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玉之死中的平庸之恶

2016-10-20 20:42石敬涛
杂文选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徐玉玉遭遇骗子

石敬涛

今年高考,临沂市罗庄区的十八岁女孩徐玉玉以568分的成绩被南京邮电大学录取。即将踏入大学的她,于8月19日接到了一通诈骗电话,结果被骗走了上大学的费用九千九百元。得知被骗后,徐玉玉伤心欲绝,郁结于心,最终导致心脏骤停,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但仍不幸于21日离世。徐玉玉生前身体健康,并无重大疾病,其家庭贫困,交学费的这九千九百元,是一家人省吃俭用大半年才凑出来的。

一个苦读寒窗十数年、即将踏入象牙塔的穷人家的青春少女,就以这样一个匪夷所思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人生之路。这怎能不让人扼腕。痛定思痛,相信很多民众都会追问同一个问题:到底是谁害死了徐玉玉?

那个至今躲在背后打电话的骗子,无疑是害死徐玉玉的直接凶手。但一个简单的疑问就是,在推进电信“史上最严实名制”政策落地的过程中,为什么这些骗术并不高明的骗子依然能招摇过市、大行其道?为什么骗子的“网络改号”电话、短信诈骗依旧频发?是谁给了他们生存的空间与土壤?

恶,远不止如此。比如,我们还不得不追问:是谁泄露了徐玉玉的个人信息?这个信息泄露者,也是徐玉玉之死的祸首或帮凶。本应是隐私的个人信息,在如今变得如此“透明”:如果你是孕妇,刚在相关机构做了登记,推销各种妇幼用品和婴幼儿保险的电话便纷至沓来;如果你刚办理了新车入户,保险推销员便拜访到了门口;如果你的孩子刚刚放假,各种辅导班就会应时而来……恰恰像徐玉玉,刚接到教育部门发放助学金的通知,骗子的电话便第一时间尾随而至,让少不更事的她信以为真。

电信诈骗,如此常见;个人信息泄露,又是如此平常。几乎每个人,在生活中的每一天都会遭遇,以至于我们许多人都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徐玉玉所遭遇的,是一个日益技术化、系统化、链条化的现代社会中一种整体之恶、“平庸之恶”。

到底是谁害死了徐玉玉?是骗子?是运营商?还是信息的泄露者?似乎都是,似乎又不全是;但每个又都是这个齿轮系统中的一环,都在无形中起了传动的作用。既如此清晰,却又如此模糊甚至难有具体指向;对于乱象的终结,对于帮凶的铲除,看似简单易行,但现实却是盘根错节、道阻且长,让人有心无力,只能对徐玉玉之死一声叹息。

【原载2016年8月25日《燕赵都市报·时评》】

插图 / 操控 / 蒋跃新

猜你喜欢
徐玉玉遭遇骗子
预防遭遇拐骗
陈五:上钩吧,骗子
路遇骗子
遭遇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