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放慢生活的脚步》有感

2016-10-19 03:01东方置地信伟
工会博览 2016年27期
关键词:伐木工人出版日期脚步

□东方置地 信伟

读《放慢生活的脚步》有感

□东方置地 信伟

如今我们的生活节奏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不断的加快,让你还没来得及反思你之前所做得是否有意义或正确时,就要接着下面的事展开努力了。有时,感觉自己像上了发条的机器一样,让自己的感官功能越来越迟钝。这样不但不利于我们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还会让自己的想象力慢慢地减退。而且不但自己这样,还要求身边的人甚至自己的孩子也这样。所以,大家真的需要给自己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自己放慢脚步甚至先停下来,让自己能休息、发呆和反思,才能更好地让身体和心理做好走得更快的准备。我很赞同 《放慢生活的脚步》一书倡导的一种在快节奏、又有浮躁的生活中,让自己一直奔跑的脚步放慢下来,享受身边风景的理念。

我讨厌形形色色的苦行主义,个人认为:人活一世,生老病死,苦难够多的了,享受实在乃人生之天经地义之事。蒙田曾把善于享受人生称作“至高至圣的美德”,我相信人必定是有灵魂的,而灵魂与感觉、思维、情绪、意志之类的心理现象必定属于不同的层次。灵魂是人的 “自我”精神的栖居地,所寻求的是真挚的爱和坚实的信仰,关注的是生命意义的实现。幸福只是灵魂的事,它是爱心的充实,是一种活得有意义的鲜明感受。奢侈的生活方式给人带来的至多是一种浅薄的优越感,也谈不上幸福感。当一个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的幸运儿仍然为生活的空虚苦恼时,他听到的正是他的灵魂的叹息。

太多的时候,我们时常把努力的过程看作痛苦的,一边努力为一些目标奋斗,让别人看到我们很积极向上,一面忍受自己内心的焦虑,最后达到了目标。但成功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假如你不会享受奋斗的过程,那成功只是换来了过程的痛苦和最后一瞬间的喜悦,这是不划算的。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度过的时间太短了,呆过的地方,就像个舞台,不同人登台,又有不同的人谢幕。我们对这个世界来说微不足道,但是对自己来说却是全部,我们的生活都在自己手里。忙碌之余,需要平静一下,看看自己过得怎么样。

每天在来去匆匆中,我们不敢也不肯停下生命的脚步,唯恐错过,错过一个等了许久的机会,错过下一班飞机,错过生命中的有缘人。然而,繁华终会落幕,喧哗不是永恒,得到与失去从来都是一奶同胞。当你一直追逐远处的风景时,也有很多东西正从手边溜走。唯有给自己停下来的机会,才能真正体会人生的美丽。停下来享受美丽,是最温馨的劝慰。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触是,累了的时候,请允许自己停下来,留点时间给自己,听一首歌,读一首诗,看几页书,抑或是发会儿呆,让我们烦躁的心静一静。人生其实很短暂,可以的话,在可以的时候,多做些尝试,让人生少些遗憾。

我们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应该跑跑、走走、再停停。很久以来,农民就懂得休息的原则。在犹太人的文化里,一块土地耕种六年,就需要休耕,这样土壤才能再次获得养料。如果土地得不到这一年的休息,农作物产量就会逐年下降,因为土壤已经失去了养料。休息的原则已经在自然中起作用,可是,我们不断压缩休息时间。记得两个伐木工人的故事:讲述的是两个技术熟练、体格强壮的伐木工人,他们要进行一场比赛,看谁一天砍的木头最多。天一亮,两人就开始干活,他们不慌不忙地砍倒一棵又一棵的大树。因为两人干活上劲,都一身大汗,速度也相差无几。第一个伐木工人有时看一眼第二个人,他注意到第二个人靠着一棵树在休息。他趁第二个人休息时赶紧砍树。他一整天连续不断地拼尽所有力气干活,一次也不休息,而第二个人在一整天当中,总是有规律地休息着。这天结束后,他以为他比第二个人砍的木材多。但让他大为惊讶的是,第二个人的木材堆远远超过他的那堆。他就问他的竞争对手砍更多木材的秘诀是什么?他在树下休息时在做什么?他的竞争对手回答说,每一次休息期间,他都在磨快他的斧头。当我们用同样的方式做事,而不反思如何才能做得更好更有效,就会跟第一个伐木工人一样用了很多时间和力气但结果并不理想。我们大多数人以吃苦耐劳而著称。不过,总是工作而不会休息,对我们并不利,因为我们过于关注正在做的事情,却忽略了思考解决问题的更好方法。如果休息对自然有益,它也一定对我们有益。让我们跑跑、走走、再停停吧。

