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人文之美于时光交错中

2016-10-20 08:40
珠海 2016年9期
关键词:会同碉楼祠堂



体会人文之美于时光交错中

从金鼎出发,沿着上世纪三十年代孙中山先生提议修建的岐关公路前行,乡间小路被两旁的浓密树木遮盖,斑驳的阳光穿透重重树叶的“围剿”,顽强地在马路上投下片片细碎的剪影。开车行进其间,就像是在时光隧道里穿行,而路的尽头,就是会同,那个定格于历史某个片段的古村。

走进会同,如同走进了一座建筑博物馆,从清朝到民国,再到解放后各个时期的不同建筑在这里相安无事,中式岭南风格的民居上却绘着带有明显西方风格的雕花彩塑。村中最古老的建筑应属位于一字排开的三间祠堂正中间的“会同祠”,据会同村现任村长、会同莫氏家族第18代传人莫朝荣介绍:会同村于1732年建村,当时会同莫氏先人莫与京(字会同)出资购买了土地,邀请当时与他同村的鲍、谭两姓人家共同迁居于此,因有些人家不能负担新迁“版筑之费”,莫与京“罄其资助之”,乡人“感其高义”,共同出资在当时的村口修建“会同祠”,会同村也因此而得名。

当年最早修筑的祠堂早已不可考,现在看到的这座会同祠是在清同治到道光年间,由最早走出村子,去海外发展的先辈们出资重修而成。虽是新修,距今也有170余年的历史。

与祠堂一同修筑的,还有两座宗祠,两栋碉楼和40多座民居,会同村如今“三街八巷”的规划格局,在那个时期已经基本成型,至今依然未变。

也是在这次统一规划中,西方文明的触角第一次伸进了这个远藏深山的小村:村民延请国外设计师参与村子规划,同时结合中国传统的风水学说和岭南文化的特点,使村子的整体布局既有西方棋盘式布局特点,又暗含古人对人与自然的朴素哲学思考,会同村也成为当时国内第一座统一规划修建的中西结合风格的村落。

行走在会同村的石板小巷中,这种中西结合的风格处处可见:岭南青砖黛瓦、砖木结构的传统民居上,却采用了罗马风格的石柱作为外墙支撑;而采用传统灰雕工艺的窗檐上,栩栩如生的西方写实主义的雕塑也让人眼前一亮,窗口更是用百叶窗代替了雕花木栏;就连最为严肃传统的祠堂建筑,也偷偷将木质房檐换成了混凝土,在南方多雨潮湿的环境下,也许正是因为这些细微更改,才保证了会同古建筑在一个半世纪的风雨中屹立不倒。

一片青砖黛瓦之中,两栋高耸的碉楼显得格外突兀显眼,两栋属同一建筑时期的碉楼,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南碉楼采用夯土城墙与砖木混合结构,属典型岭南碉楼风格:三层的碉楼顶端是极具代表性的女墙,整体外观却没有采用中国传统的方正格局,在对着路口一侧是一面圆弧形的墙体,带有明显的地中海风格,墙体上的“十字”射击孔也是典型的西方城堡风格。与之相对的北碉楼,其西方建筑风格的痕迹更加明显:在中式碉楼建筑之上,意大利风格的弧形阳台取代了女墙,让方正单调的碉楼多了几分曲线的柔美;顶端则是古希腊教堂式的钟楼;龙飞凤舞的两个“云飞”大字上,却悬挂着一个西洋双面钟。中、意、希三国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符号在一座小小的碉楼里集中体现,这在那一时期,是绝无仅有的。

清末民初,是会同村最为辉煌的时期,村中主要姓氏莫氏家族经过自莫氏买办家族开创人莫仕扬开始三代人的努力,已经成为太古洋行在中国实际的统治者,莫氏家族子弟一千余人在太古洋行任职。积累了巨额财富的同时,莫氏族人不忘造福桑梓,自莫仕扬开始,陆续捐资对村里的祠堂,碉楼等建筑进行修缮,并修建了文庙、塔楼等建筑。1922年,会同村就已经用上了电,这在当时的香山县(今中山、珠海)是最早的,比珠海市全市通电早了近半个世纪。在当时,会同村民享受着堪比当时贵族的富足生活。“前面一条塘,二闸围一乡;一间祠堂三塔上,左边文阁似牌坊,右边瓦瑶真排场;花儿果子喷鼻香,人人行过都旺相,真系会同村仔好村场。”的会同歌谣传唱周边,会同更是有着“小澳门”的雅称。

自民国后期开始,会同村人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那些漂洋过海的人,后辈已经渐渐遗忘了会同这个古地,也更鲜有人回乡,人口的流失让会同村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败:繁盛时期60多户人家的村落如今只剩20多户,雕梁画栋的精美建筑在风雨的侵蚀下日渐凋零,仅留下一地断壁残垣;斑驳的闸门孤单地矗立在村口,门楣上依稀可见“北环紫极”四个苍劲的大字;村内最早修建的40多座民居和祠堂碉楼等建筑,也仅余30多座,大多都已破败不堪;雄伟宏大的会同祠内杂草丛生,更显萧条… …

徜徉在会同村古老的青石小路上,穿过古罗马式的圆拱形坊门,仿佛回到了那个严复刚刚“开眼看世界”的时代,中西方文明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激荡交汇。而这些,都被会同先民用建筑的形式记录保留了下来,成为后人研究那段历史的宝贵遗产。

会同,这个中国近代史上的“现代化”第一村,在经历了两百多年的风雨历程后,再度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凋零和破败依然存在,但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这份厚重的历史沉淀上,会同村又一次迎来了凤凰涅槃般的新生。自从2008年开始就千方百计地维护修缮村内古建筑的村长莫朝荣多方联系村内老房子的主人,邀请国内专业机构对会同村进行重新规划。他打算依托附近的高校资源,将会同村内的民宿重新修缮,改造成为各具特色的公寓及特色商铺,打造一座独具特色的“大学小镇”,虽然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但已看到了未来的曙光。

猜你喜欢
会同碉楼祠堂
西江月·贺两会
中江有碉楼精巧神奇名邓氏
梁家祠堂史话
艺术节播下的种子正发芽
乡村之美,美从何处寻?
GHOSTS OF GUANLAN
震不倒的羌族碉楼
工布江达县碉楼文化探析
祠堂,华夏山水间的独特风景
沈家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