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英语课后作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2016-10-21 01:35王少飞
东方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课外作业短文作业

王少飞

【摘要】课后作业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检查课堂教学效果、完善课堂教学策略的主要手段。我校处于偏远农村初中,本文通过对八年级学生英语课后作业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当前初中学生英语课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旨在探讨科学合理的英语课后作业设计的构建,以便提高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

【关键字】农村初中英语 课后作业 作业设计

一、前言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仅靠课堂40分钟就让学生能够掌握它是有难度的。只有在课外进行一定量的练习和实践,将课堂教学内容消化、吸收,才能变成自己的养分。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过程,作业并不是越多越好。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主要进行学习方法的探索和知识的系统归类,切不可把练习变成“题海”,更不能把布置大量的作业当成学生复习和掌握知识的唯一途径。一旦学生对每天的大量作业产生厌倦心理,就会对作业自动打折,后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本着“轻负担,高质量”的原則,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后作业。本文通过对初中英语课后作业设计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探讨了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后作业,从而使课后作业有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二、初中英语课后作业布置调查分析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主要是我校八年级学生,施测时实际发放问卷198份,回收有效问卷168份,有效率为84.8%。问卷主要从初中英语课后作业的形式、受学生喜爱程度及评价方式等方面入手,对初中英语课后作业的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

由此可见,目前初中英语课后作业存在下列问题:

1.作业结构单一,缺乏应用性和灵活性

分析表一、七、八可以发现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学生的英语课后作业形式单调、机械,一般是抄单词、短语和课文,很少注意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训练。内容仅限于英语书本,以巩固语言知识点为主,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

2.作业设计统一,缺乏个性化和层次性

分析表二、三、四,传统作业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均采取“一刀切”策略。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因而就产生了作业抄袭现象和不做作业的现象。久而久之,英语短腿的学生就越来越多,尖子生则会越来越少。

3.作业随意性,或拿来主义,缺乏系统性 作业容量大,缺乏有效性和科学性

从表五显示,大部分教师布置的作业在量和质上都比较随意,对所提供的作业资料基本上采用“拿来主义”策略。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喜欢搞“题海”战术,不仅加重了学生的作业负担,更为严重的是,这些“拿来主义”在耗时耗力的同时还在逐步消磨着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4.作业独立完成,缺少互动性和交流性

从表六可以看出,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通常让学生在封闭的环境中独立完成,忽略了语言交流的重要性,在缺乏英语语言外部环境的情况下,仅仅依靠课堂有限的时间,必然会导致学生英语听力及口语交流的障碍。

三、初中英语课后作业设计的实践和体会

针对以上的种种问题,在当前“轻负高效”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外作业,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思考的问题。它既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能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让教师从繁重的改作工作中解放出来,投入更多的精力来设计有效的作业。下面是笔者的几点看法与体会,望引起共鸣。

(一)设计情趣盎然的作业——从乏味走向有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具体制定每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针对目标选择和编制作业任务,保证总目标的落实。作业任务设计要多角度、多形式、多题型、多用性,既要有听说口头作业,又要有读写书面作业,既要有语言知识作业,又要有语言实践作业,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运用能力都得到训练,而且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能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形式。学生感兴趣的作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比如新目标(go for it!)七年级(上),每个单元的话题都是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都对这些话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都很好,为了有效地加强课外作业的效果,在设计作业时,从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出发,从课堂教学目标出发,让学生多动手,多做调查,通过涂涂画画等手段,激发他们对于作业的趣味性。

下面以七年级上unit 4 wheres my backpack?为例:

此单元虽然是让学生谈论物体的位置关系,但因为单词较多,让学生掌握起来有点难度,所以在第一课时结束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如下的作业:让他们给家庭物品、学习用品(包括unit 2和unit 4)贴上标签,而且为了达到美观,还要求标签上作些装饰。在七年级起始阶段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即可以提高他们的书写水平,感受美的熏陶,也可以帮助他们记住单词,在记住单词的基础上,让学生在第二课时的课外作业中,设计自己理想的房间,并用图画画出来,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并用英语把理想中的房间描写出来。由于是让学生设计理想中的房间,学生操作起来很容易,创作的图画也很有新意,学生很有成就感。

