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016-10-21 23:05翁志积
东方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大学生

翁志积

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一种趋势,而作为青年人的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大学生新媒体创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自身创业经验不足、对相关知识和政策缺乏了解、毅力不足等,同时学校在政策的配套方面和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存在不足。如何有些解决这些问题,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意义重大。

关键词:大学生;新媒体创业;创业师资;公众微信号平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中国的国家战略之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创业创新的风潮。目前,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创业创新。创业创新的号召始于2013年10月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强调“调动社会资本力量,促进小微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成长,带动就业,推动新兴生产力发展”,此后,创新创业成为了当下的时代风潮。2014年9月召开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1]。

大学生年轻富有朝气,容易接受新鲜的概念和知识,拥有犯错的资本,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学习能力,理应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通过创新创业,不仅可以缓解就业压力,而且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甚至推动行业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取决于年轻人的创造力,而大学生是年轻人的主体,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对一个国家的未来至关重要,国家政府层面通过出台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来促进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也积极响应政府的政策,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

新媒体(NewMedia)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2]。

一、大学生新媒体创业现状

(一)发展迅速

新媒体创业进入门槛较低,所需的成本比实体创业要少得多,并且日常运营的压力也要小得多。所以,即使创业不成功,大学生所承受的损失也不会很大,因为前期的投入并相对较低,推倒重来的机会也大。这是任何一种传统创业模式无法比拟的[3]。同时新媒体创业往往不受空间的限制,甚至只要一台电脑或者手机就可以进行创业。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淘宝及阿里巴巴发展,学生以网络代理、网络开店等形式创业的越来越多。2012年微信出现,近几年来“微商”发展迅速,很多人在微信朋友圈及微博中进行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这些统称为“C2C”交易,意为消费者个人与消费者个人之间电子商务。这些“微商”多为草根阶层的打工族、大学生等。现在随处可见学生在朋友圈中卖商品,并通过QQ发布商品信息。大学生新媒体创业发展迅速。

(二)成功率低

大学生创业热情很高,但往往成功率低,本文认为由以下几方面原因:

1、创业经验不足

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大部分时间呆在学校,与社会接触较少,对于创业往往过度理想化,缺乏开拓和市场分析的能力,还会过高地预测市场效益,容易忽视潜在的风险,对于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辩证客观的分析和看待。对于创业项目的选择上,不能较好的用专业知识进行理性分析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创业计划。大部分的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之初并没有明确的规划,更多时候他们仅凭一腔热血和年輕的试错成本践行创业的梦想。调查显示40%大学生创业者根据兴趣爱好来选择创业行业,他们很少考虑专业技术、渠道资源、资金准备,甚至不曾评估风险和政策导向。

2、热情有余,坚持不足

现在大学生创业都是90后,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家庭条件优越,父母亲过于宠爱,缺乏吃苦耐劳和团队合作精神,遇到问题和挫折时往往不能有效应对,容易导致半途而废。

3、创业与学业无法协调

大学生的最重要的任务是完成学业,掌握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自己的情操与素质,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创业往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导致部分学生无法顾及自己的学业,面对学业的压力,只好暂时放弃或中断创业。

4、相关知识和政策不够了解

对于新媒体等相关专业知识只是简单了解,只能进行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创业活动。同时对于与创业有关的国家优惠政策、法律了解很少。通过访谈调查,大学生对创业政策的了解相当贫乏,在选择有创业打算的同学中,只有近一半的同学知道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有鼓励政策,但对政策的具体内容了解不多。同样,学生对于学校创新创业方面的政策了解甚少。

5、政策不配套

学校在推动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出来了很多政策。通过高校的积极宣传,学生知道学校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但是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往往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来进行解决。大学生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部门的配合,一些政策理论上很有用,但是具体操作起来很复杂,也很难落实,甚至根本得不到执行[4]。

(三)、创业教育师资缺乏

目前高校创业教育指导老师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类是从事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课程具有相关经济管理类理论背景的专业教师,还有一类是从事思政教育、社团活动、职业指导等工作的辅导员队伍[5]。专业教师往往具有较强的经济管理、市场营销、公共关系、消费心理、法律法规、金融财务等方面的知识,但大部分并未接受过系统的创业学理论教育。部分专业老师忙于教学及学校其他事务,同时面临职称晋升的巨大压力,往往无暇顾及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而辅导员老师通常具有思想政治类相关的理论背景,不仅缺少企业管理相关类理论知识,也没接受过系统的创业学理论教育。而且辅导员要忙于平常的事务性工作,只能抽空自学创新创业类等相关理论知识。在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时,往往是现学现卖,或由以往积累的经验来指导学生,会感到力不从心。无论是专业教师还是辅导员教师,基本上没有创业经历,在面对一些实际的创业问题时,往往无法进行有效的指导。此外,现在许多高校还存在着一校多区的现象,对于创业教育的指导不能及时开展。现在高校创业指导老师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大学生对创业指导的需求。

