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怎样才能实现

2016-10-21 23:05项浩
东方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研究型传授创新型

项浩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竞争变得日趋激烈,而创新型人才的社会需求却迅猛增长,摆在职业技术院校和广大教师面前的迫切任务,就是尽快实施创新教学,培养大批具有综合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一、新形势下教师的作用

教师与学生有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教师不能离开学生的学而教,学生不能离开教师的教而学,二者不可替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但是总有人想淡化或削弱这一主体。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教师是什么?教师又起何作用?有人表面承认,内心否认,起码对主体地位认识不清,有取代或削弱学习主体的趋势。所以在教学中的教师习惯于一言堂,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很少有人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少有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习没有动力、没有兴趣,更谈不上激情,也绝不会出现创新型学习的学生。教师见学生学习不主动,进步极为缓慢,就认为学生都是核桃变的,一砸就出油,所以就强迫学生读书、写作业,强迫学生提高成绩。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越学越苦闷、烦躁,开始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出现对抗、旷课等行为。而教师一急就追着学生:“你必须学”,又发展为“你必须给我学”。学生不会或不懂,教师就越讲越细,只剩下帮学生做题、背诵了。学生发现:学习是给教师和家长完成任务,所以学习的兴趣不断下降,而且觉得随便应付就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就是学习的主导。教师的作用就在一个“导”字上下功夫,在“导”字上做文章。即:指导、诱导、引导、帮助、启发、激励、服务等。教师用知识把学生导入深思、巧思;教师通过创新型讲授,把学生引向自觉思考,深入探索,并且力争更多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用知识把学生引入深刻思索的过程,就是教师充分发挥作用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还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求知的强烈欲望。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尽快帮助广大教师转变观念,使之从知识的传授者,学习的管理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服务者、激励者,否则教师只能是死板的教书机器,学生也就是缺乏生气的学习机器。要通过努力使每个教师成为创新研究型的灵魂孵化师,使学生在这种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成为创新型学习的主力军,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和教学才能完全走向积极主动的效益型道路。

二、教給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学生不是为学知识而学知识,而是通过学知识这个手段来开发大脑,拓展思维,增长才干。教师不应以传授知识为最终目的,而应以传授知识为手段,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感,加大认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向学生输入创新思想,使之逐渐树立创新意念。教师要善于从诸多知识点中找到创新因素,创新材料,点拨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其创新情思,从各个方面引导学生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支持学生寻找问题,发现问题,逐渐达到培养具有独特见解和自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目的。要使每个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又带着问题走出教室,逐渐把学生培养成为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善于思辨,自主学习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以满足社会的强大需求。

过去,教师重知识传授,轻方法、技巧传授;重问题结果的传授,轻问题发生、发展全过程的传授;重讲解、死记硬背,轻启发诱导和深入思考;重共性塑造,轻个性特色的培养,结果学生背了很多答案却不知道怎样应用,所以应改变这种做法。教师不仅应教给知识,还应教学生如何掌握,特别是如何运用知识;不仅要学生知道事情已经发生,而且要学生知道为何发生,怎样发展;要改变旧模式中只重结果,轻过程的传授方法,还要在能找出方法的地方,尽可能多的向学生传授方法,更要引导、诱导、激励学生深入细致的思考和探索,鼓励、支持学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通过以上的努力,学生应变力会增强,思想会更活跃,办法会不断的增多,,在将来的社会发展中做出较大贡献

三、研究型的教师,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第一、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制定措施,投入资金,鼓励和引导广大教师从事教研、科研活动;鼓励教师尽可能的多发表论文,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还要鼓励教师在深入研究所教课程的同时著书立说,允许、鼓励广大教师用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方式方法进行教学;鼓励标新立异,大胆探索和改革,通过不懈努力,使大部分教师有所建树,有所创新。如果有一大批研究型或学习型的教师,就为学校和整个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每个教师不仅应努力钻研教学方法,而且应深入研究该学科的知识;在学识上不仅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而且还时刻把握该学科发展的脉博,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同时还要不断的拓宽知识面,力争在该学科上有所研究、有发现、有所创造,成为该学科的专家或学者。因为这样的教师能举一反三、深入浅出、以小喻大、灵活自如地教育学生。这样的教师会根据不断变化的学习主体,随时调整步骤和方法,学生在这样的教师指导和帮助下融会贯通,灵活愉快地学习,学生不仅能学到扎实深厚的知识,而且思想和人格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研究型的教师也就是学习型教师,他们往往在教中学、学中教,启发、诱导、谈话、讨论、发难、激励等方法,随时巧妙地运用到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死的书本、死的知识,就变得灵活、实用、有意义,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就成为有源之活水,这样的课自然会常教常新。

