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故宫养心殿室内布局解读清代历代帝王的教育

2016-10-21 01:10张昕
东方教育 2016年5期

张昕

【摘要】我们的首都-北京,我想大家对于它并不陌生,每个人谈起北京都少不了说到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北京的故宫又叫紫禁城,故宫是一座规模宏达而又雄伟的建筑,它是数代帝王的王朝,居住在北京的人和过往的行人无不在路过故宫的时候抬头仰望着它,它是北京的象征是我们中国的象征,故宫这个屹立于中华民族数十载的建筑它记载了古人许多的故事,它留下了许多的事迹。今天我们主要来讨论一下故宫的养心殿和三希堂,从而根据他的装修与打扮我们来研究一下清代帝王教育及文化修养。

【关键词】养心殿;三希堂;布局装饰;教育修养

养心殿从名字来看我们就知道这个地方应该是修身养性的地方,这里就是清代帝王居住的寝室。是皇帝们参加政务接待外来使者的地方这里拥有着研究清代帝王教育的非常重大的价值。

1.琉璃门的静心门

养心殿前有琉璃门,曰“养心门”,当我们步入养心殿的门前的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一琉璃门,养心门,当我们驻足在这里观望的时候我们的心境就会开始变的平静不在浮躁,顾名思义,养心就是让自己的心性不在狂躁不安可以心如止水,在这里我们可以大约触摸到孔子的儒学,儒学提倡仁,如何才能做到仁那就需要自己的心性平稳不浮躁遇到事情可以沉着冷静的去处理,

2.正殿走出的“仁”

养心殿的正殿一进门就能看到设在中央位置的皇帝的宝座,座位的中上方悬挂着雍正御笔“中正仁和”的一块匾,这四个字最容易引人注目的应该就是一个“仁”字吧,我们都知道“仁”字是孔子的儒学所提出来的,从中我们就可以看的出来清代帝王提倡儒学,尊孔崇儒,儒学从汉武帝开始就一直都很盛行,儒学提倡仁者爱人,君王应该爱护自己的子民,有宽阔的胸襟和胸怀,以礼待人,而雍正皇帝亲笔提写的“中正仁和”这快匾就很好的说明了清代帝王那时候把儒学放在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从而发展自己的国家和教育。养心殿正殿拥有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让人看上去端庄神圣而不可侵犯,正殿是皇帝上早朝的地方,这里汇聚着文武百官,在这里皇帝和大臣们一起商讨国家的发展与周边边境地区的动向,这里汇聚着知识的源泉,每一位大臣的意见都可能让皇帝采纳从而被有所重用。

3.东暖阁转播的教育

养心殿里有一个东暖阁,那么东暖阁是做什么的那,据说东暖阁为慈安、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处”垂帘听政大家都应该看过古代的清宫剧,就是太后坐在一侧倾听皇帝的早朝和处理一些事情的决定,用我们现代人所理解,举个列子来说明就是小学生写作业父母都会坐在旁边对他们进行监督,督促,这样白话的来说明太后的垂帘听政,意思就是太后对年幼的皇帝的教育很看重,就像我们现在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所看重的一样,那么这就说明了清代教育很严肃很重要。

4.养心殿勤政亲贤

养心殿还有一个西暖阁,西暖阁里面有数间隔室,有“勤政亲贤”、三希堂、无倦斋、长春书屋、小佛堂、梅坞等。这些小小的阁室也是很有讲究和学问的,首先我们从勤政亲贤这个说起,还是一样我们先从名字的片面的意思来看,勤政亲贤那意思就是多多的去处理政事少玩乐,亲贤就是亲近自己的贤臣远离自己身边的小人诸葛亮有一篇文章《出師表》这篇文章大家也都知道是诸葛亮写给刘禅的,让他日后如何去处理自己的国家,这一点我感觉也很像儒家所提出来的德政,礼治和人治,所以儒学在清代有很大的地位。儒学一直都被历代帝王放在第一位,因为儒学有很大的使用价值,它对于君民都有很大的学习之处,可以让人们从中学习到很多知识,让君王懂得如何去做好一个国家的帝王。

