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五莲割花的传承与发展

2016-10-21 14:07李庆强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历史渊源传承发展

李庆强

摘 要:在我的家乡山东省五莲县有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术品——割花鞋垫。它承载着祝福与祈盼,浸透着心血,凝聚着智慧。割花在当地又称“割绣”, 也叫“割鞋垫子”广泛流传于五莲县及周边地区。我将从割花的历史渊源,民间象征意义,现代的传承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对割花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割花;历史渊源;象征意义;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4-0140-01

一、五莲割花的历史渊源

五莲县位于北方山区,气候较为恶劣,而人们还要承受沉重的农活。男人们的脚也是受尽了苦头:春天,被汗水浸烂;夏天,磨出厚重的老茧;秋冬,风侵冰冻,干裂生疮。勤劳贤惠的女人们从绣衣、绣鞋、绣袜里找到了启示,绣上双鞋垫固然好多了,方便又暖软。不过,欣喜之余的女人们总还不觉满意,刺绣的鞋垫不够吸汗也不够保暖,而且不耐用。而割花有保暖性,耐磨性,透气吸汗性,而且舒适养脚。割花与中国古老的刺绣艺术一脉相承,并在刺绣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通过“割”的方式,实现了由一件绣品向完全相对称的两件绣品的转变。也正是这样的转变,所以我们叫它“割花”。 割绣鞋垫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材料,也不仅仅是一项生产技艺,更重要的在于精神方面,它体现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审美情感、价值观念等理念上的东西。

二、民间象征意义

在过去,割花是女红必具的手艺,女孩子自幼学习割花,否则,就被认为拙笨愚鲁,甚至受人歧视的,连找婆家都受到影响。因此,农耕时代的女孩子们除去田间劳作、推磨、做饭的劳动之外,“割花”就占据了她们的大部分时间。母女相传姐妹相习一代代传承延续下来。正是这一代代的传承,一代代的延续,才使得这门古老的传统技艺灿然绽放到今天。

随着割花在实际生活中的大量需求,渐渐地,它又被融入民俗礼仪之中。中华民族自古便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五莲地处齐鲁大地,处于儒家思想发源地。在五莲婚嫁迎娶、礼仪馈赠的民俗礼仪中也有着割花的身影。首先五莲割绣鞋垫是民间婚俗的吉祥信物,谁家姑娘嫁人都要放几双割花鞋垫代表着吉祥喜庆。更有趣的是,近代特别是新中国,男女情感意识稍加开放的时期,割花又成为青年男女的定情信物。一双割花,也表达了一种爱的厚度,如果女孩子看上了谁,传统的羞涩保守观念是绝对不好直说的,偷偷地割一双鞋垫塞与男孩也便明了。

割花还曾鼓舞过士气,妇女们把对前线战士的期冀与祝福千针万线纳绣在其中。在中国的抗日以及解放战争中,它曾跟随红军战士翻山越岭、南征北战。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千千万万的青年妇女向战斗在前线的人民解放军寄去了成千上万的“割花”鞋垫。一双双割花也赋予战士勇气与信心奋勇杀敌,为我们带来了今天幸福的生活。

三、现代传承发展

割绣是个很耗费力气和时间的手工活,巧手完成一双精美鞋垫也得半个月左右。既然是手工艺品,自然会因为每个人的水平不同,纳制出来的鞋垫也不相同,甚至相差甚远。

随着商品意识在农村的日益深化,生活节奏的变快,这门曾为一代代五莲农家女自豪过的古朴手工艺,目前已面临着后继无人的濒危状态。21世纪的今天,生活、经济、文化、艺术的多元化,加剧了这门手工艺的逐步衰落。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一直以来,割花的普通性、实用性掩盖了它的文化属性,以至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为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叫好不叫座”的状况,让传统手工技艺“五莲割花”更好地传承和保护。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文化部门自2006年起即展开全县调查,寻访保护传承人,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提供良好的传承保护空间。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中至镇按照“以保护带动开发、以开发带动保护”的原则,对割花进行了市场调查并进行抢救保护性开发,以创业带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一方面从各村抢救搜集整理了1000余件传统割花作品,予以保护收藏。另一方面,参考传统割花图案,利用现代电脑技术绘制成图,组织群众按照图样进行纯手工加工制作,由企业定期定價收购。另一方面,在各村巡回举办培训班,传播割花艺术,走出了一条割花艺术传承之路。经过政府及民间组织的努力五莲割花正在得到保护,但它的发展依然令人担忧。

四、五莲割花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在政府的努力下五莲割花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问题。最重要的是继承人的问题并没有解决,五莲割花是一种物品更是一种技艺,它是以人的存在而存在的,如果没有掌握这种技艺的人不再存在,那么五莲割花也就成为了文物。尽管政府采取了措施,但要想使这种技艺能够更好传承与发展,这些是仅仅不够的。

就现在来看割花的实用价值依然是有的,但是割花由于程序复杂而成本较高,生活在现代的五莲人更喜欢廉价的工业鞋垫而放弃了繁琐复杂的割花鞋垫。没有经济效益是割花鞋垫没有继承人的重要原因,割花要想走出一条发展大道就必须创新。五莲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每年都会有上万的游客,利用这一点我们可以将割花鞋垫作为纪念品来销售,并附带着民间关于割花鞋垫的美好祝愿,当地人也可以将割花鞋垫作为馈赠亲朋好友的礼物。这样使割花鞋垫重新回到市场中来,一旦有了经济效益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去学习这项技艺,与此同时文化遗产继承人的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

参考文献:

[1]陈天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J].改革与战略,2006(05).

[2]张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保护[J].青海社会科学,2007(01).

猜你喜欢
历史渊源传承发展
高州民歌源流考
凤阳凤画艺术特色研究
中国共产党传承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和实践述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苗族鼓舞的传承及发展探讨
中国三弦与日本三味线的历史渊源探究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浅谈湖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甘肃清水县轩辕鼓舞的风格特征
浅谈东海吕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