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斯《太阳》的自然生态主题

2016-10-21 12:38江媚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自然生态劳伦斯太阳

江媚

摘 要:劳伦斯的作品多以自然生态为主题,他一生的精力也都付诸在对自然生态美的追求中。在工业的大力发展下,人类的生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劳伦斯的小说《太阳》正是以人类失衡的精神生态为背景,唤醒人类亲近自然与寻找自我的意识。本文主要对劳伦斯的小说《太阳》的主旨以及生态意识进行分析,进而解读小说对自然生态主题的揭示。

关键词:劳伦斯;《太阳》;自然生态

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4-0076-01

劳伦斯所处的年代正是资本主义工业大力发展的时期,在这种背景下工业文明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流,而人类作为精神文明的主体却不得不沦为机器的附庸品。面对这种环境,劳伦斯在其作品中表现出了在机械文明与工业社会中受到的压抑心情以及在极度的压抑下表现出的近于崩溃的精神世界,希望能够通过这些作品来激起人们拯救自我的意识。

一、劳伦斯小说《太阳》的解读

劳伦斯小说一直都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是从目前的研究作品来说主要都集中在他的长篇小说中,比如《虹》、《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以及《儿子与情人》等,对他短篇小说的研究相对要少的多。特别是对他比较著名的短篇小说《太阳》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劳伦斯的短篇小说《太阳》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朱丽叶因为长期生活在城市中,与自然的亲近机会非常少,所以产生不安与烦躁的心理,为了能够使其不良的情绪得到缓解,医生建议它采用西西里岛的日光浴治疗①。朱丽叶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带着儿子投入到了自然的怀抱,远离了机械文明和工业社会的喧嚣,尽情的享受着阳光与海滩带给她的温暖和抚慰。在治疗的过程中,朱丽叶的自我意识逐渐苏醒,从而激发了其女性心灵的渴望,使其从身体到心理都焕发出青春的活力,整个人变得生机勃勃。由此可见,在劳伦斯的短篇小说《太阳》中表现出了对机械文明与工业社会的批判以及渴望人类能够重返自然,创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渴望。

二、劳伦斯小说《太阳》中的生态理念

劳伦斯的作品中多数都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工业文明对人类身心摧残的批判,展现出人类在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压抑下使人与人以及人与生态的和谐关系遭到破坏。劳伦斯在对其作品进行评价时也说:在别人的作品中表现的都是一个比较稳定、成熟的自我,而在其自己的作品中展现出来的却是一个在工业社会的压抑下而形成的一个趋于分裂的自我。在其作品《太阳》中,利用形象的手法展现出工业社会如一堵厚厚的城墙,将人类与自然隔离开,人性在工业化的社会体制下不断的发生扭曲,精神世界荒漠化②。其中典型的形象就是男主人公莫里斯,他为了能够适应工业社会的发展,谨慎的经营着自己的生意,逐渐的远离自然,虽然文中没有利用大量的篇幅去描写他的生活态度,但是从他去西西里岛看望治疗的妻子时,妻子的视角下的描述能够明显的表现出来。比如,两次提到的整整齐齐的头发、典型的都市脸、一本正经的表情以及眼神等的描述都体现出了莫里斯长期在工业社会的压抑下形成的一种谨慎、压抑的生活态度。同时在莫里斯站在葡萄园时的描述中也用到了脸色青白、灰色软帽、灰色西装等词,体现出由于长期与自然隔离,莫里斯已经被社会异化,不仅失去了身体健康,还失去了人性的那种血性之气,就连一个普通的西西里马格纳的老妇人也能一眼看出他被那种长期被社会压抑而形成的毫无生机的性情。这就是为什么当他与长期未见正裸体享受太阳浴的妻子相遇时,会表现出局促的表情和动作的原因,而且在面对妻子玲珑的身体时他虽然心中赞叹却又感觉到怅然若失。这些描述都体现出了在工业文明的摧残下,人类不仅失去了自然,同时也失去了人类的天性③。在劳伦斯的理论中,认为两性关系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础,是保障宇宙秩序的前提,只有性与情的双重和谐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而在工业文明的压制下,人自身性的意识弱化甚至逐渐丧失,人对幸福的获取能力也必然会随之下降,人的自我拯救意识更无从谈起。

在工业化社会中人类的生存方式发生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特别是维系社会发展的婚姻关系失去了其原来的美好。婚姻关系是社会契约的基本组成,所以当婚姻关系出现异化那么必然会导致社会契约的异化,进而社会的成员逐渐暴露出精神文明异化的本质。而这种异化的源头是:人本来是大自然中的物种,其需要生活在大自然的法则中,并且也只有生活在大自然的法则下,才能够获得自我拯救意识的觉醒,但是工业化却将人类与大自然的联系彻底切断,也阻断了人自我拯救意识觉醒的契机④。

劳伦斯的《太阳》主要是以自然生态为主题,主要描述了朱丽叶在工业社会下精神极度压抑,人性发生扭曲。而当她回归到自然后,在阳光的滋润下逐渐找回自我,回归本性。这也充分体现出了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自然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外在的资源,同时还能够净化人的心灵、洗滌人的灵魂。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产物,所以人的生活也必须要依赖自然、融入自然。

注释:

①王蕾,苏岩.劳伦斯心中的《太阳》——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J].理论观察,2013(06):86-87.

②潘婉秋.追寻自然的召唤——浅析劳伦斯《太阳》中的象征手法[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4):68-71.

③陈瑜明.自然的呼唤人性的回归——论劳伦斯《太阳》的自然生态主题[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111-114.

④高丽.印第安人的太阳崇拜文化对劳伦斯“血肉信仰”的启示[J].怀化学院学报,2013(12):33-35.

猜你喜欢
自然生态劳伦斯太阳
你做得到吗
校有校规
还好他用的不是镰刀
太阳几点睡觉
滨水景观在城市生活中的应用
科马克?麦卡锡西部小说的生态批评解读
从生态主义角度解读安·贝蒂的《一辆老式雷鸟》
夏天的太阳
太阳花
寂静的太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