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歌》机器英译错误分析

2016-10-21 02:31冯蕾鲍德旺
东方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机器翻译错误

冯蕾 鲍德旺

【摘要】人们在逐渐接受机器翻译的新便利时,常将其与人工翻译进行比较。然而,二者之间的比较经常局限于技术文本的翻译中,鲜有对非技术文本的翻译比较。论文将以非技术文本中的《红楼梦》中的《好了歌》的机器译文与霍、杨两个人工译本为例,平行对比研究并分析机器译文所存在的错误,为提高机器翻译的文学文本翻译提供语言分析基础。

【关键词】机器翻译;人工翻译;错误;《好了歌》

1. 机器翻译与机器译文

“机器翻译,也叫做计算机翻译或电脑翻译,是利用计算机把一种自然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自然语言的技术。”(Hutchins,1986:1)“这既是一门新学科,也是一门结合了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其复杂性不难想象。”(冯志伟,2004:1)机器翻译最早是由希腊人提出来的,1933年之前的时期都属于机器翻译理论的萌芽时期。在中国内地,虽然1957年,国家《科学发展纲要》里就列出了“机器翻译、自然语言的数学理论”这一课题。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机器翻译的研究一度处于停滞的状态。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国内对于机器翻译的研究才算是进入了复苏状态。之后,机器翻译逐渐流行,进入了繁荣期。然而,到了80年代末期,在处理真实生活中的语言时,机器翻译系统由于性能难以提高,因而难以给出切实有用的译文而进入了平台期。之后“从1999年开始,统计机器翻译方法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并且现在仍在迅速发展之中。这个阶段可以称为再度繁荣期。”(刘群,2009:147)如今,我国的机器翻译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优秀的成果,在许多新应用领域的机器翻译也展开了翻译研究,包括科技文本、法律文本等,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机器译文是借由机器翻译设备,对待处理文本进行翻译后所得到的译文,然而由于机器翻译处理译文时的不灵活特性,在处理文学作品的翻译时,自然会显露出一些弊端。

2.语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为了便于对语料的对比,以及对对比结果进行描述和分析,在此,本文对所选取的语料来源、基本特点和对比研究方法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原文语料,是我国清代著名小说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红楼梦》中的一首诗。在小说《红楼梦》的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甄士隐在家业破败后,与妻子在乡下生活窘迫万分,就连自己的岳父也对自己仅剩的财产虎视眈眈。一天他拄着拐杖到街上散心时,碰到了一个疯癫落脱,麻屣鹑衣的跛足道人,这位道人口中念叨着的便是《好了歌》。这首诗形象地刻画了人类社会的人情冷暖与世事无常,表达了作者自己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真理的无限向往。

作为我国古典文学最高成就的《红楼梦》,也是世界文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目前这部作品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译文在海内外出版,其中最为著名的译本就是由英国著名的汉学家霍克思与闵福德翻译的《红楼梦》全译本和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翻译的《红楼梦》全译本,这两个译文也是迄今为止最能被大众所接受的两个译本。因而,选取了上述两个译本中的《好了歌》译文,是人工译文中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的代表。

在机器译文的选取过程中,综合考虑了国内外具有权威和影响力的机器翻译软件,选取的是谷歌翻译。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谷歌翻译“采用了基于统计的算法,译文质量达到了MT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在各种专有名词的翻译方面,准确度极高,可为人工翻译提供许多有益的借鉴。”(徐彬,2010:90-91)

3.机器译文和人工译文的对比分析

译文的质量控制是翻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为了确保译文对比研究的质量,本研究对《好了歌》的机器译文以及两个权威版本的人工译文,进行逐句操作对比。同时,在对比过程中,对机器译文出现的错误进行整理后分成两大类:词汇错误和句法错误。

3.1 词汇错误

词汇是组成句子的基本元素,词汇的准确翻译对于译文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好了歌》在经由谷歌翻译得到的机器译文中,与霍、杨两个译本相比存在着一定的词汇错误。在此,笔者将其分为词汇误译和词汇略译两个方面。

3.1.1 词汇误译

《好了歌》的翻译属于文学作品中典籍英译的范畴,“把中国的典籍翻译成英语是关系到中国文化发扬光大的一件大事”。(霍跃红,2005:55)在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在人工译文中比较容易理解和处理,但是在机器翻译中却成为一个难题,常常会出现词汇误译的现象。在对比《好了歌》的人工译文和机器译文后,发现其机器译文中也存在词汇误译现象。

