身步道场地分布表

(二)代表性城市健身步道

福建省124条城市健身步道中,具有代表性的共有3条,分别是福州鼓楼白马河公园步道、厦门思明铁路文化公园健身步道和龙岩莲花山城市健身步道。这3条健身步道在选址、地理分布特征、锻炼人群上具有显著特色,它们都建在城市中心,分别是滨水、文化、山体的城市健身步道的典型代表。

1.滨水城市健身步道的代表:福州市鼓楼白马河公园城市健身步道

白马河城市健身步道位于福州市白马河畔,长2.4 km,建成于2011年。整个步道的规划布局呈现亚热带风光景象,是别具一格的以植物造景为主的滨水城市健身步道的代表。白马河健身步道采用木栈道和石板路相结合的形式,连接北端的西湖、左海和南端的江滨公园,串联了周边的公园,形成了带状与面状的结合,满足了附近居民健身娱乐和游玩的需求。

2.文化城市健身步道的代表:厦门市铁路文化公园城市健身步道

铁路文化公园健身步道建成于2011年,总长4.5 km,将文屏路与和平码头串联起来。这是段六七十年代的战时铁路,保留了厦门市交通发展的最初记忆,现在改建成带状公园,很多历史的遗迹还在,在隧道里也有相关铁路发展的展览。铁路公园按地理文化分为铁路文化区(万寿)、民情生活区(虎溪岩)、风情体验区(万石山)和都市休闲区(厦门港)4个区块,统一的风格中又有各自不同的主题[3]。它不仅供市民娱乐、休闲、健身,还串联起周边景点、步道,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和游客出行铁路公园周边的东坪山、植物园及南普陀寺。建成以后,它以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便捷的交通条件成为城市中心区市民健身和休闲的好去处,是文化城市健身步道的代表。

3.山体城市健身步道的代表:龙岩市莲花山城市健身步道

莲花山城市健身步道坐落于莲花山公园半山腰,全长3.7 km,宽3.5 m。它运用栈道桥的建筑形式,环绕莲花山一圈[4]。莲花山公园作为“城市绿肺”,面积为1.28 km2,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步道以“玉带环腰”的形式与山上的登山步道相结合,串联起山上的莲山寺、净慈寺等8座寺庙,成为龙岩市民健身、休闲、旅游的最佳去处,是山体城市健身步道的代表。

二、存在的问题

(一)场地分布不平衡,地域优势不明显

由表1可见,福建省城市健身步道的分布不平衡,地域优势不明显,除福州市和闽西北地区的步道建成年份新,配套设施较好,政府投资力度大外,其他地市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如莆田市的城市土地面积占全省城市的3.5%,城镇人口占全省的8.2%,但却只有6条城市健身步道,分布在3个区(厢城、荔城、秀屿)和仙游县,总长度只有12.8 km,显然不能满足人们的健身需求。另外,从表2可见,莆田市的6条健身步道分别建成于2005、2009、2010和2012年,而在国家大力提倡建设健身步道的2012年,只有2条健身步道建成。而作为探索海峡两岸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科学发展先行区的平潭综合实验区,只有5条建在街道社区的城市健身步道,总长度2.2 km,每周的锻炼人数也在500人以下,并且在2009年成立综合试验区后只建成了1条健身步道,远低于福建省的平均水平。

(二)健身步道资金投资较单一

从表4可见,福建省已建成的城市健身步道中,财政拨款资金占86.40%,单位自筹资金占9.80%,社会捐赠资金占0.50%,其他资金占3.30%。福州、厦门、龙岩、南平、宁德、莆田等地市的财政拨款资金所占比例都在90%以上。可见,福建省城市健身步道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靠政府的财政拨款,缺少单位、社会等多元化投资渠道。

表4福建省10地市城市健身步道建设投资状况表

Table 4Investment for urban exercise trails of 10 cities in Fujian (million)

