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6-10-21 02:06庄林城
东方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圆锥长方形体积

庄林城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靠被动学习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填充式教学方式已经不能符合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必须从学生生活现实出发,加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数学的实践意识

一切知识源于生活,小学数学知识也不能例外,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学知识。学生从幼儿的时候就已经从生活中接触到或多或少的数学知识,如玩具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融入这些内容,能使学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枯燥为生动地接受知识,进而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活和数学是紧密相关的道理。同时学生在体验与分析,判断处理生活实例中,不断地学会和积累许多思维方法和数学思想。

例如,在教学条形统计图时,我充分的利用了一次班干部评选活动,让学生投票选举出自己心中的班干部人员。利用投票选举这个机会向学生进行了数学统计知识的渗透,使学生在不知觉中学到了统计知识。(1)自我推荐,自己能担任的工作。这样的目的是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选举中。(2)班级讨论。把每个自我推荐的人选,进行讨论后列为各班干部备选了。并对学生进行阐明事物如何分类及分类管理的意义,使学生学会分类。(3)投票选举。使学生学会了初步学会分析判断事物的方法,对于学生今后学会对事物的分析判断及归类总结有促进作用。(4)采用“记正法”对各侯选人进行数量上的登记形成原始的数据积累。(5)制成统计表格,使侯选人的得票数量一目了然。(6)公布最后班干部最后结果。从以上看似在完成一件很小的班干部选举工作,实际上学生则在实践中学会了统计的方法和对数据的分析整理。

又如,在教学《吨的认识》时,1吨等于1000千克吗?看似很简单,如果直接把这一等式关系告诉学生,学生也可以记得,但是学生对1吨无法形成正确的认识。怎样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和应用呢?课前准备时,让每个学生分别带两瓶1千克的水,带够100瓶。在课堂教学时,把全班100瓶的水集中到同一个塑料袋子中,让每位学生亲自动手提一提这100瓶的重量,这时让学生说说对100千克重量有怎样的认识,学生回答说很重啊!一个人是提不起来的,要几个人一起合作才能提起来。接着增加人数,2个人抬,3个人抬,4个人提抬,都没抬起,最后5个人合作才把100千克的水抬起。这时同学们会感受到100千克原来要5个小学生才可以抬起来,这时话锋一转如果要抬1000千克的物品呢,我们要有几袋这样的100千克,谁能很快的算出。学生们很快就算出要10袋,这时告诉学生,1000千克还有另外一种形式来表示,即1000千克=1吨。“现在你们知道1吨有多重吗?”学生们很快就回答出“10个100千克,就是我们今天抬的这些的10倍,就是需要50个小学生才能把这10袋物品抬起”。这样,学生对“1吨”就有了很深刻的认识。

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让学生不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思考认识周围世界,这是培养学生初步实践能力的基础。

二、创设教学实践情境

新课程倡导数学教学的“实践性”,“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践学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去亲身实践。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实践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该创设好教学实践情境。

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设计了如下实践活动:(1)置疑引趣。刚才同学们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出圆的面积很麻烦,又不准确,也不符合求现实生活中的的圆的面积,那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简单科学的方法呢?(2)探索实践。让学生把圆平均分割后再拼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很快学生就通过动手实践拼出了近似的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拼成的长方形面积的大小与圆面积的大小相等,也是说求出长方形面识就是求出圆的面积,接着学生再通过观察发现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最后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半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始终在参与实践操作。

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设计了如下实践活动:(1)置疑引趣。把圆锥放入盛水的量杯中,让学生说出圆锥的体积,学生很容易就说出了它的体积,那这样好用吗,有些学生说好用,有些说不好用。学生就提出了要是有一个很大的圆锥形屋顶那我们还能用量杯吗?根据学生的疑问,提出了问题那我们能不能换别的方法求出圆锥的体积吗?(2)探索实践。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进行操作。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发现要把圆柱装满,必须倒三次同样大小的圆锥的水,然后学生分析得出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三倍,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所以只要测量出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就可以求出圆锥的体积。

在学生实践过程中,老师要给学生活动的自由和心理上的安全感,引导学生正确的操作,使他们真正在进行学习的实践活动。

三、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学生参加生活实践活动可以使所学的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又可以激发学的的探索意识,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用于生活实践有很多。例如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后,我让学生自己回家测量出长方形房子的面积,与所用正方形磁砖的面积,然后算出铺设地面所需的磁砖块数;学习了圆柱的体积后,让学生测量家中圆柱形储水罐的直径与高求出储水罐的储水量;学习了百分数之后,让学生统计自己家中各种家用电器耗电量占总的生活用电量的百分数,使学生正确节约能源合理用电;学习求平均数之后,我让学生从测量计算班级学生的平均身高入手,引导他们去社会调查一些平均数情况,如某种学习用品的平均价格,各种行业的平均收入等。学习了圆锥的体积后让学生实际测量求出圆锥形沙堆的体积。使学生体会和认识解決数学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思维过程,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树立信心,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表达和交流。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地融入生活情境,着手于学生的实践,精心构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叶圣陶说得好:“学习一定要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这应当成为指导我们教学的座右铭。

猜你喜欢
圆锥长方形体积
1立方厘米与1立方分米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小长方形找朋友
学包圆锥粽
谈拟柱体的体积
巧替换,妙解答
谁的体积大
寻找图形中的比
圆锥计算题,“展开”来思考
动手实践,寻找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