当然,对于初中生,在设计课外作业时,也不仅仅是涂涂画画,可以让学生动手去编报纸,也可以让学生收集信息,如有关中国和西方的节日,可以布置一些调查型的作业,比如学了日期之后,让学生去调查家里人、班级里的同学的生日,学了有关交通工具,让他们去调查全校同学是如何到校的等等。

(二)设计层次分明的作业—— 从被动走向主动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师要把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做的事情都给学生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选择,去决定、去思考、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去实践和去应用。学生是完成作业的主体,他们是不同的个体,他们对事物的体验、兴趣各不相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承认个性差异。因此,英语作业在考虑共性的同时,也应兼顾学生的个性。设计的作业,尽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依据其最近发展区,建立多层次的弹性作业结构,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以确保“优等生吃的精,中等生吃的好,后进生吃的饱”。尤其在八年级下开始,课文中出现了reading部分,长长的reading部分,对于那些学习有点难度的学生来说,可以说是云里雾里。所以在此阶段,作业设计更应强调个体差异,设计的作业要有阶梯性和层次性。

(三)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从无声走向有声

听、说、读、写在英语教学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但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农村初中,由于朗读、背诵等有声作业教师很难批改,教师平时所布置的作业大多是以写为主,而农村的家长对孩子的英语口语不够重视,这势必导致学生“只会做,不会说”。所以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应加强以听说为主要内容的有声作业,以便更有效地检测和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为此,除了强化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声作业外,教师还可布置一些课外的有声作业,来改变以往课后仅以书面作业为主的单一做法,使听、说也能延续到课堂40分钟之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下面以九年级Unit9 Reading为例:

笔者布置了以下两个作业:1.根据课堂上已解决的3a(mind-map)和3b(questions)复述课文,并将其录成磁带;2.完成Section 4(Make a list of good and difficult things about being a basketball player.),且将其写成短文,并就短文内容提出两个问题,再将短文内容以及问题录成磁带。

对于第一题的复述课文,大多数学生都能抓住关键词将其完成。就算是基础很差的学生也会对着课文读一遍。笔者认为,这个作业可以培养学生语篇意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說”的能力。

对于第二题,明显有些学生思路不是很清楚,语言组织能力较弱,从磁带中感觉到朗读时口齿不清,自信心不足,自己也感觉到语言不规范。而对于短文的提问,前三分之一学生做得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对于英语基础差的学生来说有些困难,个别学生甚至没有提问。对于这个作业的布置,笔者是基于以下三个想法:

1. 七、八年级对于书面表达不太重视,而中考书面表达拉分比较严重,因此,笔者要求学生在原来课本上设计的作业(列提纲)的基础上将其写成短文。这样,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同时更能培养其语篇意识。

2. 许多学生对于平常的写作练习,从不打草稿,甚至有些都没有列提纲就开始落笔。写完之后,几乎没有学生会再读一遍自己写的短文查看是否写错。因此,笔者认为将学生写的短文自己朗读出来从而自我检查作为硬性规定有其必要性。初中学生自觉性不够高,只有要求学生这样去做,才能慢慢养成习惯。因此,笔者要求学生在写成短文的基础上再将其朗读出来。这样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其口语水平。

3. 中考听力独白部分,对于很多学生是一大难点。笔者认为学生之所以会认为难,关键是理解有问题。因此,培养学生语篇理解能力至关重要。在作业设计上,笔者要求学生在写完短文后,再对自己的短文提出两个问题。这样做,有以下两个好处:一、能加深自己对语篇的理解;二、将其作为听力材料给其他学生做。平时练习中原创的听力材料很难找,但学生写的都是原创的,这样就轻松解决听力材料难找这一问题。

