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甜蜜的杀手

2016-10-19 03:01北京市劳模北京怀柔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阮丹杰
工会博览 2016年27期
关键词:血糖糖尿病患者

□北京市劳模、北京怀柔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阮丹杰

糖尿病甜蜜的杀手

□北京市劳模、北京怀柔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阮丹杰

糖尿病患病人数如井喷式增多,对公民的健康造成威胁。据我国卫计委2010年发布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糖尿病18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达到 11.6%,达到 1.14亿人,飙升至世界第一位,糖耐量异常的达到50.1%,也就是说约5亿人民是糖尿病后备军,多么可怕的数字!每年因糖尿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的80%,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及经济负担,我国每年投入超过1700亿人民币用于糖尿病管理;用于糖尿病的直接医疗支出更是占到中国医疗总支出的13%,因此我们常常把糖尿病比作是甜蜜的杀手。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可以带来心脑肾等严重并发症,一旦患病不能根治,因此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提倡健康生活方式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普及一下糖尿病的一些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引起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临床上以高血糖为共同特征,久病可引起多个系统损害。其诊断标准为:1、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加上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或空腹血浆葡萄糖≥7.0mmol/L或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 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2、没有明显症状者,2次血糖化验结果达到以上标准,也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二、哪些人容易患上糖尿病

2014年中国成人 2型糖尿病预防的专家共识指出,具有下列任何一个及以上的糖尿病高危因素,可定义为糖尿病高危人群:①年龄>40岁;②既往有糖尿病前期病史;③超重、肥胖(体重指数>24 kg/m2),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④静坐的生活方式;⑤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⑥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 kg) 生产史,妊娠期显性糖尿病或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妇女;⑦高血压;⑧脂代谢异常;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⑩有一过性类固醇性糖尿病病史;多囊卵巢综合征;严重精神病和(或)长期接受抗抑郁症药物治疗的患者。

儿童和青少年中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定义:在儿童和青少年(≤18岁)中,超重或肥胖且合并下列任何一个危险因素者:a. 一级或二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b. 存在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c. 母亲怀孕时有糖尿病史或被诊断为妊娠糖尿病。

三、糖尿病有哪些危害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但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导致急慢性多种并发症,严重者可显著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增加社会医疗支出。

1、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综合征、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可表现为“三多一少”症状加重,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嗜睡,甚至呼吸困难、昏迷等。

2、慢性并发症

可累及全身各重要器官,并发症可在糖尿病诊断前已经存在,有些患者就是因为并发症作为线索而发现糖尿病的。糖尿病使心脏、脑和周围血管疾病风险增加2-7倍,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20-74岁成人新发失明病例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最常见的原因。另外糖尿病也是其他眼部疾病早发的高危人群,如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血管阻塞及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2)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患者有20%-40%发生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肾衰竭的主要原因。早期肾病表现为尿微量白蛋白,逐渐进展至大量白蛋白和血清肌酐水平升高,最终发生肾衰竭,需要透析或肾移植。

(3)糖尿病神经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后者更常见。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者,常有明显的糖尿病神经病变,其发生风险与糖尿病的病程、血糖控制不佳等相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四肢皮肤感觉异常,麻木、针刺样疼痛、蚁行感、足底踩棉花感等,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可表现为体位性低血压,腹泻和便秘交替,尿潴留,半身出汗或时有大汗,性功能障碍等。

(4)反复的感染:因血糖升高而容易发生各种感染,例如反复的皮肤感染,如疖、痈,经久不愈的小腿和足部溃疡,反复发生的泌尿系感染,女性外阴瘙痒、男性包皮炎及发展迅速的肺结核等。

(5)糖尿病足:轻者表现为足部畸形、皮肤干燥和发凉、胼胝(高危足),重者可出现足部溃疡、坏疽。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导致截肢,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大约85%的截肢是由于足溃疡引发的,15%左右的糖尿病患者会在其一生中发生足溃疡。

四、如何防治糖尿病

1、一级预防:是指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中有些是可变的危险因素,我们可以针对可改变的因素做出努力。对于成年人的糖尿病高危人群,不论年龄大小,宜及早开始进行糖尿病筛查,对于除年龄外无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宜在年龄≥40岁时开始筛查。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宜从10岁开始,但青春期提前的个体则推荐从青春期开始。首次筛查结果正常者,宜每3年至少重复筛查一次。

2、二级预防:是指在已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包括血糖、血压、血脂控制。早期强化血糖控制可以降低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风险。血压及血脂的良好控制,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

3、三级预防:目标是延缓已发生的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个体化血糖控制的基础上,采取降压、调脂和应用阿司匹林的措施,降低心血管疾病反复发生和死亡的风险。

五、如何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患者的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也是糖尿病控制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糖尿病的控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治疗而是系统的管理,包括降糖、降压、调脂、抗凝、控制体重和改善生活方式等治疗措施。降糖治疗包括五驾马车——饮食控制、合理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教育和应用降糖药物。

1、糖尿病饮食治疗

主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碳水化合物主要有谷薯类、豆类、含糖多的蔬菜和水果等,以谷类为主食者要尽可能选择粗制品。主食类食品提供的热能占每日总热能的50-60%。限制脂肪摄入量:脂肪提供的热能低于全天总热量的30%。看得见的脂肪包括各种烹调油脂、黄油、动物油、动物外皮;看不见的脂肪包括肉、禽、鱼、奶制品、蛋、坚果类食物如花生、瓜子、核桃、芝麻酱、以及油炸食品、汉堡包。适量蛋白质的摄入:动物类蛋白与植物类蛋白各 50%。蛋白质提供的热能占全天总热能的10-20%。增加每日膳食纤维的摄入:每日25~30g。 血糖控制平稳时(餐后 2小时血糖在 10Mmol/L以下),HbA1c(在7.5%以下) 可以选用水果。吃水果最好在两餐之间做加餐用,既不至于血糖太高,又能防止低血糖发生。水果中西瓜、苹果、梨、桔子、猕猴桃等含糖量相对较低,而香蕉、红枣、荔枝、柿子、山楂含糖量相对较高的水果应适量。

2、运动治疗

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轻中度高血压;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血脂情况;改善心肺功能,促进全身代谢。

运动类型推荐有氧运动:多为大肌肉群的运动,可起到增加葡萄糖利用,动员脂肪,刺激心肺。常见运动形式有行走、慢跑、爬楼梯、游泳、骑自行车、跳舞、打太极拳和打球等。建议可自10分钟开始,逐步延长至30~40分钟,其中可穿插必要的间歇时间;每周锻炼3~4次为最适宜;通常于餐后1~3小时之间活动为佳,血糖高于14mmol/L,不要运动;运动时随身携带易于吸收的碳水化合物食物,以备出现低血糖情况下食用;穿着舒适的鞋,并注意足部护理。

运动治疗固然好,但并不是所有病人都适用。比如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不稳定型心绞痛、近期发生了心肌梗死;各种感染的急性期;严重的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严重的眼底病变;新近发生血栓性疾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血糖未得到良好的控制 (空腹血糖在 16.7mmol/L以上)。

3、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监测症状、体征;代谢控制指标监测:尿糖、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慢性并发症监测:尿蛋白与肾功能,眼底检查,肌电图等;其他:血压、体重、腰围/臀围。

4、其他两驾马车——糖尿病教育,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网络、书籍、教育讲堂、医生宣教等等途径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药物治疗方面有口服药物及胰岛素,患者可据自我监测血糖情况请医生制定个体化降糖方案。

猜你喜欢
血糖糖尿病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糖尿病知识问答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糖尿病知识问答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