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校外实践教育实习基地对化工科学生创新能力与研究性能力培养之研究

2016-10-21 14:29黄燕
东方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化工研究性学科

黄燕

研究性学习是大学生不断主动探究科学问题的学习活动,它的形式多种多样,内涵丰富涉及面广。研究性教学则是指支持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模式。大学开展研究性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构建以研究为基础的本科教学体系,其核心的指导思想就是把科研的成果和过程转化为本科教学的实践。化工学科是一个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联的学科,化工类学生更需要不断培养创新能力和研究性学习能力。

德国教育改革家威廉·冯·洪堡(Friedrich Wilhelm Christian Carl Ferdnant von Humboldt)最早提出大学教学之“教学与研究相统一” 原则。他把科学和学问设想成为一个无穷无尽的任务,并认为这是大学里亟须完成的历史使命,教师和学生为此需要不停地探究。这种把科学研究引进教学过程的做法,导致了整个大学教学形式的变革。实验室教学、Seminar研讨班等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大学广泛应用。欧洲的大学最早实践了科学研究与本科教育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把本科生教育作为大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孤立于研究活动之外。他们同时也开展了一些新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比如:英国布鲁内尔大学(Brunel University)把跨学科与合作办学模式作为教学特色,不断优化经验性学习、课题设计与问题求解的教学过程;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则非常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此外,还有丹麦罗斯基尔德大学(Roskilde University)的项目学习,奥尔堡大学(University of Aalborg)的面向问题的学习等。 美国大学创造性地继承了欧洲大学的做法。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是美国拥有的历史上第一所以研究为主导型的大学,它使研究在大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长期以来教师的研究工作被大学过分强调,特别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等原因使教学与研究从相互结合走向彼此分离,出现了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知名教授几乎不给本科生上课,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下降。为此,美国于1995年创立了旨在全面提升与改进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的“大学本科教育全国委员会”,专门研究应对这些问题的具体政策与实施措施。 美国于1998年成立的博耶委员会(The Boyer Commission on Educating Undergraduates in the Research University)首次发表了题为《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的蓝图》的研究报告,报告提出了“共同分享学校目标,以建立良好的大学研究生态”的教育理念,要求大学管理者从制度和政策方面重视本科教学,而这个理念的核心就是构建以研究为基础的本科教学体系,并且把本科生纳入大学的研究和发现体系之中。博耶报告的发表在美国拉开了重构大学本科教育的序幕,各个大学纷纷以多样的形式创设或者扩展了原有的本科教学计划。比如:大学生研究计划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大学生研究计划(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y Program,UROP)、工程实习项目((Engineering Internship Program,EiP)、综合研究项目(Integrated Studies Program,ISP)以及回归工程计划(Reengineering Projects,RP)等;此外,还开设了形式多样的研讨课程,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斯坦福导读”课程,它是以小班Seminar课程为单元的一系列年级课程创新项目的集合;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高级顶点课程(Culminating experiences),它是为毕业班开设的回顾与巩固四年所学知识与所具备能力的课程;还有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设置的独立学习研究课程。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优秀大学在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學等方面实践了本科研究性教学活动。但从总体上来看,还处于摸索阶段,而且有些研究性教学模式是对国外大学的模仿,需要进行本土化的改造。在化工学科教学中,如何发挥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与创新能力,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了研究与实践:

(1)探索学科间融会贯通的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规律。展开大化工学科学生学习现状与特色分析,从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教育学的层面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方法、能力和效果,探索适合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把握化工学科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特点,充分利用化工学科的实践性教育环节,研究如何在实习基地的教育实践中变学科壁垒为优势互补,建设为学生提供充分学习、交流和发展机会的大学科平台;打好本科教育科研训练规划基础,充分发挥化工学科教、学、研三位一体的传统优势,研究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中通过层次递进的实习、科研实践,对本科生进行科研思维的熏陶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培育精英型化工人才的成长环境,依托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扬化工企业的人文精神,研究化工人才的学习特点,探索个性化的教育规律,为化工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基础。

(2)建立由层次平台与社会平台组成的资源共享学科开放平台。构筑从认识,到实践,再到创新的层次递进的实践教育基地平台建设。针对低年纪学生开设学科概述和研究方法等研讨课程,并采用引导型训练模式,利用科研过程动态模拟软件,建立科研实践实验室,仿真实验室,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研思维能力;针对高年级学生开展走进化工企业、将企业中的高级工程师请进来等系列活动,采用研究型训练模式,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自主研发化工工艺流程,提高学生自主研究和开发的能力;依托化工类大型企业,让教师和学生直接进入教育、科研与成果转化一体化发展的事业环境中去,实现教、科、产的有机结合,使教育和科技活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紧密结合,激发创新激情,并依托大化工学科横向科研合作优势,充分聚集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广泛的研究与实践空间。

(3)因材施教,张扬个性,制订柔性培养方案。建立有利于学科融合的化工学科特色课程体系,借鉴发展以学群、研究小组、设计小组为单位的学生兴趣小分队进行综合知识教学和个人兴趣相结合的特色教学模式,以跨学科选课为主要特征的體系,建立文理相互渗透、学科交叉融合、思维多向发展、强调实践环节、突出科研能力培养的特色课程体系;探索适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推进交流式、体验式、逆向式、讨论式、问题式、案例式、启发式、与专家现场讨论等教学方法,促进合作学习、对话学习等交往性学习实践,探索分工协作的接力教学模式。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建立网上学习园地和仿真实验室,通过网络进行模拟实验,开设网上讨论室,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论文代写 http:/(4)整合师资资源,提升研究性教学能力。实施化工学科领域名师工程,大力发挥企业工程师的作用,培育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设立化工学科领域教学基金,一方面鼓励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方法的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研究性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支持教师与合作企业进行支持地方企业的科学研究,带领、指导学生进行应用型研究的科研活动;此外,依托多方位的科研项目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并采取多种激励措施,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局面,提高教师自我完善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结合岳阳本土化工优势,注重优化整合校外企业优秀工程师资源,形成化工学科人才培养的合力。

(5)建立自主灵活的动态管理机制。完善学生参与、企业工程师导师深度渗透教学管理的制度,建立化工学科教学资源共享制度,向本科生全方位开放化工学科内研究性学习平台。完善学分制、弹性学制及主辅修制,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度,企业工程师导师制度,实行化工学科内转专业制,完善学生进企业以及企业导师进学校参与课堂教学制度。鼓励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加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建立学生科技活动支持体系,为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和各类课外科技活动提供保障。建立以科研实践综合平台为基础、研究型教学师资队伍为条件、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企业工程师深度渗透指导教学、校园和企业文化相互溶合为依托的教学管理机制,保障精英型、实用型化工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化工科学生创新能力与研究性能力培养离不开企业的大力支持,在此特别感谢为我校开展校企合作教育基地提供大力支持的岳阳兴长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同时感谢承担建设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湖南理工学院-兴长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大学生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对本研究的提供研究平台。

猜你喜欢
化工研究性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学生作品
纳滤膜在盐化工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思路浅述
浅谈化工分析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