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的瓷瓶酒具的审美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016-10-21 16:49黄嬿蓉黄薇吴剑锋
工业设计 2016年2期
关键词:酒具瓷瓶宋元

黄嬿蓉 黄薇 吴剑锋

摘 要:宋元时期的瓷瓶酒具不仅有着强大的实用性,而且还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其形成和发展主要来自于宋元时期的影响因素,所以本文对宋元时期的瓷瓶酒具功能、釉色、纹样、造型的影响因素和审美特征进行研究,因而进一步认识宋元时期的瓷瓶酒具。主要首先阐述了宋元瓷瓶酒具的用途分类,然后就区域差异性之于釉色、民族区别性之于纹样、宗教特殊性之于造型,就其对审美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了宋元瓷瓶酒具的审美特征,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关键词:宋元;酒具;瓷瓶;影响因素;审美特征

1 用途之美,种类之广

宋元时期陶瓷业比较发达,而酿酒业也同样发达,相对于前代而言,已经到了更高的水平,并且有较高的品质。随着酿酒范围的扩大和酒种的扩充,各种瓷瓶酒具出现,详细来说主要包括:

第一,盛储酒具,也就是用来盛放和储存酒的器具,在宋元时期应用比较广泛,而瓷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樣式,外形俊美,别有一番特色。梅瓶是宋元时期非常著名的盛酒瓷瓶,其口径仅仅能够容下梅枝,而获得梅瓶的美名。在元代的壁画作品中就有梅瓶插入一梅枝的作品,有些专家认为梅瓶也可以用作花器。

第二,注酒具,是用来盛酒和斟酒的容器,瓷瓶也是其中的重要样式,这一器具非常受文人的赞赏。那时的注酒具已经较为先进,可以用作装饰品,注酒时将瓶倒置,酒就可以从瓶底中心的孔中注入,盛满酒后再将瓶放正,并做到滴酒不漏,其设计比较精巧,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瓷瓶艺人的高超水平,也说明宋元时期人们对酒具的要求从实用性向趣味性发展。

第三,饮酒具,由于宋元时期的酒精度开始上升,酒具也变为容量较小的杯子,而饮酒具则显得更为小巧。宋元时期的饮酒具一般比较精美,胎薄素雅,属于高级饮具。

第四,其他辅助用途酒具。除了以上用途外,瓷瓶酒具还有其他方面的用途,比较温酒具。因此宋元时期并不是以蒸馏酒为主,而是利用温酒具将温酒热后再饮用。温瓶也是宋元时期比较常用的温酒具,一般与注酒瓶配套使用,工艺比较精美。

2 区域之异,民族之别,宗教之殊

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享誉盛名的有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无论是种类、样式还是烧造釉色工艺等方面,均值得细品精韵。推动宋元时期瓷瓶酒具发展的因素还有强大的饮酒风尚,朝廷将酒作为专卖物品,推行了关于酒的制度,而平民百姓只能依靠自家酿造技术来满足饮酒需求所以瓷瓶工艺也随着造酒技术的推广和进步而不断提升。

2.1 不同区域釉色的神韵之美

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文人墨客观赏游玩之地转变为众人的游乐场所,而市民阶段的壮大促进了手工业发展及生活用品需求增加,同时也促进了宋人对瓷器的极致追求。先说釉色的神韵。汝瓷为天青色,宋徽宗尤爱这个颜色,同时又与道教常用的青藤纸颜色相近,正如“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这也是宋人所追求清净雅致的一种意境,在釉色上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如图1)。官窑是一个相对较广泛的概念,未能一一述说(如图2)。而传世的哥窑作品不足百件,极为稀少,瓷器本身是一个高温烧造工艺,出窑时遇到少量的水从而产生裂痕以致窑变,这本是一种缺陷,但如今看来这样反成为别具一格的古典美与质朴美(如图3)。钧窑是继汝窑后的第二座官窑,位于河南禹州(古称钧州)。钧窑的釉色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相汇相融,绚丽如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誉之。钧窑瓷最大特点及釉层较厚,釉料自然流淌填补裂纹,出窑后痕迹有如蚯蚓钻泥,故称为“蚯蚓走泥纹”,其形自然细致不娇作,令人难忘(如图4)。定窑的地处河北曲阳县,古属定州,故为“定窑”。其最大特征是毛口、泪痕和丝竹的刷痕。毛口是因为上釉时口边留有一圈未上,故较为毛糙。泪痕因为釉的厚度不一,有明显流过的痕迹,宛如清冷凄清的泪痕一般。丝竹刷则是拉胚时留下的细小竹丝划过的痕迹,十分细腻,触感独到。(如图5)

图1 宋.汝窑玉壶春瓶 图2 元.官窑葫芦瓶 图3 宋.哥窑

图4 元.钧窑梅瓶 图5 宋.定窑白瓷梅瓶

2.2 民族差异过渡与纹样融合之美

宋元时期各个民族加强了交流,北方以蒙古族、女真族为代表,而中原地带则为汉族,各个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但是各个民族之间进行融合,在各个领域进行借鉴,所以宋元瓷瓶酒具经常可以看到各个少数民族的纹样和图案,为宋元瓷瓶酒具繁荣奠定了基础。另外一方面,由于汉族在瓷瓶酒具方面技艺水平比较高,很受其他少数民族的欢迎,所以加大了出口数量,也促进了瓷瓶酒具制作水平和规模的提升。

