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革命战争题材电视剧中的女性角色

2016-10-21 13:04张璐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女性角色人物重要性

张璐

摘 要:革命战争题材电视剧作为主旋律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题材意义的重大性和历史事件的特殊性而备受电视业界的关注和观众的喜爱。革命战争题材电视剧又分为四种有典型意义的类型,重大革命战争题材;和平年代现实军旅题材;再续红色经典翻拍题材;烽火年代个人传奇题材。本文是在弄清楚其界定分类的情况下,着重研究其中一类,烽火年代个人传奇题材中的女性角色。以《雾都》、《亮剑》、《正者无敌》为例,从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典型人物三种类型试论女性角色在此类题材电视剧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革命战争题材电视剧;人物;女性角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4-0107-03

一、革命战争题材的界定、发展和类型

革命战争题材电视剧也同时有军事题材电视剧,军旅剧等称谓。1981年电视剧《敌营十八年》的播出,就有多数的学者认为这就是中国第一部战争题材的电视剧。刘晔原的《电视剧鉴赏》认为:“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就是指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发展的过程中所有的事件以及在她的领导下所进行的为建立人民政权,保卫人民政权进行的艰苦抗争的内容都属于这一题材。”

吴素玲在《电视剧艺术类型论》中谈到:“近代(包含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指的是年代背景为1911念辛亥革命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以近代中国革命为主要叙述对象的电视剧。”

边国立教授曾经在《立足当代,最求永恒——新时期军事创作综述》中提过,1981-1986年是中国军事题材电视剧的发轫期,只有几个话剧团和电视台联合摄制了一些中短篇的电视剧,例如《高山下的花环》,根据小说《林海雪原》改编的同名电视剧。

1987年,总政文化部举办了第一届全军思安十句汇报演出和评奖(即后来的“金星奖”),从这时开始,关于军事题材的电视剧被推向了一个创作的新高潮,因此,1987年到1999年可以看做是军事题材电视剧发展创作的发展阶段。从题材内容和拍摄手法以及表现形式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并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作品,如《长征岁月》、《济南战役》等。新世纪至今是战争题材电视剧的繁荣期,此阶段以长篇电视剧为主导,更多的从人性角度去分析战争,表现战争,如《亮剑》、《历史的天空》、《狼毒花》、《雾都》等。2005念《亮剑》的热播,让革命战争题材电视剧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亮剑》 “播出的第一周收视率平均为11.42%,最高为13.7%。创造了2005念的收视奇迹。”

近些年来革命战争题材电视剧电视剧作品数量种类繁多,形式上更加不拘一格,在创作上求新求变,已经形成了几种有典型意义的类型:(1)重大革命战争题材。如《长征》、《八路军》等;(2)和平年代现实军旅题材。如《突出重围》、《士兵突击》等;(3)烽火年代个人传奇题材。如《正者无敌》、《亮剑》、《雾都》。

本文着重探讨的事烽火年代个人传奇题材电视剧中的女性角色。

二、烽火年代个人传奇题材中的女性角色

早在2500年前亚里士多德就总结并阐明了一种至今还在指导着我们的戏剧理论,他说我们只是在模仿动作,然后又说:“模仿的对象是动作中的人。”写戏就是写人,一部戏里需要生动的人物形象,当然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也可以抓住观众的心,但是仍然需要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才能流传的更长久,对于观众而言,看完一部戏,留在他们脑海里印象最深,时间最久的就是某些人物形象。一个故事,一部戏剧中大多数都存在很多个人物,在这些人物中自然就有主次之分,《编剧课堂》中講到人物可以分为三类,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典型人物。

由于观众的审美需要和观赏爱好的丰富和多样,使得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也不断地求新求变。在战争题材电视剧中除了荡气回肠的故事,英雄无畏的人物形象,观众最期待的就是战火中的的浪漫爱情。因此,剧中的女性角色在剧中就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女性角色一直以来都是电视剧中不可缺少的元素,革命战争题材电视剧也是如此,尽管剧中大部分惨烈的战争场面吸引着观众的眼球,然而在战争环境下产生的革命爱情更是那个年代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女性角色的出现对主要英雄角色的命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革命加爱情也就成为此类电视剧中的一个流行的叙事模式。在此我着重研究的是在烽火年代个人传奇题材中的女性角色,在每部剧中的女性角色当然也毫不例外的被分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典型人物。

(一)女性角色中的主要人物

主要人物是一部作品中要着重表现和刻画的人物形象,他代表着作者的主要创作观念和创作意图。作品中所要铺垫的情节,发生的故事,展开的矛盾,都是围绕着主要人物,塑造他,衬托他服务的。主要人物又分正方向主要人物和反方向主要人物,正方向主要人物是作者通过作品要讴歌和肯定的人物,反方向人物则是正方向人物的主要对手,二者的矛盾冲突,孰胜孰败,构成作者的主要创作意图。在一些理论的界定中,也有仅把正方向人物称作主要人物的说法。这里我着重研究正方向人物。

