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博物馆展列评估方案的思考

2016-10-21 14:36吴家强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陈列展览评估博物馆

吴家强

摘 要:博物馆陈列展览评估能更好的促进博物馆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升陈列展览质量,对于提升博物館的陈列展示、社会服务和科学研究功能,保护和继承优秀文化和自然遗产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在论述我国陈列展览评估体系构成要素的基础上,试图构建博物馆陈列展览评估体系,试提出一个合理的展陈评估方案,可供参考。

关键词:博物馆;陈列展览;评估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4-0182-01

一、陈列展览评估体系的构成要素

美国博物馆界通常将展览的评估体系分为:前期评估、过程评估以及总结性评估三个部分,前期评估对应展览筹备过程中对选题可行性、目标观众、预期影响等各方面的评估;过程评估对应展览策划、施工过程中来自专家、设计团队本身以及受邀观众的建议;总结性评估则是关于展览开放后是否会产生出预期效果的评判。在此体系中,评估发生于展览的前期、中期以及后期三个阶段,但从现实经验来看,“这并不意味着展览评估在实践中已为博物馆所普遍采用,绝大多数陈列展览在其筹备过程中尚无任何评估过程的投入”,实践上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它们需要更多财政、时间等方面的投入,所以造成了实现这些研究的困难”。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评估研究指的是结果评估,即确定一项社会干预是否产生出预期的结果。然而,作为强化陈列展览的有效性和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尽管评估尤其是前期评估和过程评估存在诸多困难,但我们仍然坚持和提倡让评估贯穿于展览全过程的观点。

二、前期评估体系的构建

在陈列展览的筹备阶段,也即前期准备阶段,最需要评估的方面包括陈列展览选题的可行性以及陈列展览目标观众的需求判断。当然,二者是相互交织的过程,陈列展览的选题直接决定其可能存在的目标观众。为了方便陈述,我们假设二者是互为独立的过程,并将它们各自作为两个不同的阶段进行评估。但与此同时,在各自的指标设计时,二者又同时互为变量。

(一)关于陈列展览选题的可行性问题

陈列展览选题的可行性问题作为前期评估体系中的第一个概念维度,其下可设诸如可用文物、运作经费、观众意见、个性与特色等基本变量,同时每一变量又可继续操作化为多项具体指标,并最终以指数的形式呈现评估结果。对这一概念维度的测量,可使用结构性的定量评估,也可使用非结构性的定性评估。在结构性的定量评估中,我们首先要制定的是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此结构参照一般模型而建,具体变量和具体指标依实际情况增减。对于陈列展览选题的可行性问题而言,首先要判断的是否有足够的馆藏文物或是否能征集、借用到必要的展品;其次,要考虑所选题目得到经费支持的可行性有多大,选题的大小直接影响经费开支的多少;再者,选题是否为观众所喜爱和期待,亦是初期应该加以考虑的问题;最后,选题是否能体现出区域、民族、馆藏的个性和特色也是值得推敲的方面。

(二)关于陈列展览目标观众的需求测试

在以上陈列展览选题的可行性测评中,观众是否支持选题已被列入考察的范围之内,但对这一问题的了解并不足以深入地把握目标观众的真正需求,然而对这一问题的把握又与展览的内容、形式设计紧密相关。因此,在陈列展览的筹备阶段,进行专项的观众需求评估非常重要。由于观众需求具有极强的主观性,而结构性的定量评估由于预设问题和答案有限,难以挖掘深度材料,因此对于此类问题的评估建议使用定性评估,并且为了提高评估过程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最好能使用半结构式的定性评估方法,而不建议使用完全开放无结构的访谈方式。

半结构式定性评估的具体做法是:将与评估问题有关的具体项目列出,作为一份概要式的访谈提纲,设计人员根据这份访谈提纲对受访观众即可能的目标观众进行提问。在此过程中,设计人员可根据受访人员的回答随机作进一步提问,无需严格按照提纲顺序进行,但整个访谈过程需全部回答提纲上的问题。在此类方法的运用上,深入地拓展和延伸尤为可贵。最终,设计人员将这份大纲的答案中去分析和总结受访人员的观点、态度和建议。

三、过程评估体系的构建

过程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在展览策划、施工过程中吸取来自专家、设计团队本身以及受邀观众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对展陈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修正、完善。所评估的内容主要为陈列展览的内容设计方案、形式设计方案以及形式设计具体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一)来自专家的评估

