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密逻辑显深度

2016-10-21 01:10陈虹
东方教育 2016年5期

陈虹

【摘要】高中阶段学生开始正式学习议论文写作,以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为例,借助生动的事例讲解“归谬法”这种论证手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议论文写作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語文;驳论;归谬法。

一、教材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明显减少,保留下来的只有《拿来主义》、《祝福》和《记念刘和珍君》3篇。是不是说明,鲁迅先生的作品真的过时了呢?对此我并不赞同。鲁迅先生作品的文本价值和思想价值是有目共睹的,从中学阶段起就引导学生读一点先生的作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他们个体精神的独立与自由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针对鲁迅作品的特殊性,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教学规律进行有效的教学。从教材安排顺序上来看,散文《纪念刘和珍君》和小说《祝福》分别出现在必修一和必修三语文教材中,杂文《拿来主义》出现在必修四中,也体现了由浅入深逐步体会鲁迅精神的指导思想。《拿来主义》是一篇有思想深度的好文章,篇幅不长但逻辑严密,结构精巧。从文章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手法入手教学,既能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能迅速提高他们的议论文写作水平。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教学的班级是文科学生,他们学习比较主动,爱读书也爱思考。其中又以女同学居多,平时阅读的书籍多以文学性较强的作品为主,思辨性强的文章阅读的较少。在课堂上和写作训练中表现出发散性思维较强,逻辑性思维较弱的特点。

三、教学思想

通过通过学习《拿来主义》,让学生理解并在写作中运用“归谬法”,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增加思想的深度。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相关作者详情,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当时社会背景下的“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和“拿来主义”;

2.能力目标:理清课文思路,品味犀利幽默和富有穿透力的语言,感悟“拿来主义”,重点学习“归谬法”,能在思考和写作中熟练运用“归谬法”。

五、教学重难点

理解掌握“归谬法”。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讨论探究法。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从讲解杂文的含义引入,讲解课文中正面论证的部分。教案略。)

拿来主义第二课时

一、导入:

PPT:市场上有三家卖红花生的小贩,小贩甲售卖的是货真价实的有机小红花生,营养价值高;小贩乙售卖的是用普通花生染色冒充的红花生,这种花生卖相好,但放水里一泡就会掉色;小贩丙售卖的红花生颗粒大,但却是添加了化肥催长出来的。

师:在了解了这些情况的前提下,如果你是小贩甲,将怎样向顾客推销自己的红花生呢?

生答:我可能会买点乙的假红花生,和自己家真正的红花生分别泡在水里摆在顾客面前。还会宣传自己家的红花生是有机产品,再把丙家的化肥催长花生的害处列出来,让顾客一目了然。

师:推销产品跟论证观点是异曲同工的,正面宣传自己家的红花生是有机产品,说明有机产品的益处,就好像论证中立论(正面论证)的部分。而指出别家化肥花生的害处和揭露假红花生的本来面目,又相当于什么论证呢?

生答:反面论证、驳论。

二、讲解“直接驳论”部分:

师:上一节课我们共同分析了《拿来主义》正面论证的部分,请同学来回顾一下相关自然段内容和论证手法。

生答:第七段说明了“什么是拿来主义”,八、九、十自然段论证了“怎样拿来”,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

师:第八段全是在立论吗?为什么?

生答:不是,从“但是”开始就是在驳论,驳斥了错误对待文化遗产的几种态度。

师:有哪几种错误态度呢?作者是怎样评价他们的?

生答:有“徘徊不敢走进门”,有“放一把火烧光”,还有“大吸剩下的鸦片”的。鲁迅先生认为他们分别是“孱头”、“昏蛋”、“废物”。

师:鲁迅先生指出他们是“孱头”、“昏蛋”、“废物”,直接否定了错误观点,就好像卖花生的甲小贩,直接指出化肥花生对身体有害,这种驳论方式叫?

生答:直接驳论。

三、讲解“间接驳论”部分:

师:面对文化遗产,鲁迅先生推崇的态度是“拿来主义”,但文中有没有提到其它“主义”?

生答:有,还有“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

师:这几种“主义”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

生答:有。中国过去一直是“闭关主义”,但是枪炮打破大门之后说明行不通,就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所以“送去主义”是“闭关主义”的替代品。但是一味地实行“送去主义”的话,物质文化资源送完了,就只有被迫接受“送来主义”。所以“送来主义”是“送去主义”导致的结果。

师:那么,别国送来了些什么呢?

生答:鸦片、废枪炮、香粉、电影、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师:这些送来的东西会导致什么后果?

生答:人民变成“东亚病夫”,身体和思想都得到残害,民族经济受重创,各方面都依赖列强,最终导致亡国!

