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山水画创作中“因心造境”的体现

2016-10-21 14:07王珍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创作

王珍

摘 要:山水画的创作有三层境界,其一师法古人,其二师法自然,其三师法本心,师法古人和自然虽然很重要,但一味描摹古人和客观自然,终落工匠之格,使自己的绘画作品的整体格调下降,只有在师法古人和自然的基础上到师本心,才能高扬主体精神的山水画创作。但是从师法古人和自然到师法本心的过程中,需要画家艰苦长期的进行实践,这种实践就是艺术创造,它需要画家具有独特的感受和审美,概括、提炼生活素材,运用一定的艺术语言使自己的精神层面的审美意象物质化,这种审美意象物化的过程就体现了山水画创作的“因心造境”。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创作;因心造境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4-0154-01

一、“因心造境”的概念及其在传统国画作品中的体现

(一)“因心造境”的概念

“因心造境”在山水画中的体现,正如“心源”在老庄思想体系中的意义。写心是最高境界的中国山水画,如庄子所说:“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生活中画家见到的风景不能只看成为一种真实存在的感觉,站在自然的对面,要对自己内心的感受真实,达到自己感知力的敏锐,把自己内心有别于其他人的感受用笔墨进行强化,这样才能构筑并形成自己鲜明的绘画风格。

(二)传统国画中“因心造境”的体现

艺术家要想让自己的作品刺激到别人,首先要刺激到自己,然后通过因心造境的转化,使情与景会,意与象通,创作出好的作品。元代倪瓒创作山水画的方式便说明了这个过程。他的绘画风格是“因心造境,以简取胜”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绘画构图方式,对后世的绘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倪瓒把文人画主体的思想、心境以及内在情感的表现提到了首要位置,把儒、道、释三家的美学思想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了他特有的绘画风格,追求一种“写胸中逸气”的美学内涵。倪瓒把“因心造境”提到了首要地位,借此来反映文人画家的审美意趣,对元以后的文人画家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因心造境”在当代山水画创作过程中的体现

从艺术创作来说,因心造境是山水画作品具有感染力的源泉;是山水画存在和发展的所在;是山水画创作的主要因素;是推动山水画创作的关键力量。画家内心的感受通过创作来表现,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是内心审美意象的外在物化。画家的创作思想和创作形式都受内心的影响,正是由于画家不同时期人生阅历不同,内心感受不同,因此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呈现的表现形式也不同,由此可以看出山水画创作要忠于自己的内心情感。贾又福独创的山水画样式,为中国山水画做出突出贡献。他的山水画在使用艺术语言的方法上,和表现意象图式的特点上,都有他自己的独到之处,贾又福推崇“笔墨从心,物我通达”,强调“因心造境”他的这一绘画主张完美无缺的体现在他的不同时期的山水画作品中。

三、结语

通过上文对中国画创作过程中“因心造境”的初步探究,使我更加充分地了解了其对中国画创作的重要性。可以说中国画发展到今天是有其自身的脉络的,中国画创作要坚守中国画的美学规律,要以抓住中国画的本质和本色为主,注重画家内心感情的抒发。本文开头以阐述什么是“因心造境”引出下文,而后逐步分析其在不同时期中国画创作中的体现,即中国画创作审美再创造的过程,其中夹叙了有关对中国画“意”的认识,物象、意象的相互转化及其与笔墨的结合,中国画因心造境的观念及创作状态,写生与创作相结合的时代精神,以及中国画诗意的表现,充分说明了“因心造境”对中国画创作的重要性,从而辅助论点深化主题。我们在进行中国画创作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抒发自己的个性、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只有这样才能在当代立足,不被时间和历史抹刷,就像刘进安先生讲中国画的创新:“中国画的创作是来源于内心的,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描繪的越多,画面就越丰富,个性就越突出,创新也随之而来了”。画家应正确看待所看到的风景,认真分析理解,不能只停留在风景的表面,要使自己的绘画内容高于生活,传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培养一种独特的感知力,让自己的画作有区别于普通人的地方,培养自己独特的画风,让自己的绘画风格鲜明而具有特色。因此在创作山水画中,仅仅的得其形式,留在表象是不够的,必须 “因心造境”,将画家内心中的世界用笔墨挥洒而出。

参考文献:

[1]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1).

[2]宗白华.中国意境之诞生[M].北京: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0).

[3]朱良志.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4]陈师曾.中国绘画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蒲震元.中国艺术意境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中国山水画创作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Jazz
小艺术家大创作
禅宗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
中国山水画中线条的民族性
“留白”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中国山水画对景创作教学探析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