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教育改革模式 培养全面科研学生*

2016-10-21 06:28张昱刘文艺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16期
关键词:课题研究生考核

◆张昱 刘文艺

探索教育改革模式培养全面科研学生*

◆张昱刘文艺

针对研究生教育现状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尝试从教学模式、考核模式、科研培养等方面对研究生教育进行改革。研究生教学模式不能生搬硬套本科生经验,必须根据研究生的课题大方向进行微调以适应科研发展需求。同样,针对研究生的考核要松紧结合,不能死板地立规矩堵塞,而应因势利导,多方面考查。结合研究生教学及培养研究生的经验,对以上几个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尝试推广到更多的研究生培养中去。

教育模式;研究生培养;科研;教学改革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6.098

1 引言

研究生教育有别于本科生教育,其教育模式、考核方式不能生搬硬套本科生的标准,否则就要闹大笑话[1-3]。研究生课程教师不同于导师,但是又和导师及其科研课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4-6]。这就对研究生课程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知识、仁爱之心,更要有科研能力和培养科研创新的能力[7-9]。

笔者承担研究生机械电子学的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本着增强研究生科研能力、做对祖国科研有贡献之人的信念,改革教学方式,调整教学内容,细化教学方法,更新考核方式,争做四有优秀教师,努力培养全面科研学生。

2 改革教学方式

机械电子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研究生专业课程,仅仅依靠教师课堂讲授,在36学时内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若要对每一部分涉及的知识进行细化讲解,则又学时不足,难以完成要求。因而,笔者调整教学方式,把纯粹的课堂教学更改为课堂讲解、课堂讨论、综合实验、课后分析等几大部分。

课堂讲解课堂讲解主要由教师引领完成。在专业知识的指导下,教师讲解时抛弃了纯粹的理论教学,而是以有实体对象的方式,以机械电子系统为引导,从学习某智能机械电子系统入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机械电子理论。这种教学方式避免了纯理论教学的难度和学生较低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讨论课堂讨论主要分三部分内容:中文论文写作、英文论文翻译和课题讨论。

第一部分是关于中文论文写作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下载中文学术论文,学会科研检索方法,进而在专业学术论文的引导下,明确学术论文的写作格式、写作技巧,最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中文学术论文的撰写。

第二部分是关于英文论文翻译。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利用不同的数据库下载相关的SCI、EI检索外文文献,学习不同专业数据库中数据的筛选、择优和鉴别,下载和自己专业方向相关的学习内容。进而指导学生选择某一篇专业相关或者课题相关的学术论文进行翻译,锻炼英文学术水平。这是科研锻炼所需要的很重要的一步,英文水平有别于英文学术水平,因为英文学术论文无论从格式、写法上,都有着不同的学术用语。因此,在英文指导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学术能力的培养。

学生完成学术翻译后,让每一位学生自己制作PPT,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引导讨论,并针对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大家进行学术交流。这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第三部分是课题讨论。主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课题方向进行学习、讨论、交流,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力争解决问题。因每位学生的课题方向有所差异,甚至有的学生课题方向和本课程方向有偏差,但是本着“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原则,以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为重任,允许学生选择方向略有不同、但整体属于机械学科的内容来讲解。另一方面,在以学生为主持人的讨论过程中,由学生自己介绍学科专业知识,介绍课题研究进展,介绍课题研究的难点和重点,引出讨论问题,引导讨论方向。这对学生主持科研的能力也是一种很大的锻炼和提高。

综合实验综合实验是以机械电子学课程为范围,结合教师科研平台,让学生更早地接触科研知识,进行科研锻炼。在本课程学习中共安排两次实验,涉及数字模拟转换、信号的采集和处理、振动原理、机械结构分析、故障机理分析等内容。这两次综合性的实验,既加深了机械电子系统的学习,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得学生对机械学科科研平台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另一方面,这也是一个提高教师科研平台利用率、增强科研效果的很好的途径。

