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贵州省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的原因

2016-10-21 22:03王立威杨文韬朱玲柳林汐吴汉
东方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贵州大学生

王立威 杨文韬 朱玲 柳林汐 吴汉

【摘要】本文以六盘水师范学院的大學生为对象,简单分析了贵州省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的原因。从大学生个人角度看,他们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理解不够;个人价值取向不准;个人意识发展的速度较慢。从教育角度看,家庭教育中缺失了传统文化中责任意识的培养;学校教育过分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从社会角度看,利益至上和网络诱惑,促使了当前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了社会责任意识的发展,淡化了社会责任意识。

【关键词】贵州,大学生,责任意识,原因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正处于小康社会、温饱水平时期的大学生,是国家文化知识的传承者,是国家发展的栋梁。因此,大学生有无社会责任意识直接关系到个人前途的发展,关系到家庭的兴旺,民族的未来。目前,全国范围内的在校大学生总体上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1],但对处于经济和教育发展落后的贵州,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稍弱,或者说较为淡薄。主要表现为一些大学生缺乏责任意识,对社会责任意识的认识和理解不够;一些大学生有责任意识,但和个人的身份地位不相符合,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人意识的发展远远跟不上个人的需求行为。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对六盘水师范学院的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的观察,简单的谈谈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的原因。

一、个人原因

1.1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理解不够

大学生从感性的角度,去相信和理解对社会的所见所闻,用自己的方式去抽象和构造社会的形态。部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行为中呈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状态。“大家都不做,我为什么要去做”、“大家都不做,我要是去做了,他们认为我是傻子”、“大家都不做,我一个人做也做不起来”等这样的畸形认识心理。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以明哲保身为基础,以观望为原则,以“独”的态度别具一格的看待社会责任。他们认为上大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奉献社会,而只是为了让自己能有一份轻松薪水丰厚的工作。这样的思想阻碍了他们对人与人之间及人与社会之间的互相依存、互相依赖、互相承担责任的意识形成和发展[2]。

1.2价值取向偏颇

当前的教育模式,使得大学生心理目标单一。读小学就是为了练初中;上初中就是为了进入高中;练高中就是为了去大学;到了大学,就是为了获取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至于以后要做什么,从来没有想过。部分大学生有一些简单的美好想法,很难付诸于实践。当前的大学生很难从客观,理性的角度去正确的看待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从未想过如何将自己在大学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一定的关系,只是单纯的认为“现在所学知识,以后在社会用不上”。当前的大学生从来都不会认为自己从学校获得的是解决问题的思维,单纯的希望所学知识转换成金钱,充分的满足他们内心的空虚。

1.3意识发展速度较慢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对六盘水师范学院的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的观察,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的水平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责任意识水平较低。通俗地讲,部分大学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但是在责任意识驱使下的行为表现与社会需求不相符合。正如湖南农业大学的研究生丁凯所说,大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不能正确地认识大学生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角色,也不能正确认识社会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3,4】。所以,当这部分大学生意识到自己责任的同时,不能自发形成自己的信念,自然也就不会形成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教育缺失

2.1家庭教育不当

随着国家步入小康社会,家庭生活越来越富裕,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越来越高,为了让孩子成才,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我校的大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奔波操劳,只为给孩子提供一个丰厚的物质条件,换取孩子在学校的优良成绩。当前的应试教育体制更是让家庭教育重智力发展轻传统文化的培育。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拥有的丰厚的物质,却少了精神关爱。这样的孩子把父母提供的一切认为是理所当然,不但不能独立成长,且没有社会责任意识,也易形成 “独”的性格。

2.2学校教育畸形

当前的中小学教育,重点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上,几乎全都是“填鸭式”教育,过分强调学生的知识技能,却忽视了在学生心智发展的同时德育的弥补。学生在学校秉承教师的信念,靠高分上大学。日积月累的这种信念使得学生成为了除了圣贤书决无窗外事的书虫。学生认为,只要听话,不做坏事,好好读书,就是对父母负责,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大学教育的方式与中小学的教育方式完全不一样,使得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更加“独”立发展。大学课程种类多,内容多,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个人发展依旧强调专业技能的发展,忽视大学生综合技能的提升。尽管大学开设了社会责任教育类的课程,但理论课程与学生实际联系甚少,并不能让学生重新定位自己,形成较高的社会责任意识。

三、社会原因

3.1利益驱使

社会的畸形发展----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物价房价越长越高,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男女性别比例不平衡等促使了社会人以金钱为上,注重个人利益,忽视他人利益。这也催生了大学生只关注自我,痴恋于个人的物质利益,忽视社会利益,淡化个人的社会责任意识。

3.2网络诱惑

随着智能手机和电脑的普及,网络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网络资源公众化、交流工具多样化、信息多元化……使得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无法正确控制自己,定位自己,甚至迷失自己。色情暴力、网络游戏、娱乐影视等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 张艳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分析[J].校园心理.2014,12(6)

[2] 丁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湖南农业大学.2007

[3]李会萍.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问题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4

[4]李佳.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

[5]徐振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白色学院学报.2009,4(22)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4ZC160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贵州大学生
大学生恋爱过激行为分析
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趋势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浅谈韩国犯罪题材电影中的特点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贵州教育出版社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