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抑郁症的流言与真相

2016-10-20 12:26维悌丙丁
科学生活 2016年9期
关键词:流言疗法老年人

维悌+丙丁

根据加拿大学者费立鹏2001年~2005年间的调研,中国抑郁症的患病率为6.1%。费立鹏的这项研究于2009年刊登在《柳叶刀》上。根据这个发病率的数据推算,中国的抑郁症患者或已经达到数千万。

遗憾的是,在全球3.5亿抑郁症患者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接受了有效治疗,在中国这一比例甚至更小。而造成这个糟糕局面的重要原因是,对包括抑郁症在内的精神类疾病的污名化,和对这一疾病缺乏恰当的理解,使得多数人既不愿意积极治疗,也不信任专业帮助。

请看国外权威医学科普网站对关于抑郁症的许多流言和真相的解说。

流言之一:努力工作能战胜抑郁

近1/6的人在他们生命中的某一时段会受到抑郁症的影响,因此关于这种常见疾病的种种民间偏方和半真半假的说辞比比皆是。有这样一种说法:全力投入到工作中吧,你慢慢会感到好起来。对于轻微的抑郁病例,这可能确实有所帮助,但抑郁症根本不是这样一种疾病。过度工作实际上是临床抑郁症发作的一种迹象,尤其对男性而言。

流言之二:这不是一种真正的疾病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是造成美国成人失能的首要原因,但它仍然会与普通的悲伤感相混淆。抑郁症在生物学上的证据可以通过大脑扫描获得,在大脑扫描中会显示异常活动水平。携带神经信号的关键脑化学物质(如下图所示)也在抑郁人群中失去平衡。

真相之一:男性往往竭力避免别人的关注

一个罹患抑郁症的男性,连他的家人,甚至他的医生都可能不知道他的病情。这是因为,男性比女性更加不会主动谈论自己的感觉,有些罹患抑郁症的男性也不会表现出悲伤或沮丧。相反,男性可能是敏感、易怒的或心神不安的。他们甚至可能会攻击别人,有些男性则试图通过鲁莽的行为,饮酒或吸食毒品来对付抑郁症。

流言之三:抑郁症只是自怜而已

我们的文化崇尚意志力和心理韧性,往往很快把情绪低落者归为爱抱怨的人。但罹患临床抑郁症的人并非天性懒散,也不是仅仅沉浸于自责情绪。他们不能摆脱抑郁症的纠缠。抑郁症是一种医学疾病,是与大脑变化有关的健康问题。像其他疾病一样,它通常经适当治疗会得到好转。

真相之二:任何人都可能罹患抑郁症

不管你是诗人还是运动员,不管你性格内向还是外向,任何种族、背景的人都可能罹患抑郁症。抑郁症往往在接近20岁或者20多岁的人身上首先被注意到,但有些症状可能在任何年龄得以发展。罹患这种疾病的女性通常是男性的两倍,但这可能是因为女性更愿意寻求帮助。抑郁症可能会从一般的抑郁感发展而来,艰难的个人经历有时会触发抑郁症。

真相之三:抑郁症可能慢慢地偷袭你

抑郁症会逐渐蔓延,这使得它比其他突然发作的疾病更难识别。心境糟糕的一天变成了惯例,你开始从工作单位跳槽,或从学校退学,或退出社交场合。有一种类型的抑郁症,被称为恶劣心境型抑郁症,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可以持续多年,心情始终萎靡不振,默默地破坏你的事业和人际关系。抑郁症也可能演变成为一种严重的、导致失能的疾病。经过治疗,很多患者会在4~6周内有实质性的缓解。

流言之四:治疗就意味着终生服药

尽管关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百忧解”及其不良反应有不同的意见,但药物仅仅是使抑郁症得以缓解的工具之一,而且寻求医生帮助并不意味着你被迫去服用处方药。事实上,研究表明,“谈话治疗”的效果在治疗轻度至中度抑郁症时与药物相同。即使你服用抗抑郁药,很可能不需要终生服药。医生会帮助你确定在正确的时间点停止服药。

流言之五:抑郁症患者常常痛哭流涕

并非如此。有些抑郁症患者在病情发作时并不哭,甚至并不表现为心境极度恶劣。相反,他们也许在情感上“一片空白”,可能会觉得人生毫无价值。所以,即使没有突发的症状,对于那些未经治疗的抑郁症患者,要防止他们把每一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从而给家庭带来重创。

