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城市化进程的地域差异研究

2016-10-21 02:31胡德鑫
东方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区域差异城市化贵州

胡德鑫

【摘要】贵州全区特色的生态空间和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的薄弱,派生的非协调性引力致使贵州省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地域差异明显,经济发展系统缺乏链条式整合,使得贵州区域经济的发展受到制约,城市集聚与外溢效应的发展出现结构性失衡,即产业模式的单一无法本质提升贵州全省的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本文旨在运用相关经济数据,说明贵州各个区域差异现状及差异化权衡后的城市化发展效能,以期提高贵州省城市化进程水平。

【关键词】贵州 城市化 区域差异

地处喀斯特高原的贵州省,因其所处纬度与特殊的地貌地形,拥有丰富旅游资源,历史和地域文化的传承与演变,少数名族文化更使其具有独树一帜的区域地位。城镇化市中国先进社会面对的综合的历史发展演化阶段,这一时期社会结构与空间结构的高频率变化,呈现出各个省市多角度的城市化实现模式。贵州省正处于自身区域发展的制约与外围区域经济外溢效应影响的碰撞中,城市化发展模式既要平衡乏力与薄弱的部分,又要促使优势部分的跨越发展,在转换机制形成中要以特色产业为链条贯穿贵州各个区域的发展,才能最终实现贵州城市化进程质的飞跃。

一、贵州各个区域城市化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贵州总体城市化发展水平低,经济基础薄弱

在对“城镇化”概念的定义中,本文借鉴以城市空间构成的维度考量城市化进程。故有此得出城市化发展的程度在相应区域的实现规模。之所以偏重地域空间的物理量化城市化进程,是因为贵州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其地处高原,山地纵横,平原面积几乎为零,这在城市化发展中的诸多困难中,具有极高的前表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地理承载性差,即使规划蓝图和设计方案具有空间计算准度,也无法真正落实到实体空间,所以就图1来看,贵州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几乎处于全国最低水平。空间演化难以推进,制造了城市设计的细节难度,城市区域缺乏贯通性,这在基于强调流动机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首先无法克服和完善的硬性指标,城市发展如“无水之源”,在这样的城市发展基地之上,如果贵州本体的自生力是缺乏的,将为城市化带来的不是发展,而是缺乏生态性循环机理和资源可持续性的消耗体。

从图2可以清楚知悉,贵州省的人口资源曾经在“90年代婴儿潮”中有爆发式的增长,这一部分的人口基数即为近几年贵州主要的人口资源,但是就城镇化发展的速度来看,自2001年起,“婴儿潮”的退潮并没有降低城市人口的聚集,贵州随着自生经济发展和区域发展的需要,人口的社会属性的转变呈现上升趋势。但是,笔者认为,人口城镇化数据的增性不能代表贵州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在目前我国房地产业的扩张趋势和信息开放的大时代,人口的社会属性改变是被迫的,比如“民工潮”。城市的流通性导致人口的地域流动性增强,地域迁移的可能性提高,这都演化出城镇人口的聚集与增长,但是是否是良性和必要的城市人口聚集,将深刻影响城市化发展的速度与质量。人口的城镇化提高是否真正转化为城市的“人口红利”,主要取决于转变为城镇人口的可增值性可持续性,如果缺乏生产力的人口聚集,将带来城市化过度集中的反作用,这对于生态地理结构性强的贵州将造成不可逆的城市资源浪费与损耗。

(二)区域的城市化发展差异大,特色区域极化能力较差

城市化进程、社会生产力以及消费能力之间是呈现乘数性增长影响,城市规模的拓展丰富区域资源转化路径,路径的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增长需求,需求引发市场竞争从而形成规模化供给,供给又提供了更大的城市资源的转化可能性,周而复始,城市化进程的乘数效应派生出最终区域的城市化综合形态。