第三,研究型的教师,是深爱自己专业和岗位的教师,是充满激情的教师。有激情的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挥洒自如,才能产生教学灵感,才能深深地鼓舞学生、感化学生,才能创造出和谐的教学气氛。有创造力、有激情的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激情的学生。学习中有了激情,也就有了学习的情趣、有了好的学习成绩,原来“你给我学”,“你必须给我学”,变成:“我要学”、“我必须学”。这样教学的成功率会不断提高,辍学者就会不断减少,学校自然会成为吸引学生的强磁场。教师在创新的基础上轻松愉快地教,学生在教师创新诱导下轻松愉快的学;只有学生轻松愉快的学,教师才能轻松愉快的教。如果这样,在职业教育这块广阔的土地上,一定会催生出更多创新型小苗,他们奋力吸取更加新鲜的养料,很快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各领风骚,辉映大地,也必定会大大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

四、培养创新能力是教育的最終目标

第一,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需要创新型教师。创新型教师应是研究型教师。学生的创新观念、创新的动机、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处处渗透或表现出创新思想和创新行为,就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促进下,学生的创新思想、欲望,会直接向创新的现实转化。长期的教学实践证实:一个教学效果好,思想健康进步、爱学习的教师,很快会影响所教班级的绝大多数学生,经常如此就会使学生萌动创新情思。教师不仅在学识上影响学生,而且教师创新意识的强弱、创新能力的高低,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实践发现:某教师某一天用新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很感兴趣,学生听课的效果比较理想;如果你某一天上课用新颖的语言讲课并激励大家,学生就兴奋,几天以后还兴味盎然的谈论着;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发现,学生专心致志的听课劲头令你满意和激动。所以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行为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第二,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是创新(研究)型的教师教育、诱导、启发的结果,然而创新型教师的产生是有条件的,不可能凭空产生,创新型教师必定在特定的环境下产生和成长。人们发现:在一个学术气氛较浓的校园里,必然会产生一批勤于钻研,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学校的风气正,学习兴趣浓,教学效果好,质量就高;在一个纪律松散,学生学习无兴趣的校园里,搞教学和钻研教学的教师会被冷落,甚至会受到打击,那么这所学校的教学质量肯定在不断的下降。实践证明,有了好环境才会产生好教师;有了创新氛围的学校,才可能产生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有了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他们就会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启发学生创新。教师不断采用讨论法、发问发、发难法、发现法、激励法等各种各样的新方法来引导学生走出被动学习的困境,走向自主创新学习的自由境界,是全面提高教学效率、效果的有力措施,也是在现有条件下,快速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有效的途径。

第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应培养学生的个性,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其应变能力。学生在校不只是为学知识,而是通过学知识这一手段,学会做人、做事,积累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的。应把知识看做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元素,看作是供解决问题的使用方法、经验与技巧,便于在日后的社会实践中,将其灵活地运用到处理各种问题和困难中去。

因此,教师应把自己钻研、探索、创造、发现、以及提炼出的新方法及时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懂得如何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下运用知识,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的乐教、善教、勤教创新式的教,引导学生乐学习,多探索、快积累、勤钻研,并逐步进入独立思考,创新型学习的高级阶段,这就等于在学生心灵上点亮了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

猜你喜欢
研究型传授创新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研究型教学在职业院校的应用困境及原因探析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天津推出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
传授技艺
小学数学单元研究型整合学习的探究
基于研究型大学视角下数学课程学习初探
谈初中生英语授课方法
我的十年教学之路
干花手作达人亲自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