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异同

2016-10-21 14:07史景宵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笔墨审美

史景宵

摘 要: 中国书法与绘画的产生和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本文主要从书画艺术的共同的历史起源,共同的用笔技巧,共同的表现方式,更重要是两者有着共同的艺术意境的追求和共同的审美要求进行浅析。

关键词:书画同源;笔墨;艺术意境;审美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4-0168-01

中国书法它是用毛笔书写汉字并具有审美惯性的艺术形式。书法堪称中国的“第四宗教”,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仪式感和大众参与性,主要讲执笔方法、运笔笔法、笔画技巧、结构规则、分布章法等方法。靠毛笔运动的灵活多变和墨的“五色”在纸面上形成有意味的黑白构成。如执笔以指实掌虚为原则,外实如莲花半开,内虚可容蛋,五指齐力,执笔不可过指节,一过指节,即板滞不能自如;用笔要中锋铺毫,理解为锋正,而非管正;笔画要圆满生动;间架结构要和谐,前呼后应;布局错落有致,且疏密有别,全章贯气等等。毛笔是书法家情感的延伸,用笔的急缓顿挫都受书法家情感的驱使,书法作品是其情感的流露与情绪的表达。所以书法是一种表现性的艺术,是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它伴随着汉字的产生和发展一直延续发展到现在,经过历代多位书法名家的思考和创新,形成了今天风格各异的书体,成为中国历史的宝贵财富。

中国绘画也是靠毛笔来表现的中国的绘画艺术,绘画艺术是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绘画技术来表现人们内心的想法,通过一些画面来表现不同的人生观念、价值观以及世界觀,绘画是以其特有的笔墨运用技巧作为传情达意的表现手段。以点、线、面相结合法则来描绘物体的形状特征、骨法、纹理结构、明暗效果以及情感神韵。中国的绘画在世界绘画的领域中有自己的特色,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在绘画之前做到“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的创作意境,获取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

可是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到底有哪些相同点呢。

首先,中国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的共同的历史起源。文字起源于周代,商周时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大量的图画文字,有着一定的绘画因素和表现范围。之后唐代的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卷—“叙画之源流”中,第一次从理论上阐述了书画同源:在造字之时,书画同体而未分,书(文字)、画的区分来自目的的不同。文字的作用在于传达意义,绘画的作用在于表现形象,字学六体中的鸟书也就是画。造字有六种方式,其中“象形”就是画的意思,因此,书与画本是异名而同体的事物。后来,绘画与文字分离使得绘画的作用得以很好的发展,绘画的形象作用远远超过了文字的描述。

其次,书法和绘画就有着共同的使用工具和使用技巧。中国书法和绘画都离不开中国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都是靠毛笔在宣纸上的运动进行表现的。在使用技法上笔墨是中国书画的精神和灵魂,不同的运笔和墨色使画面具有不同的生活情趣和气韵。中国书法和绘画在用笔和章法的错落处理上如同如出一辙。两者都是用线条的变化来传达力度,用形传情感,讲究线条与墨点的连贯、变化与统一。同时讲究手、眼睛和心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和谐的协调配合可以画出具备形式美、拙重美、厚度感与节奏感的画面。

再次,笔墨是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的主要表现形式。中国书画在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上,基本是以笔墨和物象结构作为明显的形态特征,以求在笔墨和气韵中寄寓画家各自的个性,一方面崇尚追求具有书卷气和中国意趣,另一方面又追求具有浓重金石气特质。书法的骨法用笔是中国绘画的主要语言,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就是中国绘画造型的语言。画面中没有了书法用笔就很难画好中国画,因此,中国绘画本身具备较为浓厚的书法趣味,中国绘画的线条、墨韵,处处透露着抽象之美,流露出独立的审美价值。中国书画的笔墨不只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载体,就是“书画同源”。

最后,中国书法和绘画有着共同的审美和意境追求。两者在创作技巧上各有侧重点,但两者最终追求的意境却都是相通的。书法家将自己的情感和境界寄托在所书写字的线条变化和总体构图之上,绘画同样注重将情感借助画中的线条和构图的寓意来表现,例如张旭的草书,不但用字来表现自己的感情世界,也表现了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这些形象在他的书法里不是事物的刻画,而是情景交融的“意境”。因此中国的书法艺术与绘画艺术的追求,不仅在于其形式的美,更在于其蕴含的抒情的艺术意境。书画同源在一定意义上即是书画所追求的艺术意境同源。

中国书法与绘画的艺术追求,不仅在于其形式美,更不是停留于表面的表现形式和笔墨运用上的同源性,确在于其蕴含抒情的艺术意境。也就是说,“书画同源”的“源”字,深入到了中国书法与绘画艺术的神髓之中,具有相同的神髓、意境之源。传统中国画从“以形写神”、“遗貌取神”而成为表现“意象”的造型艺术,最终的目的并不在于形、貌,而在于神与韵。中国书法与绘画不仅仅是记录事物的工具,更是成为人们表达思想、抒发胸臆、宣泄情感的艺术。它们更是因为作者的感情投入成为了作者的人生写照,有了更高一层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继儒.中国书画全书[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

[2]潘运告.晚清书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

[3]潘运告.明代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4]张岚. 试论“书画同源”的局限性[J].文学界(理论版),2011(08).

猜你喜欢
笔墨审美
笔墨丹青绘晚霞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笔墨厨神
湖光山色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