自然资源丰富市贵州城市区域发展的基本内应力,是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牵引力,但是怎样有效发挥丰富资源与经济发展的联动性,是贵州在城市空间承载力不占优势的前提下,最要首先植入城市化进程的指导性理念。图3黔东南少数民族聚集区和省会市贵阳以及以红色旅游胜地著称的遵义市在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性收入排名较贵州其他市域都领先,城市发展的资源性依托属性明显,区域发展和城市社会生产力差异明显。社會资源不协调产业配比不均衡是造成这样明显的区域性经济差异的主因。城市经济势能的薄弱势必引发区域的城市化发展进程。

城市区域发展的模式不论是“点线式”“线面式”,都需要经历由一点区域极化,引发极化区域的“涓滴”效能,最终实现区域的递阶发展,图4中贵州区域间的投资力度差异较大,资源投资的偏向性差异也是造成贵州城市化进程中的区域差异大的原因。发展较弱的地区在缺乏“被涓滴”和较低的投资规模,其经济发展必然缺乏向上循环力。

二、权衡区域差异化充分发挥各个区域优势

(一)旅游资源带来的经济发展与周边区域形成经济推力的递进

在配迪克-克拉克关于三大产业之间的递进性阐述中,都表达了聚集到达一定程度的转移与外溢。贵州以旅游资源著称的区域,不要单一局限在本区域中,资源互补才能发挥本区域优势产业的经济势能,有效利用区域资源,达到对资源的统筹性管理和运用。

旅游资源是具有人文属性的特殊资源,是自然与非自然因素的综合体,其管理的模式与方法是兼具外向型与内生性。外向性是指旅游的资源的被认知度与其经济性成正比,认知的衍生性本身就具有经济效益,这对于旅游资源本身是其本质特性所决定的,旅游资源本体的不可再生性又要求对其管理的可持续性,所以在城市旅游资源集中的区域应发挥其经济效能整合周边区域的优势资源,有助于自身的延续发展。由图5看到,贵州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高的城市区域对应于城市资源和投资集中的区域如贵阳市、遵义市,有效说明城市资源的集中并没有提高区域的社会生产力,城市经济形态结构不是良性循环。

(二)提高区域的产业结构机制动力与自身的创造力,发挥产业特色使得与相应区域特点紧密结合

图6的标志化和数据化的体现了贵州各个区域的产业发展结构特色,特色的鲜明性对于城市资源利用的有的放矢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如何将区域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城市化发展模式和效应的边际性递增,将是贵州未来城市化发展的重点与难点。如以工业资源占据优势的六盘水市集中发展工业生产的专业化,注重产业发展的细节,做到生产环节之间的紧密合作,同时不能忽略产业园区的聚集性效应和知识外溢的经济性,把园区的经济带动性做到极致就能很好的提高所在区域的城市化发展结构,优化整个贵州的城市发展体系。

结束语:

城市的初始形成与发展是因为有了人口、社会生产、剩余产品交易产生市场,渐渐形成交易规模最后衍生而来的有供需能力的人在某一固定空间的聚集。空间载体在城市内部形态的异化分裂中被不断能动性的冲击,形成不同的模式与布局,但是终究都归于人口因为某种驱动的吸引力聚集和因为某种衰亡的驱散力分解,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化进程由初始的急速增长到平缓停滞以致最后的“逆城市化”的反增长。贵州的区域特征特色鲜明,城市化发展进程不单遵循“聚散”这一基本规律,也应结合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因地适宜的推进城市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苏维词,张贵平. 地表起伏对区域发展成本影响浅析——以贵州为例[J]. 经济研究导刊,2012,06:144-146+156.

[2]蒋焕洲.贵州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对策的探讨[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2,04:1-3.

[3]杨伟兵.贵州历史地理的分区与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2,05:123-130.

[4]洪名勇.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区域非均衡增长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0,05:94-99.

[5]张娟,张晓松.贵州省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分析[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4,02:90-94.

猜你喜欢
区域差异城市化贵州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我国城乡居民财产分配现状及区域差异研究
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区域差异分析
城镇化、商业化与农村金融
基于因子分析与层次分析的中国区域差异综合指数的构建与研究
贵州教育出版社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雕塑的城市化
神奇的贵州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