2.3 宗教思想赋予造型的柔情之美

文人喝酒讲究意境,对酒器有着很高的要求,不仅追求实用性,更强调其美观,所以这为宋元时期瓷瓶酒具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宋元之前,儒学就成为官方正统学说,是中国思想的主干;佛学也在隋唐时期迅速发展,兴建了众多寺庙;道家最初是作为儒家的对立面出现,但是也弥补了儒家的缺陷。儒家有着很强的包容精神,所以吸取了佛学和道家的一些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新的流派,也就是宋学。宋学对宋元时期瓷瓶酒具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不仅要求酒具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其外形、装饰都要讲究宋学的精神。

3 风韵与精致相融过渡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宋元时期瓷瓶酒具的形成背景,而其美学价值也将宋学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所谓的理性美就是宋元时期工艺美术的基本特点。宋元时期的瓷瓶为文人所推崇和喜爱,装饰含蓄,观赏价值极高,能够给人一种脱俗的心境,树立了独特的美学风格。

第一,艺出新“静”。瓷瓶属于工艺性比较强的艺术,宋朝的瓷瓶首先是采用了印花装饰,并且在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可以在坯体没有干透前用模具印出纹饰,然后贴在器物表面。宋元时期,制瓷艺人进一步改进印花装饰技术,能够装饰完整图案,并直接印坯,在模具中留下花纹,保证器物纹饰的统一,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其次是采用了刻花装饰的工艺,用工具在没有干透的坯体上刻出纹饰,然后直接烧制成功,线条极为流畅,纹饰刀锋一侧浅一侧深,从而呈现出倾斜的截面。刻花装饰的线条一般比较多样,随意性比较大,但是能够呈现较强的块面体量感,使坯体和纹饰合为一体,整体感比较强。这种装饰法在宋元时期比较流行,经常和其他工艺进行结合,深受人们的喜爱。最后是采用了白地黑花的装饰工艺,完美地将我国瓷瓶制造工艺与水墨绘画艺术相结合,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是我国陶瓷彩绘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深受南北方民间地区的欢迎,也被文人雅士所认可。

第二,型彰显“典”。型就是瓷瓶的造型,其精美的部分在于艺术审美方面,宋元时期的陶瓷以俊美清秀为主,秀雅端庄、严谨理性,很有一番韵味,深受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瓷瓶相对于其他陶瓷器物来说,其工艺和功能受到很多限制,但是宋元时期在有限的范围内做到了无限的艺术创作,对实用功能进行创新和调整,实现实用性和形式美的统一,有着独特的艺术韵味。宋元时期瓷瓶酒具的变化和改进是基于整个社会的物质、精神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因为在社会经济发展有了一定基础,并且很多地方呈现出繁荣的局面,所以瓷瓶能够在工艺上进行改进和创新。宋元时期的瓷瓶隐藏着一种理性美感,也就是拥有和谐之美,在功能、材料和造型方面实现了统一。比如宋元时期的瓷瓶酒具讲究空间虚实对比,使瓶体更富于变化,加强了整体的气势。比如梅瓶口小、颈短,有着合理的大小比例关系,突出瓶体更为修长和挺拔。宋元时期的瓷瓶酒具在造型上也有着明显的继承性,并按照特殊要求进行创新,体现出不一样的美感,达到不同的审美情趣。

第三,宋学尽“雅”。宋学具有仁、智、中庸、理性等美学价值,而這些美学价值影响到瓷瓶酒具的造型、纹饰、釉色和意蕴。首先从造型方面来看,由唐代的丰满浑圆变为修长挺拔、精巧、实用。其次从纹饰方面来看,主要运用划花、刻花、印花等不张扬,偏含蓄的装饰方法,且这种装饰法更能凸显釉色之美。纹饰统一简练,莲纹因其高洁之寓意大大受到文人青睐。最后从色彩方面来看,崇尚青白、青或白等温润如玉、空灵雅致、静穆内敛、严谨理性、虚无静谧的色泽为主。另外一方面,宋元时期的瓷瓶酒具并不是只体现一种思想,往往是多种思想的混合物,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三家的审美情趣都在瓷瓶酒具中得到了体现,从材质、装饰风格方面都有一定的认可和赞美,而这也使宋元时期的瓷瓶酒具别具一番审美价值。

4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宋元瓷瓶酒具在工艺、造型、装饰等方面有着很强的审美,并且受区域差异和民族差异的影响而不断发展,集实用性和欣赏性于一体,可以说是中国古代传统瓷器艺术的代表。

参考文献:

[1] 桑颖新.试论中国酒具的发展及特色[J].文博.2008(05):66-71.

[2] 韩荣.唐宋时期执壶艺术比较研究[J].装饰.2008(08):124-125.

[3] 何炳钦,王秋雷.宋代景德镇陶瓷器物的人文美学精神探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美术与设计版.2008(01):111-112.

[4] 朱启新.酒文化中的杯[J].百科知识.2007(02):54-55.

[5] 于成宝.古代酒具漫谈[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36):55.

[6] 张红梅.论北宋青白瓷执壶的造型美[J].中国陶瓷工业.2006(06):30-36.

[7] 曹新民.煮酒论器[J].陶瓷研究.2006(03):42-45.

[8] 黄一健.浅谈宋代瓷器的美学特征与美学思想[J].陶瓷科学与艺术.2005(06):47-49.

本文系基金: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2014N121),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酒具瓷瓶宋元
损坏了多少个瓷瓶
《 仕女图》粉彩瓷瓶
《窑开全青》粉彩瓷瓶
再发展期|宋元明清
种类丰富的酒具
“座右铭”原为酒具
老人与瓷瓶
千金之宝蝴蝶杯 美酒斟满彩蝶飞
劳斯莱斯推出限量版鸡尾酒酒具套装
浙江湖州寺前宋元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