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形式和特点

2016-10-21 14:36范文晶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群众文化特点改革

范文晶

摘 要:新世纪以来,政治、经济发生了新的世纪性跨越,社会文化尤其是群众文化出现了新的变化、新的挑战和新的转机。广大人民群众思想观念更新,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有着富而思乐的迫切愿望,渴望文化生活更加活跃,积极参与的意识浓厚。群众文化要有时代的特征,要在新形势下建设符合时代需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满足广大人民文化需求的新文化网络和格局。如今,文化工作亟需要认真地改革,从体制上、格局上、队伍上都要以适应的角度进行调整和规划。

关键词:群众文化;特点;改革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4-0196-01

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对精神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群众文化作为与广大人民群众关系最密切的社会活动,不断的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利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

近年来,文化部门主办、社会各阶层合办联办的群众文化活动适应了时代的需要,积极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发挥了有利的作用。这些活动依据地方特色,结合了群众的爱好与意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新颖的内容,形象地展示文化特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提高以后,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变化,潜在的文化需求在一定条件下会迸发出来。人民群众渴望文化生活的欲望更加迫切,群众性的、群体性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形成新的文化动态。如乡土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家庭文化都各自发挥着本能的特有作用。这些文化都有着品位高尚、活动自如、积极向上的特色,活跃在人民群众之中,成为群体文化。由此社会行业文化兴起的小剧场、曲艺厅、票友会、歌舞厅、练歌厅、音乐茶座、游艺厅、台球厅、老年活动站等等,文化个体经营也都隶属于群众文化范畴。以行业的特点为广大人民服务,活跃了社会文化,使群众在闲余之时得到娱乐。

广大人民群众在公园、广场上兴起的秧歌队、青年交谊舞、戏曲演唱等等,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群众性活动,是一支庞大的活动群体,其活动内容丰富,开展的形势也多种多样,在这些活动项目中,广场民族健身舞最受大家的欢迎,参与的人数最多,在闪烁的霓虹灯下,人们翩翩起舞,形成一道群众文化的亮丽风景。这些民族舞蹈大多是集体舞,集自娱自乐和健身于一体。这些广场民族舞蹈,不仅给舞者带来了身心的愉,也掀起了群众文化的热潮,参加活动的人数多,阶层面广,老中青文艺爱好者都在积极踊跃地参加。这些群众通过各类活动平衡了自己的精神情绪,锻炼了身体,提高了政治艺术素质,得到了自我安慰。他们还以极大的热情出资制服装,买道具,丰富活动内容,并很认真地遵守活动纪律,坚持经常性地参加活动,而且,还起到为社会服务的作用,如秧歌群体与企业联姻,做广告宣传,为企事业单位演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并给企业振兴发展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个在社会上颇有影响的文艺活动群体,这个群体具有群众性、凝聚性、广泛性。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兴起,坚持不懈地活动,社会效果又很显著,形成了群众大文化的网络格局,活跃在社会各阶层,受到了社会的欢迎和赞许,代表了群众文化深入发展的新特点。

从发展趋势看,专业辅导与群众活动的距离在不断地拉近。群众自发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队伍不断地扩大,给文化辅导工作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基础。摆在文化主管部门面前的任务是抓住机遇,掌握脉搏,高度重视,积极指导,热心服务。文化艺术辅导部门要选派思想性强,业务水平高,热心于辅导的文化干部深入群众中去认真地做好辅导工作。提高活动群体的整体水平,使其在活动上不断升华。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培养广大群众的参与意识,使群体队伍不断扩大,巩固活动成果。在活动内容上做到经常不断地充实,形式上要不断翻新,水平上通过辅导使之不断地提高,达到从质到量有一定的高度。辅导干部既是他们的老师又是他们的朋友,辅导上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尊重群众的特长,又要发挥本身的水平,还要耐心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这样,才能使群体活动持之以恒,保证群体活动的巩固和发展。

群众文化具有大众性、娱乐性、广泛性的特征,群体活动蓬勃发展标志着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说明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等重要关系。尤其是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当前,群众文化大格局的形成,包括戏剧、曲艺、歌舞在内的各种形式,展示出来的丰富多彩的特点,体现了时代的主旋律,繁荣了社会文化。为使群众文化工作顺利健康地向前发展,畅通无阻,政府的有关部门要加強管理,紧密配合,对社会上存在的“黄、赌、毒”要进行严厉打击。要向广大人民群众做好宣传工作,使人民群众树立法制观念,加强法律意识。并且,要依法规范文化行业,依法做好经营,保障社会的和谐,促进社会的文明。

参考文献:

[1]朱萍,孙连红.城市群众文化的发展趋向[J].理论观察,2007(06).

[2]许大文,杨秀礼.谫论群众文化品牌的建设[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04).

[3]石慧.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功能与建设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5).

猜你喜欢
群众文化特点改革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相关思考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