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顺从型政治文化所导致土地流转弊端的思考

2016-10-21 03:33张欣超
东方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角色权威权利

张欣超

【摘要】在当前的农村土地流转中,由于贫穷农村在一定的程度上仍受顺从型政治文化的影响,农村村民在政治体系中,对自己的角色、权利、权威、责任的等方面的认识不够积极,导致较低的政治参与,从而带来了土地流转的诸多弊端:使政府与村民角色发生错位、村民维权意识淡薄导致政府对土地流转收益不公、村民缺乏对政府政治行为的责任监督滋生了新的土地腐败、村民的个人力量无法与国家权力不对称而无法抗拒国家权威,为此必须采取必要措施纠正以上弊端。

【关键词】顺从型政治文化 角色 权威 权利 责任

一、顺从型政治文化简述

阿尔蒙德和维巴将政治文化划分为三个类型:地域型政治文化、顺从型政治文化、参与型政治文化。 今天我们主要讨论顺从型政治文化,该文化没有一标准的概念,但对该文化有一个共识:长期生活在政治体系的社会成员,通过参加社会政治实践活动,对自己在政治体系方面所扮演的角色、权威、权利、责任等有足够清晰也足够明确的认知、情感、价值判断及取向,可是作为政治参与者来讲,自我取向却非常低,只是默默的接受政府或政治统治者的影响。该类型文化主要存在于中央集权制的政治国家中,我们中国就有其适合其生长的土壤。虽然我国整体上正在走向更高生活质量的小康社会,但顺从型政治文化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彻底改变,因为中国封建社会经历的时间太长,封建顺从型政治文化思想在农村落后地区扎根极深,以及文化本身的继承性,这必然会使该文化不可能短期内瞬间消亡。“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就是顺从型政治文化的真实写照。

二、顺从型政治文化所导致贫穷农村地区土地流转的弊端

1、村民不能充分发挥自己主人公地位的角色,导致政府与村民角色发生错位

根据顺从型政治文化的含义,该政治体系内的成员对自己的角色有明确的认识,但长期生活在顺从型政治文化中的村民,他们对“主人公”的含义缺乏深入理解或理解不全面,由于长期受政府的支配,他们就养成了“听话”的习惯,一切有政府说了算。政府在土地流转中不允许村民有意见,否则就以“不服从政府或反政府”的帽子就扣在了老百姓头上,这就使村民与政府角色发生错位。《土地承包法》和《物权法》以法律的形式对农民的土地权利给以保护,其实也是对他们的主人公地位给以肯定和支持。但在实际的土地流轉中基层地方政府不由自主的充当了主人公角色,土地的转出和转入都由政府说了算,村民没有话语权。 2、村民维权意识淡薄导致政府对土地流转收益不公

长期在顺从型政治文化中生活的村民对自己的权利认识虽然比较明确,但是对政治体系以及对政府没有任何要求,甘心情愿被支配,因此当权利受到侵害时不会维权也不知道怎样维权,其实质仍是权利虚化。在土地流转以及土地确权中,政府对土地的插手是不可避免的事,为何要插手此事,其一、为了政绩,其二、为了挣钱,其三、既为政绩又为挣钱,这必然出现了与民“争利”的现象,更难听一点去说,那就是“要”利。为什么会出现此种情况,简而言之,村民维权意识淡薄助长了当地政府的权力滥用。对政府在土地流转中歌功颂德现象以及对土地流转的溢美之词随处可见,而敢在土地流转中对政府持批评的学者也并不是没有,他们通过实事求是的研究得出与众不同的结论,那就是在土地流转的不同权利主体利益分配中,与政府相比,村民、村集体以及承包商获得的利益都是有限的,而政府靠土地流转挣了钱,获得最大利益,这就是所谓的分配不公。

3、村民缺乏对政府政治行为的责任监督,滋生了新的土地腐败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很明确的说明国内的任何公民都必须对其国家负责,而在具体的土地流转中村民就应该监督政府的一举一动,防止各种不轨行为的发生。并不是说生活在顺从型政治文化中的村民没有监督政府责任意识,相反,他们有明确的责任意识,只是对政府不行使监督职责,导致政府在土地流转中发生各种白色、灰色、甚至黑色的新型土地腐败。掌握了公共权力的政府,在自己主导的土地流转中,特别是一少部分政府成员滥用他们自己的职责性权限,不按照土地流转的政策、规则、程序去为当地村民脚踏实地的办实事,不是一切为老百姓土地利益着想,而是私自为政府或为个人的利益考虑,这是一种不该容忍的腐败。

三、提高村民政治价值取向、培养有积极参与感政治人的措施

1加强对村民独立政治主体意识和自主性政治人格的培养

在村民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实践活动中,要使其自觉感到那是自己的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因此必须主动积极的参与其中。一般顺从型政治文化中的村民,缺乏现代民主型的政治人格,融入到与自己相关的政治实践中去的可能性不大,难以对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政治实践发挥积极作用,有时,甚至起反作用。要使村民自己能充分认识到并能帮助周围的人认识到仅仅拥有权利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承担政治义务、勇挑政治责任,争取使自己的政治价值取向与我国当前的民主发展要求保持同步。

2发展积极参与型的政治文化

从政治文化与政治行为的辩证关系可知,文化对行为起着指导与规范的作用。在参与型政治文化中,社会成员的政治思维能力、价值观以及心理倾向能帮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顺从型文化影响下的各种非理性政治行为,从而作出理性的判断和思考。一句话,村民接受什么样的政治文化就将会有与此相应的政治价值倾向和行为模式。反过来,任何政治个体的行为也毫不例外的并且程度不同的受着他们周围既定的政治文化影响与约束。

3要通过切实有效的政治社会化方式对村民社会化

公平与法治要内化入民心,并能以公平与法治作为监督政府一切政治实践活动的标尺,使其行为在公平与法治的轨道上行驶。就土地流转来讲,最起码是村民接受这样的社会化思想------土地流转市场必须公平化、市场行为法制化、政府调节必须间接化。土地流转本来是在井然有序的市场经济平台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正是当地有些政府对土地流转事件指手划脚,以至于出现种种弊端,因此公平与法制思想政治教育迫在眉睫,通过以各类他们能接触到的媒体反复而有效地并且长期的灌输这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以及积极参与政治实践的思想,这也是对村民进行政治社会化的最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阿尔蒙德,维巴. 公民文化[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16)

[2]高进云,乔荣锋.农地城市流转前后农户福利变化差异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

猜你喜欢
角色权威权利
股东权利知多少(二)
股东权利知多少(一)
《冰雪奇缘》开启迪士尼剧本角色新模式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权利套装
化妆品市场信息权威发布
化妆品市场信息权威发布
爱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