专家评估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在内容设计方案、形式设计方案专家评审会上提出评审意见;二是在施工制作、布展过程中通过参与观察直接提出评估意见。

(二)来自设计团队的自我评估

如果说策划、设计、实施一个陈列展览对于研究设计人员而言是一个创造艺术的过程的话,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所取得的成果是否符合设计人员最初的构想?是否达到设计人员心目中最理想的效果?如果没有实现最初的构想或者没有达到最理想的效果,那么影响目的实现的因素是哪些?在这些因素中,哪些因素是直接影响,哪些是间接影响?这些因素与所取得的成果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这些都是需要评估的内容之一。

(三)来自受邀观众的评估

受邀观众的评估可以放在陈列内容设计方案、形式设计方案的评审阶段,或者放在施工制作乃至布展、预展阶段。从现实情况看,在预展阶段实施受邀观众评估的可行性较大。此时陈列展览已经作为成果呈现在观众面前,观众的直接体验所获得的感受将使得评估更具有针对性。

来自受邀观众的评估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受邀观众在体验过程中对陈列展览的直接评价;二是研究人员通过对受邀观众参观过程的行为观察所获得的信息反馈。研究人员可以将受邀观众分成两组,一组发给需要评估的项目清单,要求受邀观众按照清单进行一一评审;另一组不发项目清单,只要求他们按照个人意愿随意参观展览,期间研究人员会对受邀观众进行行为观察,为了保证观察效果,研究人员的观察行为将对受邀观众保密,尽管这会涉及伦理问题,但却是获取真实数据所难以避免的方面。当然,对于第二组观众,研究人员仍可以在他们参观结束后对其进行访谈式调查,以获取更多的信息,访谈的大致内容可以参照第一组受邀观众的项目清单进行。

针对第一组受邀观众的项目清单可大致如下:(1)導览标识是否醒目明确;(2)展览信息传达是否通畅;(3)展览环境氛围是否舒适宜人。针对第二组受邀观众,研究人员对其不设定要求,在其自然参观展览的场景中进行行为观察。从其领票进入展厅起,便开始成为研究者的研究对象。观察的起点始于:该受邀观众是从入口处还是从出口处进入展厅?这一点可以判断我们的导览标识是否醒目明确,同时也是判断我们是否有必要设置更为明显的标识以告诉观众从入口处开始参观的重要性。当受邀观众顺利从入口处进入展厅以后,其对展览前言、各展区标题的关注程度也是研究人员必须记录的信息,这是检查前言、标题能否起到导览作用的重要基点。

四、总结性评估体系的构建

总结性评估即对展览开放后是否会产生出预期效果的评判。预期效果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方向通往展览的社会效益,另一个方向通往展览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主要指展览在整个社会范围内产生的影响,它包括展览为受众提供知识量的多少、整个社会对展览的关注程度、展览的影响力等;经济效益主要指展览为博物馆事业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展览经济收入的指标也是衡量展览成败的重要指数。”因此,对陈列展览的总结性评估也应分为两个主要方面,即对展览实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分别评估。

五、结语

终上所述,开展博物馆陈列展览评估工作,对于增强博物馆和公众之间的沟通,对于提升博物馆陈列展示质量,繁荣中国特色的社会文化,彰显博物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作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从博物馆展览评估体系构建要素出发,结合国际博物馆界展览评估理论与实践,提出构建博物馆陈列展览评估体系的方案,包括陈列展览选题的可行性以及陈列展览目标观众的需求判断的前期评估体系,专家评估、设计团队的自我评估以及受邀观众的评估相结合的过程评估体系的构建,对展览实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分别评估的总结性评估体系构建,目的在于评判展览在整个社会范围内产生的影响以及展览为博物馆事业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以期对我国博物馆展览评估工作之完善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李林.试论原创性展览观众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博物馆,2013(02).

[2]张锐,范思梅.青岛技术博物馆陈列展览初探[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

猜你喜欢
陈列展览评估博物馆
博物馆
地方立法后评估刍议
评估社会组织评估:元评估理论的探索性应用
360度绩效评估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探析
如何利用多媒体提高陈列展览的质量
浅谈刘青霞故居纪念馆陈列展览的教育功能
基层博物馆陈列展览管理问题及对策
浅谈博物馆陈列展览要“以人为本”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