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氏归义军统治时期女性首饰的演变及影响

2016-10-21 13:40钱畅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文化融合首饰女性

钱畅

摘 要:曹氏归义军的创始人曹议金采取与周边各族联姻并心向中原的方式维持河西地区长久的和平,与当时战乱纷纷的中原形成鲜明对比。莫高窟第98窟的窟主是曹议金,第61窟是曹元忠的功德窟,即曹议金的儿子。这两个窟将曹氏一族的画像都绘制的十分详尽,那段时期的服饰配件值得借鉴。

关键词:曹氏;女性;首饰;面饰;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J2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4-0122-02

一、稳固的曹氏政权

从公元907年至公元979年,唐代灭亡到宋代建朝之间,存在这五个大国与十个小国的更替。而在中原不断改朝换代的同时,河西地区即甘肃一直处于曹氏归义军的统治之下,并与各方关系友好。这归功于曹议金的联姻政策,使得周边的环境都十分和谐。

二、壁画中的供养人

(一)第98窟供养人

图1中为于阗国王李圣天,后跟曹议金嫁去于阗的女儿,李圣天的皇后。曹皇后头戴凤冠,穿着回汉混合装,榜题是“大朝天宝于阗国大圣大明天子……即是窟主”和“大朝大于阗国大政大明天册全封至孝皇帝天皇后曹氏一心供养”,这“大朝”也能看出他们对中原朝廷的附属关系,心向中原朝廷的态度也是他们能够维持政权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第61窟供养人

第61窟内绘制了大量的曹氏家族女眷,图2是敦煌石窟中女供养人群像最多、面积最大、也是画面十分绚丽多彩的一组。第一位是嫁给曹议金的回鹘公主,第二位是嫁给甘州回鹘的曹议金的女儿,所以他们都是回鹘装扮,头上戴着桃形凤冠,身着窄袖翻领皮袍,第三位是嫁给于阗国王李圣天的曹议金的另一个女儿,她虽然身穿汉服,但是头颈有很多翠玉装饰,体现了于阗盛产玉石。第四位才是曹议金的原配夫人宋氏,她身后依次排列曹氏其他女眷,由于地位不算很重要,都是一样的装扮。在这里,各方地位的高低就一目了然了,甘州回鹘的地位是放在最高的,于阗国次之,而将母亲辈的宋氏放到了两个女儿之后。从这张图里也可以看出回、汉两族在服装和配饰上的差别,回鹘是游牧民族,穿着打猎来的皮服,而后面的女性穿着宽袍大袖,身披帔帛,这是典型的汉族服饰。而她们头上都带着桃形凤冠,可见回汉在不断融合,配饰都趋于相同。

三、壁画中的服饰配件

(一)凤冠

图2中的女眷都戴有桃形凤冠,其中于阗国皇后最为精致,属于凤形花冠。凤是站在天子身邊的,也是极尊贵的人。凤冠的历史可追溯到秦朝,秦朝就出现了凤钗,到了汉朝已经被发展为以凤凰形象为主的冠饰。据《后汉书·舆服志》记载,皇太后或者太皇太后参加祭祀时所戴冠,插有凤凰形的饰物。唐代以前凤不单用与女性,在唐朝时逐渐行成“龙”“凤”象征“男”“女”的观念。于阗皇后头戴镶满绿宝石的凤形花冠,两边插着步摇,发髻插满镶嵌绿宝石的四瓣形花钗,能够体现出她在汉族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了本地特色,镶满翠玉的装饰显得格外精美。而这种凤冠到宋代以后被正式定为法服,并将其列入冠服制度。宋朝后妃在册封等大型场合会头戴凤冠,新娘嫁人时佩戴的也为凤冠,从此也能看出凤冠慢慢由皇族贵妇专属趋于平民化,凤冠的形态也是不断的在发展,后世的创造也使凤冠更加多样、精美。

(二)步摇

步摇是古代一种较为贵重而且华美的首饰。《后汉书·舆服志》中有记载:“皇后谒庙……假髻,步摇,簪珥。”可以看出它的贵重,皇后拜庙的时候盛装打扮会插步摇。步摇历代一直受女性青睐并且形制不断地在变化,质地以金玉为主,它会随着佩戴者步态节奏摇动,更显得摇曳生姿。文献中最早出现步摇的说法是战国后期楚国宋玉的《风赋》:“主人之女,垂珠步摇。”可见早在战国时期女性就开始用步摇作首饰。步摇在唐朝使用相当普遍,多用金玉制成鸟雀形状的簪钗。五代时期也承袭了晚唐遗风,上图所见的公主们也都头梳高髻,两边插着步摇。是值得现代借鉴和不可抛弃的宝贵遗产。

(三)花钿

花钿又叫花子,是古代女子面部化妆的一种方法,是用金、银、铂、珠、翠等经过加工制成薄片,贴在脸上的饰物。这些花钿有很多种不同的形状,例如花鸟虫鱼扇蝶等。

如图2中所示,五代壁画中天公主们的供养像都是两颊红脂晕染,额上、眉间和面部都贴上了花钿,于阗皇后最甚。据传花钿源自于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一次额间落了一朵梅花,成五出花,拂之不去,三日才洗落,届时坊间争相效仿,便流传下来了。花钿盛于唐朝,盛唐以前还只是黄豆般大小的圆点,到五代,不只是额间,脸上的各处都会贴花钿,而且增加了很多鸟兽之类的图形,到了宋元时渐趋没落。

在当时贴花钿在贵族妇女中是十分盛行的,将这些花鸟虫鱼大面积的贴于脸上,也是富足生活的标志与象征,一种近乎后世无法理解的扭曲审美。图3可看出花钿是以鼻梁为轴线对称贴于额部、脸颊、嘴唇两边,体现了对称的审美及好事成双的思想。

(四)项链

图4展示了98窟及61窟壁画中女性佩戴项链的集合,可以看出项链的形式十分类似,分成了三串,上串为小玉珠连成,中串由大块、有小点纹样且类似于贝壳的装饰物配成,下串由中号珠玉穿成,每颗珠子间还穿有水滴型吊坠。从壁画中也可以看出玉珠天然的成色,有些中串还会在贝壳装饰物之间插穿玉珠,整个项链显得十分华美,能够戴这种华贵的配饰也是富贵、权力者的体现。这种项链形制的相似性也足以证明了在以曹氏女眷为代表的贵妇们中它是十分受追捧的。

四、结语

由于曹氏世代与回鹘联姻,致使甘州回鹘与汉族在文化上有了一定的融合。甘州回鹘的公主也开始贴花钿,穿回汉混合装,同时回鹘服饰也影响了汉族服饰。从一些曹氏女眷供养人的壁画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人们的妆容形态,头戴桃形凤冠,两边插着钗环和步摇,项上佩戴三串式玉珠链,不管是回鹘还是汉族,她们的服饰配件都在趋于一致,体现了他们的不断融合和过程。

参考文献:

[1]竺小恩.敦煌服饰文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敦煌研究院.莫高窟史话[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

[3]胡同庆,王义芝.美丽敦煌[M].兰州: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

[4]敦煌研究院.莫高窟五[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文化融合首饰女性
首饰设计效果图《TOUCH》
浅析儒释文化融合对石恪绘画的影响
知识型新移民文化融合的内容及途径分析
基于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探讨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红楼梦》女性外貌美描写中的“隐含比较”修辞手法
女性与权力
首饰的数量
森女系清新干花首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