地市财政拨款金额/万元占比/%单位自筹金额/万元占比/%社会捐赠金额/万元占比/%其他金额/万元占比/%金额/万元福州3430790.504411.203310.9028097.4037888厦门879397.202472.7080.09--9048泉州368679.9177816.7040.092024.304668漳州143769.1864030.7040.0220.102083龙岩1327598.042651.96----13540三明723955.73574644.24--40.0312989南平1180098.6070.06--1611.3411968莆田42695.50204.50----446宁德291795.60150.05892.95--3021平潭--1400100----1400合计8388086.4095599.804360.5031813.3097056

(三)城市健身步道锻炼人数分布不平衡

由表5可见,福建省城市健身步道的全天开放率达到95.97%,但每周接待健身人数少于500人的有50条,占总数的40.32%,厦门、泉州、漳州、南平、宁德都有近一半的健身步道每周锻炼人数不足500人。课题组在实地调研中了解到,其原因在于这些健身步道所在的地区多位于新城、乡镇、旅游景点,或因建设年份较早而达不到锻炼要求。其中位于新城和乡镇的健身步道,如厦门市杏北新城小区健身步道、泉州丰泽区东海街道滨海公园健身步道、南靖县龙山镇江滨公园健身步道等,虽然健身步道的配套较完善,但是所在区域人口不密集,健身人数较少。当然,随着城市覆盖面的不断扩大,新城有潜力成为新的城市中心,届时,这些配套完善、建设良好的步道就会发挥更大作用。而位于旅游景点的健身步道,如厦门市鼓浪屿街道内厝社区健身步道,由于鼓浪屿岛上本地居民逐渐减少,来往的游客也较少使用健身步道,利用率较低;而厦门市思明区城市健身步道建成于2003年,至今已有10多年,步道的长度短、健身设施少、功能单一,已经无法满足市民进行健身锻炼的基本需求。

表5 福建省10地市城市健身步道开放与锻炼情况表

(四)健身步道的健身功能性标识数量不足

在实地调查中发现,福建省健身步道的健身功能性标识数量不足。以厦门市铁路文化公园城市健身步道为例,虽然在每个主题步道的入口处有位置图片标识,但是步道距离的标识标在铁轨上,不仅不明显,并且有的已经模糊,市民在进行锻炼时无法得知自己行进的距离;龙岩莲花山健身步道,步道距离标识比较完善,在每个入口处有图片标识所在位置,每50 m有一处距离标识,每150 m有一处休息椅,每800 m有一处纳凉点和便民服务区,但缺少健身知识和相应的运动指南方面的标识。

三、对策

(一) 健全健身步道网络建设,完善保障机制

借鉴广东省建设珠三角绿道网络的经验,福建省各地市体育局应加强与城市规划部门的合作,健全健身步道网络的规划。通过有效串联现有的健身步道,将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遗迹等重要节点互联互通,配套和完善休憩站、自行车租赁点、停车场以及卫生、餐饮、安全等服务设施[5]。同时应加强宣传,引导市民更多地选择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

(二) 发挥地域优势,加强宣传引导

应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加速城市健身步道的规划布局和建设,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更应做好带头示范作用。如莆田位于福建省的东南部,有海岸线和溪流湖泊,有南少林和妈祖文化,可以充分利用地理人文优势建成有特色的城市健身步道。平潭可以利用综合实验区的契机,利用地理优势,在发展旅游的同时,建设滨海健身步道,配套休憩座、观景台、游船码头等休闲娱乐设施,其优美的环境和清新的空气,必将成为居民健身锻炼的好去处[6]。

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及移动终端等新兴媒体,用专栏、讲座、公益活动等方式普及科学健身知识。通过组织健身步道健步走活动,扩大影响,打造有特色、有影响力、有品牌的群众健身活动,让大家了解步道,使用、享受步道。同时发挥健身指导员的作用,在健身步道的休憩处进行定时的健身指导活动,引领群众进行科学健身,使群众更好地参与到健身活动中,真正发挥城市与社区生态建设发展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场地的作用。