(四)设计新颖开放的作业——从课堂走向生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求更为强烈。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可以设置情景让学生探究并描述发现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课外作业中,除了完成基础的练习之外,更应关注创造性的作业设计。要使学生有创造性,教师设计的作业应是新颖的、开放的,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地运用英语思维,运用各种资源与学习方式,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整合,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创造性地输出语言,从而达到用语言开展交际活动的目的。

下面以七年级下Unit 2 Wheres the post office? Section B 1a—2c为例:

此单元的话题是ask for and give directions on the street,而这一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用Is there…?来询问朋友住在哪里?在课后,笔者设计了如下的作业:用There be…句型写出尽可能多的生动有趣的句子。要求:(1)尽可能多地使用形容词。(2)一定要生动,令人意想不到,而且可以是不能实现的。

为了防止学生写重复的、机械的句子,笔者为学生作了示范“ There is a big cat on a small car.”第二天上课,整个课堂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学生们有许多各种各样的创意,很令人发笑。

There is Miss Shi in a small bottle.

There is an elephant on the teachersdesk.

再比如,在七年级下 Unit 5 I am watching TV.Section B时,在教会了What are you doing?Where are you doing?之后,在作业中让学生发挥想象,可以写出许多创新的、开放性的想法。

(五)多角度评价课后作业——从单一走向多元

英语作业的作用在于促进学生及时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和预习下一次将要学习的内容,教师对于学生完成的课外作业,要及时认真地批改,这样才会使作业布置更有效。因为作业所提供的信息,对教师和学生都是有用的。对教师来说,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反馈信息,它可以使教师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和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调整今后教学活动的组织或者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对学生来说,这种信息反映了掌握知识和能力发展的情况,学生如能及时根据教师设计的作业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及时的调整,便可以提高自己学习英语的效果。

教师批改作业的方式有许多,有全部批改、重点批改、轮流批改、当面批改、师生共批和学生互批,采用多种类型相结合的方式,既可节省时间,也可以提高作业批改的有效性。当然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关注对于学生课外作业的评价,有些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只是单纯地对与错、好与坏,或者只是一个日期,这样对于学生的辛苦工作是不负责任的。学生的课外作业,不仅仅可以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还可以看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所以,教师在批改作业过程中,帮助学生肯定自我,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特别是对于急需鼓励的后进生,及时到位的激励性评价,更能有效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评价的形式,除了“教师——学生”间的单向渠道,还可以有以下几种:

1.学生自评

传统作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作业反馈评价只是限于“教师——学生”间的单向渠道。这不仅影响了作业效果,而且影响了学生自主精神的培养和自信能力的增强。改变作业的评价方式,以学生为本,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参与作业评价,使学生在参与中学会方法,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小组互评

小组评价要立足于评价学生作业的态度、方式、情感,要善于捕捉并且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评价学生作业的过程,激励学生作业的情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小组评价时,要注意体现评价的导向性,以激发学生作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作业习惯,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为主。在评价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评价,而是评价的主体积极参与者。他们通过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进行反思与评价,学会分析自己的不足,从而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调整学习方法,争取最佳学习效果。当然,小组评价也不是随意而就,在评价之前,要能给出一些评分标准,这样他们才能够在小组合作互助中反思自己的不足。尤其在英语作文批改和评价中,通过小组互评,更能让学生发现错误。

四、结束语

总之,作业设计要以《英语新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论为先导:要围绕教学要求,拓展视野,努力从听说、读写、表演、视听等多角度入手。经过优化设计的作业,摆脱了传统单一的书面作业,可以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给他们创造一个主动学习的环境,一个开放宽松的学习氛围,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现风采、实现自我发展的平台,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还可以掌握查找搜集资料的各种方法,并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此外,在材料的搜集、活动的准备和表演中,潜移默化地扩大了学生们的词汇量,也提升了他们的跨文化意识。作业评价要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着重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大大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孙培青. 中国教育史[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王启燕. 英语教学法[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课外作业短文作业
双减政策下的课外作业设计策略
浅析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优化对策
关心
快来写作业
KEYS
Keys
作业
短文改错
短文改错
数学课外作业的管理和落实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