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段略读课文中抓关键词句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016-10-20 15:49翁文忠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6年8期

翁文忠

谈到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略读教学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在严峻的事实面前,探索出一个行之有效地进行略读课文教学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抓住文本关键词句,以关键词句为支点进行文本解读,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呈现精彩有效的语文课堂。抓住课文关键词句进行高段略读课文教学的研究就应运而生。

一、在探索中突破困难

1.抓住直接点明主题的关键词句

略读教学不能放过那些直接点明主题的关键词。在很多课文的标题或开头、结尾部分常常会出现直接点明文章主题的词,这些词就是我们细读文本的最好切入点。如《索溪峪的“野”》一文,我准确把握题眼“野”字,鼓励学生从中去窥知全文主旨,倡导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了三个问题:“野”字在本课是什么意思?索溪峪的“野”体现在哪些方面?课文是怎样写出它的野性美的?然后让学生带着前两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并尽量引导学生勾划出文中原句来解决。使学生了解“野”在本课是指天然的,未经人工雕琢的美;课文是从山、水、物、人四个方面具体写出索溪峪的野性美的;从而达到对全文重点的整体把握。教学中我们要熟悉文章结构,紧抓这一类关键词进行细读文本,引导学生快速解读课文,直奔主题。

2.抓住含义深刻的关键词句

以课文《青山不老》为例,在本篇略读课文中“青山是不会老的”是含义深刻的关键句子,是本文的中心,也是需要“精”处理的地方。我为这个点设计了几个台阶:先请学生说说老汉改造山林的作用(品读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山林的重要作用为学生的理解奠定了基础;理解“另一种东西”,通过“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表层意思和内在含义,体会到这“另一种东西”是——老人与环境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最后水到渠成理解“青山是不会老去”的含义。

3.抓住起线索作用的关键词句

教学中,当我们遇到篇幅较长的课文,该怎么长文短教,有效地解读文本呢?我们可以抓住起线索作用的关键词进行文本细读,顺藤摸瓜,进而抓住课文的行文脉络和情感变化,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与象共舞》一课教学中,我就抓住每段起线索作用的中心句进行教学,这些起关键线索的句子让学生很快地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学生学起来就非常的轻松。

4.抓住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

在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往往是作者特意强调的词,必包含有作者的深意。所以我们要抓住这类关键词进行文本细读,探寻作者的写作意图,揭开文章主题。如在《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课中,“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题目在文中一咏三叹,这个简单的句子,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前后出现了四次,均使用了感叹号,充分反映了建设者们执著坚定的精神。在教学时,我首先出示句子“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然后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说说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不简单,不容易。从而进一步来理解铁路建设者不畏困难、充满智慧、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精神。

5.抓住有对比效果的关键词句

对比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手法,它能比较鲜明地表现事物的特征和作者的写作目的,因此抓住有对比效果的关键词进行文本细读,可以让学生领会作者在语言运用上的精妙之处,培养学生辨析语言的能力。比如在《金钱的魔力》一课中,通过抓住对比效果的关键词句,学生能容易地理解金钱的魔力到底表现在何处,也深刻体会了文中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

二、让略读之花在课堂绽放

1.抓住文本关键词句,呈现有序课堂

文本的关键词句有时就是文本的线索。教师有效地抓住了文本的线索,就能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创作思路,把课堂有序地串联起来。比如《索溪峪的“野”》一课,老师任何具有装饰性的话语都显得多余,应该尽可能地创造机会,反复引导学生发现、反复引导学生感知、引导学生自主反复实践体验,让学生与作者、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撞击情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表达方法,为读与写打下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疑‘野—探‘野—悟‘野—品‘野—说‘野”这一主要线索进行教学。课堂由着这条“疑‘野—探‘野—悟‘野—品‘野—说‘野”的线索,犹如蚕丝剥茧,不断从包裹的外壳里解析出文本的内容和内涵,使学生根据这条线索感知到索溪峪的“野”。因此,抓住文本的线索,就是抓住了解读文本的“牛鼻子”,有机地将课堂贯穿于一体,使课堂脉络分明,精彩不断,教学流程显得简洁而从容。

2.抓住文本关键词句,呈现灵动课堂

文本的关键词有时就是文本的眼睛,抓住这个关键词展开课堂教学,就如抓住文章的窗户,推开这扇窗,我们就可以洞悉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课堂上我们要抓住这个关键词进行教学,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教学效果,从而使课堂灵动有效。如《顶碗少年》这文章内容很多,篇幅很长,按常规教学,逐段地解析下来,课堂会显得拖沓冗长,讲到文尾忘了文首,学生很容易云里雾里,课堂效果可想而知。但是,只要我们抓住“惊心动魄”这个关键词,以此让学生体会少年的顶碗表演是那么的惊心动魄,这场表演到底有何困难呢?课堂就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带入文本中,让学生找出少年表演的惊心动魄,从而感受人物的坚强毅力和伟大精神。

3.抓住文本关键词句,呈现凝练课堂

文本的关键词,有时就是文章整体内容的高度概括。抓住关键词教学,设计好主要问题,就能由这个核心内容生衍辐射全文,达到解读文本的目标,真正起到“窥一斑见全文”之效果。例如教学《彩色非洲》这一文时,我们可以抓住文章第一段:“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和文章最后一段:“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这两句关键句中的“色彩斑斓”和“多姿多彩”这两个关键词展开课堂。非洲的“色彩斑斓、多姿多彩”表现在哪里呢?自然引导学生对“彩色”的解读分析:“那里的骄阳蓝天是彩色的。那里的植物世界是彩色的。那里的动物世界是彩色的。那里的日常生活也是彩色的。那里的艺术也是彩色的。”至此,课堂已经有效地把握了文本的主要内容了,从而使整个课堂显得智慧概括,集中凝练。

抓关键词句进行略读课文教学的领域还会更广更深,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责无旁贷,需要继续努力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贡献出自己的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