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艺术培养残障学生的道德品质

2016-10-21 00:34陆玫
东方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道德行为道德音乐

陆玫

所谓道德,理论上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联系实际,也就是指人的品行,修养及对善恶的评价。孔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但也有人推崇“性本恶”的理论。两者各有道理,我认为不论天性是善还是恶,最终能否成为一个具有道德的人,与从小接受的品德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品德的形成由“知 情 意 行”四个要素构成,而德育就是培养学生“知 情 意 行”的过程。随着当今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德育工作成为学校工作的重要部分,培养的途径也更为广泛,越来越多的教育家意识到艺术教育对人格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学校在开设一系列理论课程的同时,也开展了不同类型的艺术课程,让德育与美育结合,让理性与感性结合。

一、用艺术提高残障学生道德认知

道德认知,是学生对道德规范的正确认识,是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常言道: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具备了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才能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学生由于天真稚嫩,没有良好的道德认知,特别是残障学生,知识面窄,社会阅历浅,他们相对正常的孩子,道德意识更为淡薄,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对他们道德行为的培养就来得尤为重要,但仅仅理性的教导不易被他们理解和接受。心理学研究表明,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极易被小学生接受和模仿,这样,我们可以通过开展系列活动,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音乐课上,我让学生排齐队伍随着欢快的音乐踏步进教室,并以歌唱的形式进行师生问好。视力残障的学生对音乐节奏的反应很敏感,对律动和师生问好的形式很感兴趣,几堂课下来,他们已自觉养成排队进出教室的好习惯,遇到老师也能主动问好。用艺术来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深入浅出的过程,如学校开展“颂祖国”绘画比赛,学生们运用画笔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比赛过程既是创新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生活,让他们对爱国情感有了更真、更深的认知。

二、用艺术陶冶残障学生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是一种情绪态度。情感是人类沟通的桥梁,教师在丰富学生情感的同时,自身的情感也要充满力量,这样才能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美育是感性的教育,我们把理性的道德教育融入其中,才能更好地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音乐能陶冶情操,能感化人、娱乐人。亚里士多德把音乐教育思想的道德目标定为:“在快乐中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行”,于是音乐课上,我让他们大量地聆听优秀的音乐作品,创设轻松的氛围,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让他们体验自身情绪的变化,解读歌词,聆听旋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音乐与情感的结合。如学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我并未让他们直接地听唱,而是以谈话的形式对他们进行提问,让他们说说现在的幸福生活和所了解的解放前同龄孩子的生活,以及假设一个危险情境,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可能表现的态度,逐步引入歌曲,讲述歌曲背后的故事,让他们在安静的环境下欣赏叙事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先前的谈话铺垫加上扣人心弦的故事以及悲凉的旋律,让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许多孩子当场就哭了,这无疑是背后的故事感动了他们。音乐作为情感的调味料,使孩子在可怜二小的同时愤恨无情的日本人,评判善恶美丑的能力及相对应的道德情感得到了提高和强化。

三、用艺术锻炼残障学生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做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智力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我们平时说的吃苦、勤奋、毅力,都是意志的具体体现。贝多芬说过:“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一个人具有坚强的意志,做事情就不会半途而废,意志是成功的重要前提。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强,但通常只是贪新鲜,不能持之以恒,这时候,需要老师家长的配合,让他们通过一些锻炼来磨练自己。在乐器课上,开始学习竖笛时,孩子们都表现出相当高的热情,于是我抓住他们的这种新鲜感,吹奏完整的歌曲给他们听,孩子们有了学习的目标,才有了努力去学的意识。我知道大多数孩子都是一时好奇,堅持是一件困难的事,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会多些鼓励、少些批评,他们取得进步,及时给予赞美。能吹出悠扬的笛声是他们最大的收获,获得的不仅仅是演奏技术的娴熟、满满的自信,更是持之以恒的意志、言行一致的习惯。

四、用艺术培养残障学生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行为反应,是人内在道德认知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高低的重要标志。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有多种途径可以实施的过程。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老师的行为举止直接影响学生,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老师应该以身作则,榜样示范。除此之外,我们要让学生了解社会,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克雷洛夫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老师要在道德认知情感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行为的训练,留充分的空间让他们做出自主的行为反应。比如每一场文艺演出都或多或少的让学生们得以成长,排练的辛苦磨练了他们的意志,使他们愿意为了短暂的舞台绚丽自觉地付诸实际行动。长时间的训练演出让他们学会照顾自己、关心他人、体贴老师,同时也明白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这是知、情、意成长的最好体现!

艺术以它独特的魅力推动德育工作,坚持德育与美育的融合,遵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规律,学生的道德品质将能得到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道德行为道德音乐
儿童道德行为发生的时间逻辑及其教育遵循
跟踪导练(五)(2)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音乐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道德
远和近
音乐
基于不同视角的道德行为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