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落幕八个月后他们中的大部分已如同路人

2016-10-20 11:31
南都娱乐周刊 2016年35期
关键词:吴宗宪通告康熙

赚钱

离开康熙,

大陆是他们的重要战场

台湾通告咖为什么必须要转战大陆?最重要的原因首先是赚钱,其次是机会。

与大陆综艺相比,台湾综艺已经没落了,这是共识。

上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台湾综艺曾是大陆综艺的榜样,也喂养了80后、90后一大群嗷嗷待哺的年轻观众。而近年来,大陆综艺的发展可说是突飞猛进,不仅阵容极尽豪华,制作也日益精美,而这一切的背后往往是土豪级别的经费作支撑。举个例子,陶晶莹身为台湾综艺大姐大已经很多年,然而在见识过大陆综艺如今的制作方式后,她竟吃惊得直飙脏话:“哇靠,大陆现在真是不得了,我想要一个交响乐团,就会有一个交响乐团在台上,想呈现的音乐都能做到,太爽了!在台湾,这怎么可能?”

台湾综艺相对而言就显得小打小闹了,每集制作费不过人民币几万,摄影棚多数因陋就简,出外景能免则免。《康熙来了》还在时,除去蔡康永和小S的酬劳,每集制作费约等于人民币10万元。这已经是台湾综艺节目制作的最高水准。分到艺人头上的通告费自然就低了,赵正平、沈玉琳这类效果不错的艺人每集酬劳通常是人民币两三千,宣传期的艺人无论名气大小均为1350元新台币,折合人民币不到300元。

一个艺人跑通告再勤,也不可能没有封顶地上节目,一个月录影30场恐怕已是时间精力及市场接受度的极限,如此一来每月通告费也不到十万人民币。众所周知艺人这份职业的收入存在相当大的不稳定性,状况好时,通告咖的收入跟一个普通白领的月薪不相上下。状况不好,吃泡面、打零工或借钱度日也不足为奇。

那么大陆的节目能给艺人多少钱?用应采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说法就是,“大家当然对大陆的电视剧和综艺节目的价钱会满意一些。”

台湾知名制作人常立欣也曾向媒体透露,大陆给港台艺人的通告费“可能数倍于,几十倍于台湾的酬劳。”以前的酬劳是台币直接换人民币,“那才差五倍而已,现在可能是台币先乘2或3,然后再换人民币,差那么多。”

机会!

如今的台湾拿得出手的节目已经寥寥无几,近来稍有热度的是吴宗宪的《综艺大热门》,此外就是一些历史悠久的老牌节目比如《小燕之夜》《国光帮帮忙》。而在大陆,从官方的电视台到民营的制作机构,每天都在电视上、在视频网站上有大量节目推出,对艺人的需求量是整个台湾的数十倍。

转向大陆发展,也就意味着更多机会。不仅仅是综艺,关于娱乐业的一切,电视、电影、演出,整个大华语区域都是以中国大陆市场为大头,综艺之外演艺事业所需的其他机会在大陆都更容易得到。凭借在《康熙来了》积累的知名度,以及在台湾综艺圈训练出来的“综艺感”,大陆节目尤其网综对台湾通告咖们颇为欢迎。

而台湾的艺人们也确实纷纷朝大陆杀过来了。不必追溯至吴宗宪、阿雅、欧弟等最早与大陆节目合作的一批台湾主持人,仅以《康熙来了》停播为界线,《康熙》停播前常在《康熙》见面的夏克立就带着女儿上了《爸爸去哪儿》,《康熙》停播后在电视节目比如《我是大美人》,网综比如《奇葩说》《暴走法条君》《偶滴歌神啊》《黑白星球》等等,都可以越来越频繁地见到沈玉琳、赵正平、瑶瑶黄乔歆、夏和熙、游小优等等康熙通告咖的身影。

本刊前大领导陈朝华老师曾有名言:“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这句话用来形容从《康熙》出来的通告咖,也同样适用。如今的他们有的依然守在台湾,有的散落于大陆各节目之间,共同点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谁发展得特别出挑。

猜你喜欢
吴宗宪通告康熙
国家药监局关于7批次药品不符合规定的通告
康熙:阳刚雄健
《康熙等五代清帝各书一“福”字》
关于实行参考文献新规范的通告
关于实行参考文献新规范的通告
康熙下象棋
变更启事
康熙爱读《武经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