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视觉田野考察研究方法

2016-10-21 16:32孙娇丽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5期

孙娇丽

摘 要:田野考察研究方法可透过田野资料的收集和记录,构架出新的研究体系和理论基础。田野考察工作是正确认识研究对象内容、形式、规律的重要途径。田野考察研究方式的基本特征是强调“实地”,即研究者一定要深人到所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去。本文结合田野考察第一手资料对田野考察、视觉田野工作调查的技术方法、田野调查的内容、田野考察中的摄影、进行了初步的介绍。

关键词:田野考察;视觉研究;视觉田野方法;田野工作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4-0275-01

田野考察即“直接观察法”的实践与应用是来自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论。田野考察通过走向田野与社会,获得一手资料,建立、理解文献和解读史实,扩大研究范围和新学术思想的基础条件。田野工作方法是艺术人类学区别于一般艺术学理论研究的唯一组成要素。田野工作远不止是一种工作方法,它已经成为艺术人类学知识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要理解视觉研究这门学科,首先就要理解视觉的田野工作方法。

一、视觉田野工作调查的技术方法

田野工作的方法,即视觉田野方法,视觉田野方法如从研究主体来进行划分,大致可分为观察式视觉研究,协同式视觉研究,主体式视觉研究。观察式视觉研究,主要是指以研究者为主体,使用视觉方法进行的参与式观察研究如视觉民族志及其派生出来的视频观察。

协同式视觉研究,这一研究方法需要由研究者与参与者协同完成,并使用视觉研究的各种手段,如视频访谈。视频旅游等。在这类研究中,研究者并不像传统的研究那样,将参与研究者视为研究对象与客体,而视为与自己共同完成研究的研究参与者与协作组。主体式视觉研究,在研究中由研究参与者自己作为行动主体制作出视觉材料进行研究,如视频日记,发声影像等。

二、田野调查的内容

田野调查的内容首先要根据调查对象而定,不同的对象,调查的内容有所不同,对所调查的历史、现状、存在的问题,三大类进行调查。包括传统文化、历史、人物、事件、现象等。(1)精神文化:包括宗教信仰、传统文化、民间神话传说、说唱艺术等;(2)物质文化:劳动生产工具、建筑工艺、金属冶炼、加工艺术、雕刻等等;(3)民俗文化:民间音乐、舞蹈、服饰、婚俗风情、丧葬文化等;(4)自然科学文化:科技、天文、历算、医学等;(5)生态环境——高原植物,野生动物、金、银矿产资源等。

三、实例

一方水土一方民俗,一方民俗涵养一方文化,这便是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奇葩。此次为期十三天的考察,我们到上海参观了上海博物馆、中国蓝印花布馆、田子坊、中华文化宫,到苏州参观了留园、拙政园、狮子林、苏州民俗馆,苏州博物馆新馆、虎丘、天都扇厂、山塘街、光福镇 舟山村核雕、到无锡参观了中国泥人博物馆、惠山古镇、到南京参观了南京夫子庙、南京博物院、南京云锦博物馆等地方。

第一站到达了上海,我们参观了上海博物馆,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博物馆的建筑特色,从远处的天桥上看过去,上海博物馆造型独特,像一个巨大的铜鼎坐落在绿树丛中,设计师还特别给这个博物馆起了个“天圆地方”的雅号,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展示了一种天地均衡之美。在中国古代玉器馆内,现代化的光导纤维照明和独特的底座设计,使一件件的古玉器突显晶莹润泽的气色,图案纹饰更是纤毫毕現,体现出中国古代玉器文化高贵典雅、巧夺天工的艺术特征。

到达苏州,我们参观了苏州博物馆新馆。

苏州博物馆新馆以自己鲜明的空间特征和独树一帜的结构将现代与传统完美结合,塑造出一个立足现代审美的新中式园林空间。既有传统的元素,但在形式上又有一定的创新的这种设计印象极深。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十分协调。

以前曾经听说过核雕,那只是玩赏和收藏的珍品。这次考察走进了光福镇舟山村,才让我惊讶之余,开始关注起那门在橄榄核上创造的艺术。这次田野考察,郭导师带领我们研究生来到了宋水官大师的工作室,非常有幸的遇到了他,我们进行亲切的交谈,宋水官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核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是舟山核雕第三代传人,从事核雕已有40余年,给我们展示了他的作品,《核中天地》视频里介绍了大师的核雕作品上过太空。他的作品雕工细腻,生动灵活,栩栩如生。《罗汉》作品深得同行们一致称赞。

最后一站,我们参观了南京博物院,进入云锦陈列厅,就被精美的云锦惊呆了。威严富贵的龙袍最抢眼,龙袍宽大而又大气,仿佛金龙在保护龙袍。南京云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因其绚丽多姿,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至今已有1580年历史。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品贡品,公认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

视觉研究强调从田野调查入手,聚焦艺术活动中生命个体的主动性表达,剖析艺术象征符号,揭示生活世界的整体性。可以说,田野调查为视觉研究提供了“活”的艺术个案,同时激发了研究者的积极性。田野考察的现实意义:主要是发掘民族文化的文化内涵、弘扬和继承民族的传统文化。这不仅仅是了解各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而且通过视觉田野考察还可以提高研究者自身的文化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贾德清.审美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