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四问四权”在杭州市危旧房改善中的运用

2016-10-21 21:47何敏慧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危旧房上门住户

何敏慧

和谐社会的一项核心内容为民主。在杭州市上城区危旧房改善工作中,始终坚持“四问四权”(以问需于民、问情于民、问计于民、问绩于民的工作方法,拓展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着力探索以民主的方法促进民生问题的改善。

一、上城区“四问四权”的具体做法

上城区作为杭州的老城区,在历史街区、历史地段以及其他未更新地块,集中了众多的历史建筑和老房子。根据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区危旧房面积达114万多平方米,占全市的60%;涉及1.6万户、4.65万余居民,占全区常住人口的近1/7。

(一)民主恳谈加人性操作,尊重群众选择权

在危旧房改善工作中,坚持问需于民,通过召开民主恳谈会、上门沟通等方式充分收集需求、解决难题,尊重群众的选择权。工程启动以来,上城区共召开各类民主恳谈会3000余次,上门沟通数千人次。在实际操作中,坚持“一户一策”,根据居民群众的意见灵活制定改善方案,多渠道让群众选择,不搞一刀切。如在十五奎巷历史街区的危旧房改善中,四牌楼4-9号的9户居民有的提出配齐厨卫设施,有的希望还原庭院与天井空间,有的则想要适当增加院落绿化与庭院盆栽等等,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都尽量予以满足。为取得最佳改善方案,危改办工作人员多次上门与住户沟通协商,每户上门征求意见至少3次,修改方案2次;其中两户上门征求意见达6次之多,修改方案达5次之多。由于高度尊重群众选择权,在该项目完工测评中居民满意度达98%。

(二)入户调查加双向沟通,拓展群众知情权

据统计,上城区先后入户调查5000余次(平均上门次数2.5次/项目、40分钟/次上门),公示改善方案400余次(平均修改方案3次/项目),并坚持一场施工一场告示,对于加快工程改善进度、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与居民群众的双向沟通中,了解到有些群众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在修缮、基础装修和家用生活基本设施配置上存在难题的实际情况,积极克服财政困难,制定《上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困难群体“安居”工程的意见》,出资帮助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完成必要的修缮、基础装修和家用生活基本设施配置等,确保困难家庭能顺利回迁,实现政府和群众的“双赢”。

(三)住户协商加媒体讨论,扩大群众参与权

自危改工程启动以来,上城区80%以上的厕所分配最终通过住户协商会产生,有效保障了居民群众的参与权、决定权和主体地位。因光复路148号危改厕所分配引起三户住户争议,湖滨街道、岳王路社区前后一共召开了十余次协调会,提出过抽签、就近原则、居民协商解决等多种方案供三户选择,均无结果。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将其放在媒体上进行讨论,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并采取发动网上投票等方式,吸引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使三户住户接受了广大市民提出的资金补偿方案,妥善解决了该危改难题。

(四)项目测评加分类监督,落实群众监督权

在危改工作中,积极探索群众评议、群众监督机制,做到在每一户居民改善完工后,由居民给施工单位工作进行打分,如果满意度达不到90%,事先暂押的5%项目工程款就予以没收,不再划拨到施工单位,变单一的“问情于民”为动真格的“问绩于民”。上城区统计局对修缮竣工的住户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群众对危旧房改善工作各方面满意率普遍在90%以上。这不仅是对上城区改善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四问四权”这种工作机制的肯定。

二、思考和体会

《尚书·五子之歌》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古代儒家从《易经》等古老思想哲学体系中吸取的民本思想,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一)坚持四问四权,是落实以人为本的有效载体

问情于民能够深入了解群众的实际情况,问需于民能够及时掌握群众的需求动向,问计于民能够遵循群众所做出的选择,问绩于民能够始终围绕人民群众满意这个目标。在延定巷38号部分楼层厕所改造过程中,面对部分群众要改、部分群众不要改的差异化需求,采取人性化操作,按需实施部分改善,真正坚持了“以人为本”,得到了改善户的高度评价。

(二)坚持四问四权,是推进基层民主的有效手段

在危改工作中,上城区以“四问四权”作为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的创新性机制,推出的住户协商工作制度,就是围绕基层自治目标,探索由“票决式民主”向“协商式民主”改进,使群众在危改工作中面对面解决涉及自身公共事务,及时掌握危改工作情况,充分尊重其意见,全面维护其利益。“协商式民主”让群众积极参与到基层决策中来,让人民群众自己解决自己的事情,保证其当家作主的权力。

(三)坚持四问四权,是解决难点问题的有效抓手

工程推进中实际情况千变万化,往往会出现很多疑难问题。在危改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在每个环节上解决难题。施工前,让住户与设计单位、规划部门进行面对面、一对一沟通,对于住户愿望与规划等技术要求不符的,由设计单位或规划部门进行当面解答,消除百姓心中疑虑;施工中,实行主体单位、监理单位、居民群众和第三方多方监督,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后,由“居民群众评分”取代原来“主管单位打分”,寻求各个环节难题破解路径。

(四)坚持四问四权,是开展基层工作的有效方法

在问需于民中理清问题、找出差距,在问情于民中收集意见、清晰思路,在问计于民中深化设计、完善方案,在问绩于民中接受监督、改进优化。它不仅规范了危改工作者的行为,明确了群众享有的权利,提供了保障群众利益的机制,更有利于改善作风、密切党群关系,大大推动危改工作全面、顺利、有效的开展。这在基层政府及工作人员推进其他工作中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从“三问四权” (问需于民、问情于民、问计于民、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及监督权)到“四问四权”,是和谐社会民主政治发展生生不息、创新推进的具体体现。

猜你喜欢
危旧房上门住户
农村危旧房改造助力脱贫攻坚实践的几点思考——以广元市朝天区农村危旧房改造为例
简单的高招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住户调查样本轮换工作的通知
溧阳市瓦屋山林场 荣获全省国有林场综合管理暨危旧房改造工作先进单位
贵州六枝少数民族地区危旧房改造与防灾问题研究
上门可行 诊疗不可
危旧房屋整治改造的问题研究与技术管理工作
生意上门
美上门:“爱美丽”是个刚需
送祸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