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专业系统化就业指导模式探索

2016-10-21 22:34李亚男
东方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模式探索计算机专业就业指导

李亚男

【摘要】面对现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人才也渐渐不能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高职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培养机构,面对社会就业环境的不断改变,高职院校也应对自己的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以便于更好的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本文主要对高职计算机专业系统化就业指导模式为主要探索对象,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出有利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就业的指导模式方案。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就业指导;模式探索

随着就业形式的严峻,对高职培养出的应用型人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专业作为新时代环境下每个行业都能够用到的专业,怎样使高职计算机专业培养出的人才适用于每个行业,并使各企业都对这种人才产生好的评价,促进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就业,这是现阶段各高职院校需要考虑的问题,面对这种环境、这类问题,对高职院校而言,探索一种高职计算机专业系统化就业指导模式是很必要的,下面笔者就依据我国高职院校在就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高职计算机专业系统化就业指导模式进行一个简单的探索分析。

一、以就业为指导的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中极为重要的教育模式,它主要是为了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管理能力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人才一般会直接进入工作岗位,为社会服务,现阶段,随着就业形式的转变,提出了以就业为指导的高职教育模式,这种模式的提出说明高职教育已成为一种就业教育,以就业为核心进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以就业为指导的高职教育要求高职院校依据不同专业准确定位学生的就业岗位,例如,在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依据软件企业的岗位人才需要,在学生兴趣与特长的基础上,培养计算机高级程序员、网站设计等多类型的高技能人才;这种模式也要求高职院校要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这种就业能力体现在基础理论、框架原理的理解,以及编写程序等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学校依据学生特点在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能力共同提升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够达到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

二、我国高职计算机专业现状分析

1、高职计算机专业就业形势

现阶段,随着我国高效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市场经济下许多中小企业相继倒闭,就业人数与就业岗位之间的不平衡导致就业困难成为我国急需面临与解决的问题之一,而我国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就业呈现出两个极端化特点:一方面我国计算机市场对技术精良的人才需求呈现出匮乏状态,许多企业都缺少精良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在整体就业难的大环境下,高职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具有很大的就业空间;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中培养的计算机人才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在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寻求岗位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高职毕业生因技术能力与综合能力水平不高而被企业拒之门外的现象,岗位的稀缺与人才水平不高不能就业两种现状使我国高职院校急需从自身出发改变教学模式,为企业提供真正有用的技能型人才,进而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就业率,提升高职院校为社会服务的目的。

2、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现状

我国的高职院校数量在我国院校中占到很大比例,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也成为我国人才中的主力军,但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依旧以陈旧的课堂教育、理论教育、灌输式教育为主,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主要呈现出单一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能力差,缺乏吸引力、

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缺少思维开发、教学与就业目标分离等特点,例如,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按照课本进行PPT的理论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在造成学生反感情绪的基础上,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计算机教学缺少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下所培养的人才并没有真正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使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因不具备职业技能而淘汰,也使高职院校没有很好的起到为社会服务、培养人才的目的,面对这种教学现状,高职院校从自身进行探索,以就业为指导进行系统化的教学模式转变与探索是很必要的。

三、高职计算机专业系统化就业指导模式探索方案

1、建立专业的系统化教学模式

不同的专业都有其自身的专业特点与就业特性,对计算机而言,计算机适用于各行各业,但在计算机中又包含不同方向的专业,因此,面对各行业对计算机的不同需求,高职院校应与企业相结合,建立实际能够操作的专业系统化教学模式,例如,针对计算机中的软件开发设计这一专业应用,高职老师在教授过程中应摒弃其中实际操作中起不到作用的复杂理论知识,将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探索创新适用于计算机软件开发技能的实际操作教学模式。在創新型的专业系统化模式的建立中,教师作为指导者、探索者,应对当前计算机中各专业的就业形势做正确调查与把握,以便于引导学生学习便于就业的专业课程,然后将实践操作引入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方式,将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实际操作为主的应用型教学,再依据企业需求,将企业对人才的选择作为考核学生技能的主要方面,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2、建立与实际相结合的优化模式

高职院校的教育其最终目的是满足企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在以就业指导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优化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将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相结合,所设立的专业要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要依据就业市场企业的要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就业作为目标提高学生实训、实习的内容,通过不同的实习培养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人才,并且指导学生做好就业规划及职业生涯长远发展的规划,让短时间满足就业需求的教学模式转为为学生长期职业生涯考虑的就业模式,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探索,通过学生选择、实践、反馈的过程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及自身水平做宏观上的整体把握,学校也要讲校外指导与校内教学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等形式,让学生对自己专业有一个现实条件下的认识,也可以与企业加强合作,以企业需求作为培养学生的指导力量,使学校在与实际现实结合的基础上进行应用型高职人才的培养。

3、建立与社会相协同的优化模式

计算机专业人才是我国社会中各个行业急需的人才,因此在计算机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企业、学校、社会、家长各方面力量都应给予关注,在政府不断完善就业政策的基础上,企业也应转变用人单位的观念,不要一味重视文凭,给每个新毕业的人才以均等的机会,使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减少偏见带来的阻力,家长也要对毕业生给予支持与理解,使毕业生在工作的选择过程中有良好的心态和多样的选择方式。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是关系到我们每一个家庭的切实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各资源的共同努力,高职院校模式的转变探索也离不开社会的支持。

结语

高职院校作为就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机构力量,面对现阶段就业环境的改变,应以就业为指导不断进行系统化的模式探索,培养学生可持续的就业能力与水平,使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真正得到长期的良性发展,实现高职计算机人才高质量的就业形式,使高职教育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

参考文献:

[1]连程杰.高职计算机专业系统化就业指导模式探索[J].改革与开放,2010(22).

[2]姚建波.对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的思考[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3(3).

[3]徐红.高职计算机专业如何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4]张巨璟.基于战略视角下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就业指导平台的设计[J].电子测试,2014(13).

[5]刘延岭.高职高专计算机类就业模式探索与研究[J].华章,2010(4).

猜你喜欢
模式探索计算机专业就业指导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计算机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中引进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高校户籍管理模式探索
初中英语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