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负迁移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2016-10-21 16:32杨倩刘章桔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语用能力英语教学

杨倩 刘章桔

摘 要:为了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英语教学不仅应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更应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通过分析语用负迁移的种类和原因,旨在提出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的方法,并强调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语用负迁移;语用能力;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4-0263-01

英语学习者在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有时会借助于母语的语言规则来表达思想,产生一种语言迁移现象。根据对交际的作用,语用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语用负迁移指英语学习者在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时套用母语语用规则而造成的语用失误现象。

一、负迁移产生的原因

跨文化交际中负迁移产生的原因较多。从学习者角度来看,语言能力不过关是其一,主要体現在使用语言的准确性上。语言能力是保证正确使用语言的基础,语言能力的欠缺会导致交际失误。第二,学习者语用能力不过关,主要体现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语言的合适性。由这种导致的负迁移主要是由母语干扰,错误地将母语表达方式套用到英语学习中去,在交际中造成负迁移。第三,两种文化的差异所致,不同的民族文化习惯会直接影响语言的使用,所以,如果不了解双方的文化差异,就会容易出现负迁移,从而造成交际失误。负迁移产生还有一个原因是英语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语言形式上,只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所以,学生在交际中错误地将母语表达方式套到英语中去,这样也会导致交际失误。

二、语用负迁移的分类

根据Kasper的语用学分类理论,语用负迁移可以分为语用语言负迁移和社交语用负迁移。前者主要产生于句法、词汇形式上的“对等”迁移和言语策略的负迁移,后者主要涉及到社会习俗和价值观的差异。

1.语用语言负迁移。英语学习者将母语的句式套用于目的语,尽管语言的表层结构没有变,但是相同的表层结构在不同的语言之中有不同的作用。比如,美国人在谈话后告别的时候会说“We must have lunch together next time. ” (我们一定要找个时间吃顿饭)。而非英语国家的人会把这样的告别当作邀请,事实上,美国人的这句话和“See you!”“Goodbye!”没有区别,只是告别的客套话而已。

2.社交语用负迁移。社交语用负迁移指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差异,导致语言形式选择上的迁移。例如,我们在受到别人恭维时会用“哪里,哪里”、“过奖,过奖”、“惭愧,惭愧”等作为回应,表示谦虚和礼貌。如果把这种表达方式用到英语中去,如“You flatter me.”或是“I feel ashamed.”就是典型的社交语用负迁移表现,可能造成交际的失误。

三、语用负迁移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英语学习者只意识到语用差异的存在是不够的,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手段来引导学生习得跨文化的语用特征,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克服学生的文化错误,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树立人才培养中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英语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跨文化交际的人才,因此,英语教学从课内到课外,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实施,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使学生了解英语的社会文化,从而使学生能准确把握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语言。

2.加强文化教学。事实上,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所占的地位很低,英语教学仅局限于语言形式和结构。语言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随着社会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发展,纯粹的语言教学是不够的。因此,要避免学生在交际中的失误,英语教学必须加强文化教学,注重文化的渗入,不仅要教授语音、语法和词汇,掌握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而且要让学生了解英语的社会文化,使他们在交际中避免或减少负迁移。

3.改善认知环境。要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和交际能力,教师必须设计好各类适合学习者认知水平、有助于提高交际能力的任务型活动,提供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和语用知识的机会,在实践中培养语用能力。比如英语报告、英语演讲、英语辩论、角色扮演等,这些活动都提供了一个真实、自然并能促成思想和语言交流的情景。以“角色扮演”为例,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时间、场合选择得体的语言,从而提高语言使用的得体性,真正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四、结语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不断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语用意识及跨文化意识,使他们对英语及母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具有敏锐的识别能力,正确地使用目的语言,减少母语文化的干扰,防止和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负迁移。

参考文献:

[1]Kasper·G.Pragmatic Transfer[J].Second Language Research,1992.

[2]Leech·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

[3]Ruben·D.“Assessing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for Intercultural Adaptation”[J].In Group and Organizational Studies,1976.

[4]何自然.语用学和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语用能力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将“课程思政”融于小学英语教学实践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设计——词汇教学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的社交语用失误及其对策
英语教学中学生语用能力培养之我见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论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