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2016-10-21 14:29黄跃娟张娜
东方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构建实践教学

黄跃娟 张娜

【摘要】多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都需要实践活动作为支撑,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创新能力。本文将对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构建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仅供参考。

【关键词】实践教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高校教学体系;构建

对于电气工程应用型人才而言,应当懂得操作技能,保持与时俱进,具备不断学习先进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在此过程中,应当构建理论教学+专业实践+基础实践+工程设计的实践教学体系。

1、实践教学问题分析

1.1缺乏硬件设施

调查发现,部分高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过程中,所用的设备、工具比较陈旧,实验设备也比较固定,而且多为认知性或者验证性设备。在该种情况下,学生缺乏学习积极主动性,实践教学难见成效。随着高校扩招以及招生规模的扩大,学校实习基地建设面临种种困难。

1.2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实践教学尤其是集中实践教学过程中,包括课程设计、综合实验以及毕业实

习等内容。然而,对于高校而言,因经费、时间等因素影响而导致学生实习流于

形式,甚至只是到公司、工厂参观而已。高校学生普遍缺乏实践锻炼,学生设计课程时高度模仿,甚至摘抄网上论文、找代写。

1.3面临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以某高校为例,据统计数据现实,近三年来该校电气专业的学生就业率分别是2013年100%,2014年94.12%,2015年87.13%,三年的平均就业率只有93.75%。从数字上来看,虽然平均就业率也可以接受,但从年度变化来看,越往后就业率越低。究其原因,除受到社会经济下行产生的影响外,学生个人的问题也是主要的影响因素,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的适应和应变能力明显不够。

2、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

2.1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

第一,建立实验平台。高校应当持续投资,建立综合性、层次性实验平台,即电力系统实验室。从系统整合来看,该平台对供电技术、电力系统分析以及继电保护原理和自动装置等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优化整合,不仅可以有效满足专业课程基础实验以及综合实验要求,而且还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课程设计。

第二,利用现代仿真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黄页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仿真手段,使仿真实验与课程结合在一起。专业课讲授过程中,应当优选ANSYS、MATLAB等软件和应用组态软件,通过实例进行仿真讲解,从而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有效运用专业课。同时,要求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预先仿真实验,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全面掌握课程内容。

第三,建立互动平台。在现有的实践教学条件下,应当广泛收集实验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网络实验室。比如,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一课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网站上适当增加实验内容,建立互动平台、弥补教时之不足。通过建立互动平台,教学效率得以提升,同时也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实践(实验),创造了有效的教学互动条件。

2.2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高校为学生创造更好实践条件,将工程实践有效地融入到工程技术教育各层面的有效途径。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仅要保证教学基地建设的合理性,而且还要提高实践育人水平,强化实践教学基地功能的创新性。

第一,校内实践基地建设。高校自建的设施和仪器设备,应当考虑其安全性和经济投资,集中基础类实践教学。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电工电子、电气控制以及电机与拖动、PLC、单片机以及CAD和检测与传感等实验室,满足学科课程教学基础要求。高校实践基地是教、科、研互动的平台,在实践教学基地上共同验证教学,理解和把握理论教学主脉,及时发现和处理理论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实践教学基地构建,积极开展科研项目,弥补理论教学不足之处,从而促进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增强教学的前沿性、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教研相长,培养和提高人才素质。

第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高校应当与合作企业保持长期的、友好的合作关系,这些企业也是相关专业的校外实践基地。高校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深入到岗位进行实践锻炼,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在此过程中,还要学习企业科学、严谨的作风和态度,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还要根据专业特点,不断扩大合作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元化的实训企业群体,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创造校外平台。比如,学生在校期间,分阶段深入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和锻炼。在此过程中,我们应当根据科研教学实际情况和客观需要,紧紧围绕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优化整合教学资源,规划建设集科学、先进以及一流和前瞻性的实践教学基地;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结构合理、适应教学以及门类齐全的实践教学基地。利用当前高校资源,通过项目实施,与教学基地良性互动。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第三,实践教学基地的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学生的主要场所,高校应当以电气工程实践基地作为基本载体,学生为主、老师主导,培养应用型人才。加强实践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下图所示。

(图1: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在实践基地实习时,主要的内容有专业认知、专业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设计以及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实习等,上述实践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应当合理穿插,这对学生素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3加强实践教材建设

通过对其他高校的了解,关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以及实验等方面的教材并不多,尤其是近年来实践教材编写比较少。基于此,我们应当立足实际,高度重视实践教材建设,以有效发挥实践教材在高校实践教学以及综合实验过程中的作用。在教学计划以及大纲制定基础上,我们应当结合学校特点以及实践教学要求,积极编写实践教材,比如电工实验指导书、电子实验指导书、电机与电力拖动实验指导书以及电工电子实训指导书和电机实训指导书等,这些都是基础性的实践教材,同时也是实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针对实践教学平台和教学内容,组织骨干老师编写专用实践教材,比如PLC 实验指导书、机器人实验指导書以及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和运动控制实验指导书等工程人才培养专用教材。同时,还要根据不断完善、改进和创新的实验设备以及实习场所,组织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编写实验大纲以及实践教学指导书和设计大纲等,以确保其能够顺利通过高校的严格审核。比如,针对高校电力系统实验室建设现状和发展情况,组织老师编写专门的、严谨的综合实验指导材料。从应用效果来看,这些实验教材,不仅可以有效满足综合实验和实践教学要求,而且还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实训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标准是培养他们的学习意识、创新和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是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而言,应当以教育和管理科学为基础,严格遵循教育科学和成才规律,健全和完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深化内容和外延,培养综合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孔汉;江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探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11).

[2]赵巧娥;苏小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11).

[3]张志刚;瞿曌;殷科生;冯婉.大工程观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08).

[4]蔡琴;王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5(03).

猜你喜欢
构建实践教学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