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谣言有哪些特征?

2016-10-20 15:02赵剑波
科学养生 2016年10期
关键词:谣言番茄食品

赵剑波

近期以来,健康养生、食品安全等领域是流言频繁出没的地方,我们不妨从小柿子说起。各地超市或市场都有不少称为“圣女果”的小柿子销售,有红色的、有黄色的,酸甜适口,惹人喜爱。可有人说这是以色列研制的转基因品种,有致癌风险,尤其是孕妇,吃了以后可能会影响到下一代!这还了得,不少人大惊失色。

真相如何呢?其实,“圣女果”根本就不是什么转基因品种。恰恰相反,这种小柿子还真就是原始番茄品种。番茄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大约在公元前500年,野生的樱桃番茄被当时中南美洲的阿兹特克人驯化,果实很小。后来,经过历代不断地杂交培育,番茄的个头越来越大,并开始变得不那么香、不那么甜,甚至连酸味都不多了。于是农业专家又翻出了番茄的原始品种,将口感品味俱佳的樱桃番茄和现代番茄杂交组合,得到了这种口感极佳的“圣女果”。

这种无中生有的谣言造成一些人群的恐慌。近些年,类似这样的谣言层出不穷。有数据显示,2015年微信朋友圈谣言的举报处理量超过2160万次。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选取了2015年4月10日到6月5日期间举报数排名前100的谣言文章分析,发现32.2%的谣言涉及食品安全,30.8%的谣言提到癌症,包括“致癌”、“致命”、“致死”等吓人的字眼,煞是耸人听闻。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热门话题。绝大多数读者都不是食品、医药方面的专业人士,没有太多的辨别能力。那么,怎样识别食品安全领域的谣言呢?专家指出,即使不看谣言的具体内容,从它们的特征上就可以识别真伪,下面就分别说说。

▲七成谣言都是似曾相识的旧谣言。

一些陈年旧贴隔一段时间就会稍加修改再次传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似曾相识的谣言,只是改了地名、人数等。其实,大约70%的谣言都是旧谣言,只要在网上搜索一下,基本都能找到改头换面前的内容。比如,说小龙虾是处理尸体的虫子云云,几年前就有了。再如,说用含氯气的自来水煮东西会致癌,也是以前曾经被辟过谣的。

▲故意耸人听闻。

这类谣言的特点是,文字标题大都是加黑、加红、加粗的,刻意夸大的字眼或者以喊口号似的语言耸人听闻,博取关注。有关机构统计:74%的食品安全谣言标题用了感叹号。如《千万不要吃蔬菜水果X X部位,吃错了可能会致命!》、《不要再吃XX!一个内部工作人员带血的忏悔和劝告!》、《揭秘惊天内幕!》;27%的谣言用了命令口气的标题,如《良心医生冒死揭露真相,全中国人民惊呆了!往死里转!不转不是人!》。

▲谣言的用语大都不规范。

正常的科学信息的发布,一般都是规范的语言,口气客观、准确、公正。而谣言的散布往往措辞激烈,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缺乏客观、准确、公正的态度,不专业,水平不高。比如“死定了”、“惊呆了”、“无语”、“无法忍受”等等,不符合科普文章专业性、科学性、严谨性的要求,极端口语化,随意性很强。

▲煽情性强、鼓动转发。

这类谣言感情色彩浓重,好使用“不揭发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对不起,我们错了”等等,煽情性很强。而在结尾部分往往语言温婉,要求转发,如“请将此文分享到朋友圈,很多人都会感激你的!”、“为了自己的孩子,也为了祖国的明天,请转载!!”、“传播你的爱心……”有的谣言制造者把自己伪装成忧国忧民的热血人士,摆出一副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架势,大声疾呼转发。谣传往往会引起争议,他们就赶紧占领道德高地,涉及到肯德基的谣言就疾呼:“拒绝洋快餐!”而攻击全民补碘的谣言居然说:“这是卖国贼勾结国外敌对势力的一个阴谋!”

▲配图一般都经过处理。

不少谣言使用大量图片以作为佐证,增强其可信度。但是仔细一看,这些配图要么与内容无关;要么看似相似、实则无关;要么是使用修图软件伪造的,混淆视听。比如,造谣肯德基、麦当劳培养出长六个翅膀、六条腿鸡的配图,就是利用修图软件拼凑的。

▲发布谣言者都是非专业人士,关键信息模糊带过。

由于谣言制造者本身专业素质不高,难以蒙骗有一定知识水平、有点辨别力的读者,于是,就编造出信息来源于专家或专业机构,但具体是哪一位科学家、哪一家专业机构,往往模糊不清,以“科学家”或“专业机构”一笔带过。有的甚至伪造科学家或者专业机构的名字,使用“科学家称”、“妇幼保健院提示”、“我朋友的父亲有幸参观了XX工厂”、“记者冒死卧底黑加工场”云云。但具体的时间、地点、科学数据等含混不清。读者如果仔细留意一下这些问题,就不容易吃亏上当了。

目前微博里的食品安全谣言最多,仔细一看,发布谣言者都是非专业人士、非专业机构。要么是什么营销组织;要么是不知来历的个人账号。

▲不规范地滥用专业术语,漏洞百出。

为了增加谣言的可信性,制造者有时也会使用一些专业术语,但大都不太规范、不准确,比如“肯德基、麦当劳研究开发一只鸡身上能长出多条鸡腿和多只翅膀的激素催生技术”,其实是根本不可能的,也没有这种让鸡长出六个翅膀、六条腿的“激素催生技术”,专家已经辟谣。还有的说把工业用的“硫化促进剂”用到了食品上等等。

造谣者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尤其缺乏专业知识,往往漏洞百出。比如:“紧急!大家买肉注意了,现在,浙江、广东、湖南、江西、四川的猪肉已经出现大面积的钩虫,病猪来自广西。”有专业知识的人一看就不对劲了:因为钩虫只寄生在猪的肠道里,不可能长在肌肉之中。

谣言的散布极大地干扰了群众生活和市场经济发展,所以需要读者掌握一些基本常识,识破谣言。在微信、微博中看到有关食品安全信息以后,不要简单轻信,应该问问底细,看其是否有偏激不实以及煽动之词;看其是否属于正规科研机构、是否属于权威专家、是否属于政府部门披露的。

同时,也可以向有关部门求助。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开始向谣言宣战,去年8月28日,“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在北京成立,联盟包括新华网等多家网络机构,中国营养学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饭店协会、中国奶业协会、中国肉类协会、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等专业机构共同参与。他们每月、每个季度都举办线上科普讲座、线下座谈、食品安全培训等活动,并及时梳理批驳网络谣传。新华网《食品辟谣》栏目开辟一年来,已经批驳100多条各种食品谣传。只要大家平素关注这个栏目,就会及时了解食品谣传的真伪,避免上当受骗。

猜你喜欢
谣言番茄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番茄炒蛋
秋茬番茄“疑难杂症”如何挽救
番茄果实“起棱”怎么办
当谣言不攻自破之时
食品造假必严惩
谣言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谣言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