二、相关措施及建议

(一)组建学生创业工作室

台湾中山大学的创业教育模式非常好的将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融合起来。授课教师已经投标成功了一些横向项目,这些项目完全是在台湾还没有上市的产品或者仅是一种创意。在一学期的课程中,老师带领学生,让学生在围绕项目的教学过程中既学习了创业理论知识,也参与了创业实践过程,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6]。高校在开展创业创新教育中,可借鉴台湾中山大学的做法。在开展创业创新训练中,学生提交创业方案经过学校审核后,根据项目成立学生创业工作室。学生工作室像一个小型的模拟公司,由相应的学生、专业老师和辅导员老师构成。新媒体创业中不仅需要营销管理人员,更需要制作视频、图像处理、网站建设、视觉设计等专业人才。学校提供场地、政策等支持。学生工作室成立后,更容易招聘创业所需的学生人才,同时有利于与学生相互学习、协作,发挥团队精神[7]。学生工作室参照公司设立相应的职位,在创业实践过程中,不仅学习专业的技术类知识,同时学到经营管理、税收法律等创业所需知识。因为是学生,毕竟知识储备粮和经验有限和不足,所以需要专门的专业老师进行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指导。而辅导员老师,本身做的是思想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接触学生时间长,对学生了解,在创业中遇到問题而士气低落时,及工作室日常的管理、学校各部门的沟通中及起到一个很好的桥梁和催化剂作用。同时,辅导员老师在参与学生工作室的同时,不断学习并积累经验,反过来更好的进行学生的创业创新教育工作。

(二)高校创业师资队伍的培养

对创业教育教师队伍进行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措施。许多高校都设有经济管理学院或创业学院等相似二级学院,学校可以有效利用校内资源,邀请校内创业、新媒体等方面知名专家和学者对创业教育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和创业知识的培训。不定时派送相关老师参与政府或有关单位组织的正规的相关课程,得到全面、整体、系统的学习。参与社会知名企业家、创业家、商界名流等创业报告会、产品发布会等活动,了解创业趋势和形式。学校可以举行创业沙龙、“创业教育”相关研讨会等交流形式的会议,在相互探讨中得到提高[8]。针对创业教育教师缺少实践能力,一方面学校要鼓励教师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实践创业。新媒体创业往往不受地点的限制。其二可以利用与学校合作企业的资源,让相关教师到企业进行兼职,不但可以增加教师的收入水平,而且能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达到教师、学校、企业三赢的场面。聘请社会上高水平的企业退休专家担任创业指导老师,增强学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力量。

(三)建立创新创业微信公众账号交流平台

大学生创业需要一个与老师、同学、社会沟通交流的平台。基于互联网的互动平台,可以跨越时空的界限进行沟通交流。张志、袁梅、聂卉晶(2015)通过对微薄、微信公众账号、微信群QQ群、专用APP四种新媒体沟通平台特点分析,认为微信公众账号更适合作为创新创业的交流平台[9]。依托学校创业协会等社团,建立创新创业微信公众账号交流平台及其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创业导师和创业团队可以在上面进行自身创业故事和创业经验的分享,这种分享往往接地气,并与大学生息息相关,通常能在学生群体中引起较大反响,赢得较高的转发率,形成良好的创业软环境。微信公众号允许阅读者进行线上提问,但是不能像QQ一样进行群体聊天,所以可以轮流安排创业教育教师对问题进行解答,同时又可避免大量时间浪费在无效聊天上。公众号上可以发布企业家、知名学者等来校演讲及创业沙龙及创业协会组织的线下交流等活动,在活动前可以收集提问问题,方便演讲者在演讲互动环节进行解答。在活动后可以进行活动的分享和讨论,进一步提升活动的质量和有效性,切切实实提升学生的创业水平。甚至可以利用公众平台发布大学生创业者的产品和服务信息,及社会上企业产品的优惠促销信息,这样不仅与同学、社会有了更好的交流,而且平台的创建也变成了一项创业活动。学生在维护平台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创业能力的锻炼。公众平台上长期的素材积累,变成了创业知识库。同时对于在相关创业实践和创业比赛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和措施进行整理,就可以形成类型多元的方法库,在遇到相似问题时可以查询方法库,一方面减轻了指导老师的工作量,避免了重复工作,更重要的是大量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得到了有效的传承。通过通过微信的自动回复功能,建立检索目录,方便用户搜寻所需文件。

三、总结

自从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后,许多高校对创新创业越来越重视。一些高校不断推出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而新媒体背景下,学生对于创新创业也是热情高涨,学校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同时在制定政策和实践操作中,可借鉴国内外高校的成功经验,同时根据本学校的具体情况探索出本校学生创新创业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http://news.youth.cn/gn/201508/t20150806_6970760.htm

[2]http://baike.haosou.com/doc/5389242-5625822.htm

[3]翟漱文.技术革新背景下大学生的新媒体创业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33)

[4]朱晓芸.梅伟惠.杨 潮.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与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2(09):82-85

[5]韩旭.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J].新西部,2009(22)

[6]杜运周.高校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对接方法探讨——台湾中山大学的经验介绍[J].高校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对接方法探讨,2011(3):35-38

[7]娄立原.吕菁.大学生新媒体创业创新训练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5(14):79-81

[8]魏芬.李琴.”专兼结合”的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初探——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2(05):23-25

[9]张志.袁梅.聂卉晶.基于微信公众账户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交流平台运行管理机制研究[J].科学导报,2015(1):294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