课后分析课后分析主要是留给学生自由的时间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处理。研究生教学不一定非得全部到教室签到,应该充分挖掘和锻炼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自主科研能力。因此,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每次实验之后,安排学生2个学时左右的内容,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对分析过程中遇到的科学问题进行查解、讨论。课后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巩固和学习实验内容,而非浪费学时、糊弄学生。课后分析的考核直接通过实验报告体现。

在课后分析过程中,要注意信息的反馈,结合导师、教师、辅导员多种渠道和研究生沟通。目前导师、研究生辅导员、研究生的信息传达关系如图1所示[10]。由图1可知,导师组、研究生辅导员和研究生多是互为双向的,这在课后的信息反馈、学习科研的问题收集与解决中都可以提供有效率的方式。

3 更新考核方式

图1 传统的导师、辅导员和研究生信息传达方式

在课程的考核过程中,不应简单地按照试卷来定性,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实验过程、讨论过程等方面。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持的讨论、动手完成的实验都占了很大的分值,而期末试卷只是一个形式。试卷考核不应该考核学生死记硬背的能力,而得测试其学习知识的自我转化能力。因此,期末试卷应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型为辅,呼吁采取开卷考试形式。在开卷考试的条件下,试题答案就不能唯一化、死板化、规范化,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答题是否体现了其学习的知识。

“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不仅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更是对管理者提出的要求。在教学考核过程中,如何克服固有的思维模式,打破僵化思维方式,丢弃生搬硬套本科管理模式的思维途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从某方面讲,教师进行了教育改革、进行了学生成长的引导,但管理者却以“不合标准”为由进行否定、压制,甚至打击,动辄拿起教学事故的大棒,这是对教师教学激情的一盆零度的冷水。

4 结论

四好教师的标准,不仅是对一线教学工作者的要求,更是对教育管理者提出的期望。缺少教育管理者的鼓励和支持,一线教学工作者就没有信心、没有胆量、没有激情进行教学改革。不仅对学生要有“仁爱之心”,对一线教学工作者更要有“仁爱之心”。总之,只有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学工作者共同努力、积极引导,才能更好地培养有科研创新能力的学术人才。

[1]英爽,康君,甄良,丁雪梅.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1):1-5.

[2]姚利民,朱黎旻.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3(11):55-59.

[3]郑爱明,李梅.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153-156.

[4]武毅英.对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现状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8(9):65-70.

[5]俞睿,周隽.中美影视专业硕士教育比较研究[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138-141.

[6]孔媛媛.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相关因素分析和保障措施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52):1-2.

[7]周文辉,李明磊.基于高校调查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研究[J].教育研究,2013(3):59-65.

[8]文冠华,姜文忠,陈宏量.抓好专业实践环节确保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8):1-4.

[9]施伟锋.工科类教学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培养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50):194-195.

[10]张昱,刘文艺.导师负责人制的建立及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3(6):4-7.

Exploring Education Innovation Mode to Train Comprehensive Scientifi c Students

//ZHANG Yu, LIU Wenyi

Aimed at the status in postgraduate education and the contradiction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is paper proposed an innovation mode based on teaching mode, appraisal mode and scientifi c training. The teaching mode of the postgraduate students cannot copy directly from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he training direction should keep the same way with the task aim of the postgraduate student, to suit for the scientifi c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appraisal on the postgraduate student should be suitable and comprehensive. 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and training experiences on the postgraduate students,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above themes in detail, and tried to apply the results into more postgraduate training.

teaching mode; postgraduate student training; scientifi c research; teaching innovation

G652

B

1671-489X(2016)16-0098-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505202);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NO.BK20140238);江苏省高校实验室研究会课题(2015自筹);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NO.KC15SH054)。

作者:张昱,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研究生教育;刘文艺,通讯作者,博士,江苏师范大学机电 学院副教授、硕导,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221116)。

猜你喜欢
课题研究生考核
内部考核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