例如电视剧《雾都》中的周芷兰,是该剧中的主要角色,编剧塑造的男性角色都是围绕着她,为她服务的,这几个男性角色都充当着反方向人物,与女主人公有尖锐的矛盾冲突。周芷兰本身是一个大学生,由于家道中落,父母双亡和弟弟相依为命,所以她养成了独立的生活能力,在任何困难的情况下都能顽强不息。剧中有一个与芷兰密不可分的角色,是她的弟弟梦鲤。如果说剧中其他男性角色的设置是为了将芷兰衬托成完美的女性形象,那梦鲤的存在就是证明即便完美也会有弱点,也是个平凡人。而编剧设置的前史也解释了她在剧中的行为都是为了唯一的弟弟,弟弟成为她的软肋,成为朱豪可以靠近,威胁芷兰的手段。比如《雾都》第一集中,朱豪强行将芷兰掳到朱府:

朱 豪:“芷兰小姐,眼下有两条路,咱们好好商量商量。看看你愿意走哪一条。”

芷 兰:“哪两条?”

朱 豪:“第一条,做我的姨太太。”

芷 兰:“呸。”

朱 豪:“我还没说完呢,做我的姨太太,自愿的。我知道你有个弟弟,供养他上大学,让他有出息,是你最大的心愿,这件事就包在老朱身上。你看怎么样?”

芷 兰:“不走。

朱 豪:“那第二条,做我的八姨太,不自愿的,今天晚上咱们就拜堂成亲,然后我就把你带回四川,这辈子你就再也别想见到你的弟弟了。”

芷 兰:“你休想你。”

朱豪这个没文化,不拘小节的大老粗的存在也恰恰见证了芷兰的成长,芷兰由一开始的一味地排斥朱豪到后来慢慢的看到了朱豪的真心,佩服朱豪的勇气,直到最后接受这个曾经想强行占她为己有的男人,也正映射了周芷兰随着年纪,阅历的增长,一些观点的改变。比如《雾都》36集,朱豪带着部队投诚,解放后,朱豪和所有的姨太太离了婚,这时候朱豪鼓起勇气向芷兰说了心里话:

朱 豪:“从认识芷兰小姐开始,我就发誓,一定要成为让芷兰小姐爱的人,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努力,不知道,芷兰小姐现在以为,我做到了没有?”

芷 兰:“除了那些歪诗写的不像样以外,朱将军做到了。”

朱 豪:“做到了,却没办法和芷兰小姐共度此生,我很难过。”

芷 兰:“我也很难过。”

芷 兰:“其实,芷兰已经有了爱的人了。”

朱 豪:“谁呀?我怎么不知道。”

芷 兰:“这个人,芷兰已经爱他很多年了,而且在这个世上,这一生,芷兰非他不嫁,我要跟他结婚,为他生儿育女。而且我相信,我们在一起会过得很好的。”

朱豪这个角色的设置可以说是剧中与芷兰矛盾冲突最尖锐的一个角色,从始至终两人都存在差异,作者一直在剧中讨论两人的一生谁对谁错,两个差异最大最不可能的人物最终走到一起,也是此剧吸引人的看点之一。

芷兰在与弟弟走散之后,寻找弟弟的途中遇到了后来的丈夫秦毕成,这是个在战争中失去抱负的男人,曾一度指望芷兰养家糊口,后来秦毕成不仅没有改正,反而成为了一个趋炎附势的小人。这个男人的存在是为了突出芷兰坚强,正直的品格。例如《雾都》21集:秦毕成为了攀关系往上爬不惜利用自己的邻居,一个舞女,芷兰知道后果断的和他分手。

芷 兰:“秦毕成,是你说的我和你之间是权宜之计吗?”

秦毕成:“你听谁说的?”

芷 兰:“是你向月红表白,然后表述我们的感情为权宜之计吗?”

秦毕成:“芷兰,你怎么能听那个女人胡说呢?”

芷 兰:“秦毕成,你已经告诉她你爱她了,就请你不要用这种口吻来谈论一个你爱的女人。”

秦毕成:“我承认我勾引过她,可我是有目的,我实在利用她,我发现她周围有很多达官贵人,他们其中任何一个人,都对我的事业和前途有很大帮助,芷兰,我受够了被人踩在脚底下,我试过,我什么都试过,可是在这个社会上你要没有关系没有后台,你只能是社会的最底层。”

芷 兰:“感谢你告诉了我实情。感谢你说出了我么们的本质。”

秦毕成这一角色也是和女主人公有极大矛盾冲突的,他与芷兰由开始的志同道合到后来的分道扬镳,也是因为作者在其中设置了秦毕成性格的转变,与正直的女主人公在观念上产生分歧,更衬托作者想表现的女主人公的品质。