真相之四:有抑郁症家族史的人并非命中注定会罹患抑郁症

如果你有抑郁症家族史,那么你更有可能会罹患这种疾病,但也有可能你不会罹患抑郁症。有家族史的人可能会注意到抑郁的某些早期症状,并及时采取积极的行动:比如减轻心理压力、进行更多的运动锻炼、进行咨询或接受其他专业治疗等。

流言之六:抑郁症是衰老的一部分

大多数人经历年龄的挑战,逐渐衰老而并未罹患抑郁症。但当你真的罹患抑郁症时,它很可能被忽视。老年人可能隐藏自己的恶劣心境,或者有某种不典型的、模糊的症状:觉得食物不好吃、疼痛恶化,或者睡眠状况发生变化。某些疾病会引发老年人的抑郁症,而这种抑郁症也可以在心脏病发作或手术后慢慢痊愈。

真相之五:抑郁症往往被误认为痴呆症

在老年人中,抑郁症很可能是发生记忆障碍、思路混乱的根本性原因,在某些情况下还是妄想症的根本性原因。照料者和医生可能错误地把这些问题归咎于痴呆症或者与变老相关联的记忆障碍。对大多数罹患抑郁症的老年人进行治疗,便可拨开这种迷雾。心理疗法对那些不能或不愿接受药物治疗的老年人是特别有

用的。

流言之七:谈话疗法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人们曾经被建议,不要在谈论患者是否罹患抑郁症的问题上“纠缠不休”。今天,有证据表明,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的讨论可以使病情向好的方面转变。不同类型的心理治疗能够消解消极的思维模式和无意识的感觉,或解决人际关系中的麻烦,从而有助于治疗抑郁症。当然最重要的是选择一位心理健康专家来进行心理治疗。

真相之六:积极思维可能有助于治疗抑郁症

强调“积极思维”已被认为是可以缓解抑郁症的优先方法。它被称为认知行为疗法(CBT)。它引导患者学习新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使消极的“自我对话”和行为模式被更乐观的想法和更积极的情绪所取代。单独使用认知行为疗法或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对许多患者都有效。

流言之八:青少年不快乐很正常

虽然许多青少年喜怒无常,好与人争论,沉迷于事物的“黑暗面感”,但他们若常常心境恶劣、悲伤或烦躁不安,那就是不正常的。当这种不快乐持续两个多星期的话,这可能是抑郁症的征兆,1/11的青少年会发展为抑郁症。青少年可能需要帮助的其他迹象包括:持续的心境恶劣或烦躁,甚至与朋友在一起也如此;对本来喜欢的活动毫无兴趣,或感兴趣程度突然下降几个档次。

真相之七:运动是一贴好药

许多研究表明,定期、适度的运动可以改善抑郁症的症状,其效果对轻度至中度抑郁症患者和药物同样好。与一个小组或一个好朋友一起参加运动,会增加社会支持的因素,这是激发好心情的另一个助推器。

流言之九:抑郁症是很难治的

实际情况是,大多数人接受治疗后远离了他们的抑郁症,状况变得更好。在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进行一项大型研究中,70%的人通过药物治疗消除了症状,尽管这并非总是一服药就好。许多研究表明,最好的治疗方法是药物和谈话疗法相结合。

真相之八:不会总是抑郁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事件引起悲伤或失望,但不要因此变成临床抑郁症。一个人经历家人死亡、离婚、失去工作,或被诊断出有严重的健康问题,悲伤是正常的。但某种症状是需要治疗的:每天心境恶劣,或在大多数日子持续。当人们遭遇困难且心态正常时,他们通常在很短时间内会心烦意乱,不久就会拨云见日。

真相之九:希望在明天

在抑郁症患者的心灵深处,可能认为未来的生活毫无希望。这种无望是疾病的一部分,而不是现实。随着治疗的深入,积极的思维会逐渐取代消极的思维。睡眠和食欲会随着抑郁情绪远离而得到改善。进行谈话治疗的辅导员都具备更好的应对技巧来帮助患者缓解生活中的心理压力。

猜你喜欢
流言疗法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在网络流言的惊涛骇浪中,权威媒体如何做好“定海神针”
真相在真相里活着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流言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