3.1.2 詞汇略译

由于汉语语言倾向于将内涵隐于字词之间,机器翻译在处理原文时不一定能够全面地反映出原文所隐含的意义,故而导致了略译现象的发生。在对比《好了歌》的机器译文和人工译文后,不难发现其机器译文中就存在着词汇略译的错误。

3.2 句法错误

根据邹申提出的机器翻译英译汉的七个句法错误,包括“词序错译、名词短语错译、动词短语错译、介词短语错译、被动语态错译、动词不定式错译、分词错译。”(邹申,2011:16)本文在对《好了歌》机器译文中出现的句法错误进行整理归纳后,认为在《好了歌》的机器译文中存在三个方面的句法错误:词序错译、时态错译、被动语态错译。

3.2.1 词序错译

通过对比《好了歌》的机器译文和人工译文发现,机器翻译在对原文处理时往往会采取遵循原文词序的策略,很少会对原文的词序进行调动。而译者在对《好了歌》进行处理时则灵活得多,体现出人工译文和机器译文的差异性。

3.2.2语态错译

语态是动词的一种形式,用以说明主语与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英语的语态共有两种: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在英语中被动语语态的使用要比汉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更加普遍,一般来讲,当汉语中的动作强调承受者而不强调动作的执行者或者将动作的执行者模糊化时,相对应的英语经常采用被动语态。通过对比《好了歌》的机器译文和人工译文发现,由于汉英被动语态使用的差异,导致《好了歌》的机器译文中被动语态存在错译现象。

3.2.3 时态错译

英语语法中的时态是一种动词形式,不同的时态用以表示不同的时间与方式。时态是表示行为、动作、状态在各种时间条件下的动词形式。在汉译英中,常根据需要对英语的时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原文的内涵不丢失。在《好了歌》的机器译文和两个人工译文中,也存在着时态转换的问题。由于机器翻译的不灵活性,在处理时态问题时并不能像译员那样进行调整,因而也存在着时态误译的错误。

4 结语

在对《好了歌》的机器译文与霍、杨两个权威的人工译文进行对比之后发现,针对文学作品的翻译,机器译文在词汇方面不能完整正确地选出适合的词汇来替代原文;在句法上的缺陷则更为严重,只是机械地将原文字对字句对句地“死翻译”,无法深度挖掘文学作品中的“活内涵”。这些方面都有待技术上的完善。同时,通过《好了歌》机器译文和人工译文进行的对比,也发现了机器译文的可取之处:一方面,机器翻译为翻译活动的从事者减轻了负担,提高了翻译效率;另一方面机器译文的存在为文学文本的机器翻译提供了语言分析基础,有利于为翻译教学和研究积累提供更有价值的平行语料,为翻译教学和相关研究带来新的发现。

参考文献:

[1]Hutchins,J. Machine Translation:Past,Present,Future [M]. Chichester:Ellis Horwood Limited,1986.

[2]冯志伟. 机器翻译研究[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3]刘群. 机器翻译研究新进展[J]. 当代语言学,2009(2):147-158.

[4]徐彬. 翻译新视野——计算机辅助翻译研究[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5]霍跃红. 典籍英译:意义、主体和策略[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9):52-55.

[6]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红楼梦(上)[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7]曹雪芹(著),大卫·霍克思(譯). 红楼梦(第一卷)[M]. 上海:上海外运教育出版社,2012.

[8]曹雪芹(著),杨宪益、戴乃迭(译). 红楼梦(第一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03.

[9]罗琦,周丽萍. 新编现代汉语词典[M].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

[10]邹申. 英语专业写作教学语料库建设与研究[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11]哈尔滨师范学院中文系评红资料组编译. 《红楼梦》诗词选注[M]. 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学院中文系评红资料组,1974.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霍克思《红楼梦》英译研究(13BYY033)

猜你喜欢
机器翻译错误
在错误中成长
我会找错误
互联网+新时代下人机翻译模式研究
“语联网+行业” 助力中国伟大复兴
大数据背景下石油科技翻译
大数据背景下石油科技翻译
机器翻译不可盲取
基于免费在线翻译工具的机器翻译缺陷探讨
汉哈机器翻译中的文字转换技术研究
纠正关于e的一种流行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