(二)女性角色中的次要人物

次要人物是围绕在主要人物周围,为主要人物服务并对其产生作用和影响的人物。主次要人物之间就好像太阳系中的各个行星,主要人物当然是太阳,其他的次要人物则是围绕在太阳周围的行星,虽然每个人物都各自有故事,但他们最终都是围绕着主要人物而发生故事,与主要人物之间产生矛盾。次要人物又分为三种,一种是为主要人物要达到的目的制造障碍的,称之为反方向人物或者反方向次要人物,另一种次要人物是辅助主要人物达到目的的次要力量。还有一种次要人物是具有变化性的,称之为可变性的人物。

恩格斯曾倡导:“把各个人物用愈加对立的方式彼此区别得愈加鲜明。”虽然次要人物只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但其在全剧中所发挥的作用却不容小觑。首先,次要人物可以起到侧面烘托的作用。就像太阳系里的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这是一种烘托的手法,要通过次要人物发生的故事,产生的矛盾,以及他们的活动来烘托主要人物的形象。一般的作品中除了一条主线以外会存在与之关联的好几条副线,如果只有一条主线不免会有些单调,观赏性会大打折扣。这些副线中的次要人物可以丰富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将主要人物烘托得活灵活现,表达思想感情。其次,次要人物有牵线搭桥,推进情节的作用。剧中许多情况下,为了不使剧情拖沓,为了埋下伏笔,也为了增加可视性,主要人物的举动,情绪,要从次要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表现出来。从次要人物的经历中把主要的故事串并在一起,起到推进情节展开的作用。第三,次要人物有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的作用。

例如电视剧《正者无敌》中主人公冯天魁的三姨太,三姨太的真实身份是日本特工,为了接近冯天魁扮成戏子嫁进冯府。可以说她是作者设置的反向人物,她的存在就是为了给主人公设置障碍,为了不让冯天魁达到目的,不惜利用和威胁四姨太刺杀冯天魁。

《正者无敌》二十二集中,三姨太准备了一桌子下酒菜,详细准备了刺杀冯天魁。

四姨太:“你真的要杀姥爷啊?”

三姨太:“一会儿我会劝冯天魁吃酒,他要是吃了也就罢了,他要是沒吃,麻烦你在后面给他一刀。”

四姨太:“你让我杀他?”

三姨太:“哎呦,你这成天装的,你说你累不累啊,汤里下毒的事儿你又不是没干过,这莲花湖树林里的伏击也是你干的吧?还有在旅馆里头刺杀封萍,你的代号就是山羊吧?你说这冯天魁要是知道了,他会怎么着呢?”

三姨太:“重庆你是回不去了,你现在是我们大日本帝国的人了,我这一个电话,贺国光就得把你杀了,你说你还把人家沈虹给弄疯了,刘湘也不会放过你呀,你现在呀,就是那泥潭里的鸭子,不黑也黑了。所以呀,你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让冯天魁,死。”

《正者无敌》中的二姨太虽然是刘湘派来潜伏在冯天魁府里的特务,但是更大程度上她是刘湘派来保护冯天魁的,她即救过身为共产党的冯天魁副官封萍的命。也为了揭穿三姨太的阴谋,保护大夫人,在揭穿三姨太身份遭到算计之后装疯卖傻的主人公透露情报。她在剧中就是辅助主要人物达到目的的次要力量。

《正者无敌》第十九集中,封萍住进了冯府,当晚二姨太借口要陪封萍看书来到其房中,吓退刺客保护了封萍的安全。

封萍:“二太太,你这是?”

二姨太:“我来陪你的,你一来呀,指不定装神弄鬼的就都来了,我能镇邪。”

封萍:“谢谢。”

二姨太:“听见了吧?来了。外面什么鬼啊?进来啊。”

封萍:“还真让你给说中了。”

二姨太:“有我在,你就放心吧。看书。”

画外音:“封萍明白了,二太太这是在保护她。”

第二十二集中,三姨太设计侮辱已经开始装疯卖傻的四姨太,为了保护四姨太不被三姨太杀害,大夫人把二姨太带到了自己居住的佛寺里,二姨太退去伪装说出事实:

二姨太:“我真的没有疯,你们相信我。王如烟是日本特务,春妮儿现在也投靠了她,这附近都埋了炸药,日本人随时会把这儿炸了,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杀害司令和夫人您啊,赶快送夫人走吧。夫人,快走。”

四姨太在剧中就是一个可变性的人物,虽然被三姨太利用,但是最后为了保护冯天魁,也为了给自己犯下的错事赎罪,选择自杀。第二十二集中:

四姨太:“老爷,是三,三太太逼我的,我杀不了您,只能杀我自己了。老爷,我,我不求您原谅我,我,我只求您不恨我。”