人生中,我们为了学习、工作、生活、梦想……越来越多的理由令我们快步加速前行,奔跑中忽略了健康、亲人、过程中的风景……却从没有思考:当你原来跑的很快的时候,慢下来,其实真的是在为你下一次奔跑积蓄能量!所以让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把脚步放慢一些,不要在东奔西跑中迷失自己。不要把自己逼的太紧,太紧反而是一种伤害。放慢脚步,品味学习的快乐,生活的乐趣,下一次的奔跑中会拥有更快的速度!为了我们的健康和幸福着想,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思考机会,一个思想的空间,不断审视自己,不断修正自己,不断提高自己,不断挑战自己,让自己的内心更强大,更平静。

我在东方置地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工作实践中我发现一味的强化考勤,加班加点未必就是最佳选择,未必就一定能提高工作效率……可能我现在无法改变什么,但是为企业健康发展献计献策应该是每个员工的本分,我更欣赏这句话:“企业助我成长,我促企业发展。”

《凸法则》作者:【美】山姆·洪恩译者:丁美龄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时代华语出版日期:2016年5月定价:45.00元

吸引我找这本书来看的,一是书名《凸法则》,新词,不知道啥意思,想了解。二是副标题 “从默默无闻到脱颖而出”。最近我心里一直想的就是“北新读书”怎么能“脱颖而出”,所以一看到这个词,马上把书抓来看。

拿到书才发现,这书讲的不是团体的“脱颖而出”,而是个人如何“快速增强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影响力,轻松搞定竞争对手、客户、面试官,和一切你想征服的人”。太励志了!

封底有对“凸法则”的解释:是一种运用心理学,达到“知己知彼”状态的竞争法则:揣摩决策者的需求点,挖掘自身的绝对优势、创新思路、高效率传达信息,从而快速获得决策者的兴趣、信任和认可。

这本书吸引我的是一些小故事。

《彼得堡的故事》(插图珍藏版)作者:【俄】果戈理译者:乔振绪出版社:漓江出版社出版日期:2016年4月定价:32.00元

果戈理的大名对于爱书人来说如雷贯耳皓月当空。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他是“俄罗斯散文之父”,我很惭愧,没读过他的散文,只读过小说,还很喜欢,尤其是《钦差大臣》那类讽刺幽默小说。

这本《彼得堡的故事》是果戈理的中短篇小说集,里面有六篇,其中的 《鼻子》、《外套》、《狂人日记》都是我的菜。鲁迅的 《狂人日记》就是在果戈理这篇《狂人日记》的影响下创作的,我更喜欢这篇。

果戈理的中短篇小说集有日子没出过了,喜欢他的人,赶紧收吧。

《一定要告诉儿子的那些事》作者:【英】菲利普·切斯特尔德 原著【韩】孙永俊 改编译者:徐月珠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紫图图书出版日期:2016年3月定价:35.00元

中国人跟外国人对待下一代的态度特别不一样。外国人是放手,中国人是一直在手心儿里捂着,反正我是这样。

原本以为儿子会一直在我的呵护下成长,没想他刚上小学高年级,就已经不想让我呵护了。可是眼瞅着他有时候走错道,出昏招,当爹的怎么能不急呢?曾经想把自己这几十年的经验教训写下来,一一教给他。后来,一是因为没时间,二是因为没形成系统思路,三是因为没想好怎么教他让他不反感,就放下了。直到看见这本 《一定要告诉儿子的那些事》,我发现,有人把我想做的事给做了。