5.三希堂的底蕴内涵

三希堂皇帝休息与学习读书的地方,三希堂即然是皇帝休息与学习读书的地方那么文房四宝必不可少,里面必定充斥着浓烈的书香气息与文化韵养,据说三希堂出了许多名帖,有许多宝贵的文献都珍藏在我们的故宫中有机会我们可以前去一看。三希堂牌匾的旁边有一副对联,上面写的是怀抱观古今,深心拖豪素,这幅对联就是悬挂在炕桌上方的东墙上,我们来细细品味一下这幅对联,从字面的意思我们来看就是用宽广的胸怀去看古往今来,自己的内心拥有朴素的豪情,从而我们可以看出乾隆皇帝拥有多么广阔的胸怀,自身的文化修养与抱负多么豪迈。他拥有着深厚的文化韵养和知识,从对联中我们就可以看的出来乾隆皇帝这个人心性豪迈不拘小节,拥有着一位帝王才会拥有的气质,这种气质与文化修养必不可少,从而可以想象到乾隆皇帝幼年的时候一定对读书学习下了很大的功夫。

6.养心殿内在的思想品德

我们养心殿还有小佛堂、梅坞,这是专为皇帝供佛、休息的地方,大家都知道儒学的发展经过好几次的大风大浪,在明清后期的时候儒学渐渐的被其它学说所代替,在后期,程朱理学被推崇了起来,我们都知道每一个统治者都会加强自己的统治制度,而陆王的心学在清初的时候有违背当时统治者想加强专制的想法不一样,我为什么这么说那,因为在封建社会时期,我一位帝王都比较封建迷信,我们养心殿里的小佛堂就是供我们皇帝去烧香拜佛祈求国泰民安,国家国力昌盛,所以一位帝王如果想做好自己的板凳那么就要统治好人民的思想,所以程朱理学的出现就打好的适应了皇帝们的要求从而顺治初程朱理学就得到了重用,大家都知道梅花是中国的一种名花,古人许多诗人都爱赞赏梅花,梅花,它高洁,不畏严寒,傲骨之风,也同样代表着有德行的人,而我们的养心殿里面有一处梅坞,那里面的梅花盛开的时候那种美丽的景象只有你自己亲自去看一看才能发现其中的美,而为什么养心殿里会有梅坞那,我想这就是清代帝王们暗含着对自己意禹吧,当他们因为政务而心烦意乱的时候走进这梅坞,看着洁白的梅花,那种烦躁的心就会平静下来吧,所以我想清代的帝王们都附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他们重视自身的修养,个人的品质,想像梅花一样高洁,拥有傲骨之分从而做一个有德行的人受广大人民的爱戴。

7.总结

经过对于养心殿,养心殿正殿等其它地方和三希堂,我们大约的可以知道了清代帝王的教育和推崇的学说,简单的来说就是尊孔崇儒,推崇理学,我们都知道历史上有一个鼎盛的时期,我们称它为康乾盛世,如何才能称为盛世那,那就是国富民强,人民可以吃饱穿暖,想做到这一点,那么发展教育清代我们都知道帝王通过科举制度来选择人才,而科举考试的内容以《四书》为主,从这我们就可以知道在清代的时候帝王们的教育还是以儒家学说最为主要,清代设立了许多学府之类的地方,让人们可以去学习,让普通的百姓人家也可以进入学府增长自己的知识,这就说明了当时清代皇帝对教育的重视和发展的要求,通过一些公平的手段,让一批具有真正的知识的人走进了官场,从而让国家更好的发展,康乾盛世的出现我想就可以更好的阐明了清代历代皇帝对教育的重视,和自身修养的问题,大力发展教育和自身的修养,以身作则。在国家发展中他们根据儒学理论来实行,根据自身情况来发展教育让自己的国家强盛起来,从而让我们现代人通过对故宫的研究通过对养心殿和三希堂的探索我们推测了解了清代帝王的教育和文化修养等,让我们更好的了解了清代的历史文化。清代作为我们国家之前的一个重大的王朝,它具有的研究价值是很高的,他的教育方式和发展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值得去研究去学习的,古人们的思想有的时候是很先进的而我们现代人有的时候所作所为却与之相反,通过对于故宫养心殿和三希堂我们对于清代的教育方式大概都有所了解了,日后我们可以继续讨论去研究。

参考文献:

[1]吴振韩. 中国传统设计思维方式与家具风格演变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

[2]常清华. 清代官式建筑研究史初探[D].天津大学,2012.

[3]陈莉. 清代宫殿建筑的文化社会学解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4]刘庆. 清代官窑瓷器的装饰特色及文化传承研究[D].南开大学,2014.

基金项目:本文由北京建筑大学“学科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2014年)”经费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