冯天魁:“我不恨你。”

(三)女性人物中的典型人物

典型人物是指文艺作品中塑造出来的个性与共性相统一的艺术形象。既具有在特定社会环境中形成的鲜明,生动丰富的独特个性,同时又表现出一定阶级,阶层的本质或某些本质方面。她来源于实际生活,但又比实际生活更高,因而也就更带有普遍意义和艺术感染力。

典型人物本身就是个性和共性辩证统一的一个人物形象,她包含着人物的两个特性,即共性和个性。一个成功的人物首先肯定有他独特的,属于她自己,别人无可比拟的特征。这些特征是决定人物行为动作的关键,也是能让观众牢记的关键。一个人物被称为没有特征,只是因为他的特征不容易被看出来,不是那么明显,从另一种角度讲一个人没有特征也是一种特征。成功的人物形象光有独特的特征还不够,还要有这一个大环境下所影响的,被赋予的,与其他人物共有的品质,这一特质决定了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可以从这个人物身上看到与自身相似的品质,从而达到共识。所以,典型人物比一般人物更具有集中性,更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清代戏剧家李渔曾在《闲情偶寄》中总结典型化的经验时提出:“欲劝人为孝则举一孝子为名,但有一行可记,则不必尽有其事,凡属孝心所应有者,悉取而加之,一居下流,天下之恶归焉。”意思是说为了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深化主题,反映事物本质,需要集中同类人物特点,“悉取而加之”于一个典型人物身上;创作反面人物,则可使“天下之恶归焉”。

在电视剧《亮剑》中,编剧设置的秀芹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女性中的典型人物。秀芹代表着出身农家,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懂事明大理,在危难关头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保护自己的丈夫和战士们。

比如第九集中,秀芹作为妇救会主任,向李云龙申请发一支枪给自己。

秀芹:“村里的民兵都发了枪,凭啥不给俺妇救会发枪?这打鬼子人人都有份儿,凭啥俺妇女就只能做军鞋?这不是瞧不起妇女吗?俺知道队伍上枪不多,不能人人都发。可俺好歹也是个干部,发俺一支总可以吧。”

秀芹快速熟练地装好子弹,上膛。

秀芹:“院里有个老鸦窝,俺给他打下来去。”

第十四集中,结婚当晚遭遇日军突袭,秀芹便被日本人带走用为威胁李云龙。李云龙带人营救攻打县城,秀芹为了不让更多的战士为自己流血牺牲,主动让李云龙舍弃自己,秀芹在城楼上说的一番话,无不使观众动容。

李云龙:“你我都知道,一分钟就能决定战斗的胜负,我李云龙不会拿自己士兵的生命,去换自己的老婆。”

秀芹:“说得好,团长,我秀芹一个,换这么多小日本鬼子,值。团长,开炮。为独立团的战友报仇,为赵家峪几百个相亲,报仇。李云龙,你开炮啊。”

秀芹:“李云龙,你开炮啊。我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你记住,我秀芹,下辈子还嫁给你。你开炮啊,别让我瞧不起你。”

李云龙:“开炮,开炮,开炮。”

……

秀芹身上的特性和共性非常容易看出来。这个人物作为一个农村妇女身上被赋予了吃苦耐劳,朴实,踏实的特点,她虽然没有多少文化,说出的话大多也不是文绉绉的,哪怕是表白,也是直白的露骨的语言。她在决定生死的时候,说出:“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这样的话,也是符合她作为一个农村妇女的身份的。虽然她的语言极生活化,但是她的语言还是具有内涵,也让人感动的。她的个性也非常引人注意,她的家庭背景和这个时代的大环境赋予了她勇敢刚毅,不屈不挠,舍生取义的品质。她虽然是一个妇女,但是要求和战士一样配枪,让人佩服她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志向。在城楼上她能说出她一个人的命换这么多小鬼子值了,这如果这不是有過人的勇气是绝不会说出这番话,她身上具有时代赋予的民族大气。在这部电视剧中,秀芹这个人物的戏份并不算多,但是几乎次次出场都能让观众牢记,城楼的这场戏也是全剧最值得观看的重场戏之一。

由以上总结出的几点可以看出,女性角色在各类电视剧中都是不可或缺的看点,而出现在战争题材电视剧中更能体现出刚柔并济的效果,可以说女性角色为战争题材的电视剧作品增添了别样的色彩,在炮火硝烟的战争环境中,添上了一抹新绿,闻到了一阵花香,触到了一股温泉,丰富了观众的审美享受,使得电视剧中战争题材的作品拥有了更多喜爱她的观众。

猜你喜欢
女性角色人物重要性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浅谈日本动漫大师今敏作品中的女性角色
谈莫扎特歌剧中的女性角色
猎巫运动与女性角色的情节设定
浅析《诗经》祭祀诗中的女性角色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