作者是英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改编者是韩国人。编者序里说,这位韩国人把英国人的思想改得更符合现代东方的教育理念。我翻了一遍,感觉没有期待中好,但仍能给我以启发。

《自由呼吸》作者:祝新宇出版社:中国书店出版日期:2016年5月定价:36.00元

举贤不避亲,先说说自家出的书吧。说完了您要是觉得没创意,可以骂我,我认。

《自由呼吸》是中国文坛迄今为止⋆⋆本哮喘题材小说(现在不让提第一,只能用⋆⋆代替,我遵守)。它是“生活必需的说明书”系列第三部作品,“生活必需的说明书”系列的⋆⋆部作品是《搞定修车厂》,也是小说,教大家怎么在保养车修车的时候不挨宰,所以销售的还不错。

随着空气质量日渐变差,雾霾天数增多,现在患呼吸疾病的人越来越多,哮喘患者数量也水涨船高。哮喘是世界上公认的慢性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四大顽症之一。中国古代也曾有 “内不治喘、外不治癣”的说法。

其实到了今天,哮喘并不难治,只是因为很多人不了解,所以有时会耽误。哮喘需要专业医生诊断,因为它可能并不表现为喘,长期不好的咳嗽可能也是哮喘。很多哮喘病人发病时,都认为自己得了咽炎或是感冒,常使用抗生素来治疗,结果不但病情未见好转,还进一步搞坏了身体,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新闻上说邓丽君去世就是因为哮喘发作救治不及时。

当我们自己或家人、朋友得了哮喘,我们该如何应对?小说《自由呼吸》为大家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书中讲了十个家庭的哮喘故事和经验总结,结构上像《我爱我家》,用几个人串起这些家庭。拿小说这种体裁来表现哮喘故事,是为了能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地传播哮喘知识,使读者能够在轻松的气氛中全面认识哮喘,找寻控制哮喘的正确途径,掌握哮喘相关的知识,并运用到疾病防治中。

书里有关医学的内容是经过我国著名哮喘治疗专家陈育智、刘传合、迟春花三位教授权威审定的,科学严谨自不必说。

《你的团队需要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作者:【美】安妮特﹒西蒙斯译者:尹晓红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时代华语出版日期:2016年5月定价:36.00元

我对故事一直感兴趣。故事这东西,应该说,打有人那年就有。就算语言还没产生,肢体动作也能讲故事,后来成型的如哑剧和卓别林的默片。故事发展成文字,就是文学作品。发展成影像,就是电影电视剧。在台上讲故事,就是脱口秀和话剧。在台下讲故事,就是民间艺人表演或者“白话蛋”。我一个朋友评价我们共同认识的一个人,说他是 “故事大王”,乍听很文艺,好像在夸,其实是说那人“白话蛋”。

我痴迷故事,是因为它让我的人生过得很丰富。年少时看小说,因为没生活压力,没感情牵绊,心无旁骛,常常把自己看进去,然后跟着主人公活了他的一辈子。看了N多小说,就活了N多人的一辈子。从这点看,连演员也不一定比读书人活得更丰富。

故事的来源很多,真实发生过的事可以是故事,比如历史故事,纪实故事,外国叫非虚构类。纯凭想象杜撰出的也可以是故事,比如各种小说,外国叫虚构类。故事的功用有很多,这本《你的团队需要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就是从功用出发,告诉你如何才能讲好一个故事。在这里,故事已经成了一种手段。

会讲故事的人通常受欢迎。所以呢,讲故事这本领,值得学学。

推荐人:启航,原名岂航。现任中国书店出版社副社长。跨媒体阅读推广人。开过唱片公司,建过音乐网站,做过自由撰稿人、电视节目编导和策划人。

猜你喜欢
伐木工人出版日期脚步
脚步越不过良心
春的脚步
后来改名字啦
四季的脚步
本报调整出版日期
最后一棵树
本报五一期间调整出版日期
本报清明期间调整出版日期
闲趣一刻
秋天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