师:这样的结果当然是所有爱国的中国人都不愿看到的,既然不能接受“送来主义”,那我们该怎么办?

生答:实行“拿来主义”。

师:这一部分作者从自己反对的“闭关主义”说起,最终引出了自己要论证的观点“拿来主义”,请同学来总结一下论证原理。(作者要论证的观点用A代替,反对的观点用B代替,B的结果用C代替。)

生答:要证明“拿来主义”观点A,先假设“送去主义”“送来主义”观点B成立,推导出“亡国”的结果C,但不能亡国,所以B不成立,A成立。

师:请用这个原理分析小贩甲是如何揭露小贩乙的假红花生,推销自己的有机花生的。

生答:要证明小贩甲的花生是好红花生A,先假设小贩乙的假红花生B也是好花生,把两者一起泡在水里,小贩乙的花生褪色了产生结果C,染色花生当然不能吃,所以B不成立,A成立。

师:这种推销法和论证法不直接证明证明自己的观点,也不直接批驳错误观点,而是从需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或对象上找问题,推导出荒谬的结果,从而引出正面的观点。

我们从小就熟悉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故事,就用了这个方法。(时间够的话请学生起来讲这个故事)后人给它取名叫做“归谬法”,属于间接驳论。

四、学生活动前段时间年级组织了辩论赛,请运用“归谬法”设计辩词。

正方观点:人性本善 反方观点:人性本恶

把全班学生分成正反方,分别选几个代表陈述己方设计的辩词。

五、总结全文论证结构(破立结合)

第一部分:提出错误观点——间接驳(归谬法)——论证为什么要“拿来主义”

第二部分:指出拿来主义是什么——立论

第三部分:面对文化遗产:错误做法——直接驳

正确做法——立论

小结:归谬法用于论证“为什么”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直接驳论一般建立在前文已经论证了“为什么”的基础上,用于驳斥错误论点会收到好效果。

六、作业:

在一项调查中发现,眼下青少年偶像崇拜之风愈演愈烈。有人指出,偶像脱胎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偶像就是“返祖”,是历史的倒退,绝不可取;也有人说,人们总是从偶像中汲取力量来充实自己,塑造自己,问题在于崇拜什么样的偶像,怎样崇拜。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试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立论,写作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试在写作中运用归谬法。)

第三课时

七、作业评讲:

1. 得分情况:

一班:50分以上5人,50分17人;

九班:50分以上4人,50分7人。

2. 写作分析:

⑴. 題目回放,主旨分析:

偶像崇拜可取或不可取,都应讨论前提条件和成立的范围。

⑵. 论据回放:

正面(偶像崇拜可取):苏轼对周瑜、辛弃疾对孙权、中华民族龙图腾崇拜、拿破仑对亚历山大、三毛对曹雪芹、克林顿对肯尼迪、姚明对乔丹、夸父追日……

反面(盲目崇拜不可取):对某些国家领导人的个人崇拜、杨丽娟对刘德华、少女因迷恋韩星被亲生父亲怒杀、浙江少年因无法见到赵薇而服毒身亡、“脑残粉”“跟风粉”……

⑶. 本次写作的优点:

① 论点明确;

② 有意识地运用多种论证手法;

③ 议论材料占有较丰富,不只拘泥于“追星”一个领域;

④ 论证角度多样,有意识地“破立”结合。

⑷. 本次写作的缺点:

① 部分同学“归谬法”使用时选取的“谬”不典型,缺少分析;

② 语言较啰嗦,一个事例叙述篇幅过长;

③ 部分同学就事论事,思维没有打开,对“崇拜偶像”理解不够深入全面;

④ 错别字较多。

⑷归谬法运用的较好的同学(推荐学习):

一班:隋雨倬、廖尉廷、郭玉菱、尹媛、李言、唐砺璐。

九班:张恒瑞、江一帆、蔡佳芯、刘瑾玭、蔡彧。

八、教学反思:

归谬法是反面论证的一种重要手法,高中学生对论证时的“破”或者“驳论”概念比较清楚,但对归谬法的概念不太了解。若直接用鲁迅先生的文本为例,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所以我设计了一个较生活化的事例来引入,生动有趣又能迅速将学生带入设计的话题。之后再将此例用来跟课文中运用了“归谬法”的相关部分比较,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然而,理解并不等于掌握,从学生作文的情况看来,短短一节课的讲解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课堂思维训练和练笔,才能真正强化知识点,达到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世东,杨毕康. 浅析反证法和归谬法的区别[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3.

[2]王旭兰. “对话”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J].语文教学通讯,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