(三)构建多元化投资渠道,减轻政府压力

政府拨款是较为便捷的获得数额较大投资的方法,但是政府的财政支出是有限的,怎样用自筹、捐赠等方式来弥补财政拨款上的不足,多建、建好居民身边的健身步道,是最为迫切的。应依托社会,鼓励、调动社会资本办全民健身事业的积极性,增加社会资源办全民健身事业的途径,保障社会力量办全民健身事业的权利和利益。可借鉴融资模式,让投资者参与建设、管理健身步道。可通过规划广告牌、游戏站、小广场、配备便利店等方式发展全民健身服务业,以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 加强健身功能性标识,引导群众科学健身

可在健身步道中融入更多的体育元素。步道标识牌不仅可标识距离,还可以成为提示心率范围、消耗热量等体育专业知识和健康运动指南的宣传牌。可借鉴南京健身步道的经验,经过实地科学实验和精确计算,以我国居民的平均身材和中等的运动速度为基准,设计出该健身步道的对应的运动指南,并且利用手机二维码技术,让人们准确地获取个人消耗能量信息。还可以学习无锡环太湖健身步道的做法,用颜色段来区分热身、快走和慢跑道,并在路边设计能量消耗计量牌[7]。可沿途建设健康小屋,市民可以在小屋内测量身高、血压等身体基本指标;还可以在屋内增加测量器材,配备健身辅导员,以便市民测量健身效果,了解科学的健身知识。在增加健身功能性标识的同时,可以在步道的纳凉点和便民服务区配套健身路径器材,配备健身说明。让市民和游客在休憩之余进行身体锻炼,增加锻炼的乐趣,使健身步道的健身效益更加完善。

[1]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EB/OL].(2012-09-18)[2015-12-23].http://www.sport.gov.cn/n315/n330/c564317/content.html.

[2]国家体育总局.第六次全国场地普查数据公报[EB/OL].(2014-12-24)[2015-12-20].http://www.sport.gov.cn/n316/n340/c212771/content.html.

[3]360百科.厦门铁路文化公园[EB/OL].(2012-05-20)[2015-12-23].http://baike.so.com/doc/5328941-5564113.html.

[4]王龙志,吕寒伟,张祖城.龙岩市区莲花山公园跳级报国家“4A”级景区[EB/OL].(2011-07-15)[2015-12-22].http://fj.qq.com/a/20110715/000289.htm.

[5]冯利芳.功在当下造福千秋:珠三角绿道网建设的调查报告[J].城市发展研究,2012,19(2):1-6.

[6]吴华刚,丁刚.平潭“共同家园”示范区的构建前景分析:基于闽台合作交流的视角[J].发展研究,2013,6:29- 44.

[7]巫晓凌,丁显领.无锡六处慢游健身步道总有一款适合你[EB/OL].(2014-12-24)[2015-12-22].http://www.wxrb.com/node/shenghuo_3/2014-12-24/757H0GAGC652934.html.

(责任编辑马诚)

Present and Future of Urban Exercise Trails in Fujian Province

LIN Lin,QIU Guanhua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amen 361024,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ixth national census data for sports in Fujian Province it is found that the exercise trails in cities in Fujian are not all well developed,in some there are many users and enough places;in others there are few users and few trails.Lack of regional advantages, narrow investment channels,poor fitness function identity are also the existing problems.To promote urban exercise trail construction in Fujian province,network and safeguard mechanism should be strengthened for more publicity,geographical advantages emphasized, a diversified investment channels encouraged and fitness markers increased to help masses fitness exercise.

Fujian;trail construction;urban fitness trail

2016-06-20

2016-08-25

福建省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资料开发与应用项目(2014B004)

林琳(1976-),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E-mail:llin@xmut.edu.cn

G812.4

A

1673-4432(2016)04-0105-06

猜你喜欢
步道福建省建设
海南省健身步道现状调查研究①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鹅卵石
步道砖掩饰不住此路的由来(外一首)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