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年段语文教学策略

2016-10-21 01:35倪晓芬
东方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语境文本内容

倪晓芬

阅读教学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采取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因此,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采取一定的阅读策略,让学生的阅读过程体现出“语文味”。

一、合理落实教学手段

(一)重视从“分析内容”到“学习方法”的转变

语文教师要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阅读教学要改进教的法子,用好课文这个例子,使学生得意、得言、得法,努力实现例子的增值。

于永正老师的课例《月光曲》加以阐述说明。

《月光曲》一课需要获取的知识有“1、认识什么是“事物”,什么是“联想”;2、阅读时能辨识联想在文章中的作用 ;3、作文时能适当加上自己的联想。”怎么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于老师是这样做的:

二、认识“事物和联想”

1、读第9自然段,哪些写事物,哪些是联想。

2. 去掉了这些联想的句子,那这段文字就失去了99%的美。

3. 小结:读文章时分辨事物和联想的作用。

三、拓展实践

读扩展短文,画出联想的句子,再想一想,如果去掉了这些句子会怎么样?加上去有什么好处?

四、迁移写作

1、修改短文《荷花》,运用联想的写法。

2、修改后交流。

指出写法,对于高年级是很必要的。联想,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联想的好处,写法的渗透和理解文字的内容是相融的,没有相互干扰。找出实在事物的和联想的内容,如果去掉,黯然失色,体会联想的好处。这是第二种方式体会联想的好处。不仅提出“联想”的写法,让学生体会联想的好处,感受联想的重要,而且提出了在习作中运用联想的必要,指出了具体的方法——运用像、好像等。于老师以《荷花》的部分文字为依托,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让学生添加自己的想象,运用联想的方法提高表达的效果。在学生习作的时候,学生已经学会运用了联想,这是本节课目标落实的最明显的特征。这就是于永正老师在本节课中的主要的教学方式——读中学写,在阅读中学习写法。

要关注学生初始的阅读体验,教学应以自读后的初步感受作为教学的起点;要针对学情,确定学习目标,精选学习内容。要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会的不要教。要改进“教”的法子。用好课文这个“范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让学生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

(二)重视从“理解语言”到“运用语言”的转化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每篇课文教学不仅承担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任务,同时也承担着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任务,这里的表达能力即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所以“理解”与“运用”并重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

那怎么做呢? “理解”是指读得懂,培养相应的阅读能力,“运用”主要是指语言学习,教学目标要指向“运用”,但语言学习必须在文本营造的语境中进行。要做到读中理解、读中运用。因为“理解”和“运用”是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的,因而反复朗读、潜心读书等典型的阅读行为不可少,两者要与读书有机结合。第三,“理解”和“运用”是融合的、互动的,既理解中有运用,运用中有理解。

教材文本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语言训练的语境,语言训练要充分利用好文本提供的语境,不要离开文本语境。学语言是要放在语境中学的。课文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新的词语和句子范例,也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真实的富有意义的语境,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调朗读课文,熟读课文,其目的不仅在于理解课文内容,更在于把课文语言输入到学生的语言仓库中,扩大学生的语言积累。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是通过课文语言来理解思想内容,理解思想内容后,再来认识课文思想内容的表达形式。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主要不是学习课文内容的,而是学习课文的表达形式的。学生学语文应该理解内容---认识形式---实践操作。从理解到运用,需要我们提供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实现跨越。

教许多文章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往往欲言又止,留有许多空白,我们的老师经常在课堂上启发学生在文章空白处想象,进行课堂练笔。这种设计的目的不能纯粹地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而应有着更加明确的指向性,更多地考虑让学生在补白时能恰当地活用文本语言,以达到积累运用的目的。

如《中彩那天》,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生活拮据的父亲,中彩那天神情低落,为奖品的归属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把奖品一辆梦寐以求的奔驰车交还给同事,表现了父亲诚实有信的高尚品德。

在这篇课文中,主要人物显然是“父亲”,而文中这位主要人物自始至终没有说一句话,但我们都知道“父亲”的心里是最不平静的。请同学们想象“父亲”领了大奖,坐进汽车一直到家里的这段路上,他该有着怎样矛盾复杂的心理,并以“这真是一个道德难题,我该怎么办”开头写一个片段。要求学生写时适当使用文中的语言材料:“拮据、梦寐以求、精湛、器重、富有、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因为有了具体情境的创设,有了文本语言的随意运用,学生的想象不再是干巴巴,写起来就较为自然而顺畅。

学生在这样的语言实践中不仅更好地领悟了父亲面对道德难题做出抉择的艰难、诚信的可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运用中学习了语言,激活了积累。

用课文语言发展学生语言,用课文语言去规范学生的语言,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以语言的发展为目标设计读写结合的练习。我们要善于创设情境,借助课文的语境,进行一种转化性的练习。这样的练习,有助于课文语言的同化。不是简单的读写结合。学生在这样表达的过程中,能夠积极地促进语言学习的成功感。学生有课文语言的痕迹,能够自然地运用到自己的语言表达之中。不仅是运用,还是培养一种习惯:遇到好的词,积极地运用到自己的语言表达之中。有了这种能力和习惯,学生的语言表达是无穷尽的。

教语文就是要摒弃繁琐的支离破碎的分析,走上语文训练之路,教孩子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从而提高听说读写思等语文素养,把语文课上到实处,练到重点。

有句俗话叫“说着容易做着难”,行走在语文教学之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一起努力!

猜你喜欢
语境文本内容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语境与语境教学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