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创意表现方法的课程研究
——以同构为例

2016-10-22 05:21佘慧莉李林森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共用同构局部

佘慧莉,李林森,佘 俊

(1.安徽工业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2.北京师范大学芜湖附校,安徽 芜湖 241080)

图形创意表现方法的课程研究
——以同构为例

佘慧莉1,李林森1,佘俊2

(1.安徽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02;2.北京师范大学芜湖附校,安徽芜湖241080)

针对复杂繁多的图形创意表现方法,探讨简明扼要的教学设计思路,通过对形象在空间中位置的划分探讨图形创意表现的规律;以同构图形为例,总结出同构的三种表现方法:共用轮廓法、局部同构法和完全同构法,并对其中较为复杂的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究,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从浅入深的了解和消化,促进图形创意课程内容的有效传达.

图形创意;同构图形

著名创意大师霍尔格.马蒂斯说:“一副好的广告,应该是靠图形语言而不是靠文字来注解说明”,在当今时代,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图形创意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示出设计师的智慧和创造能力,这是文字所无法替代的.作为设计专业必修课程,图形创意已然成为视觉传达专业从基础课程搭建到专业课程的坚实桥梁,通过课程教学中图形的起源发展、设计原则和思维、创意表现及应用等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对图形创意的概念有了逐渐清晰的认识,在进行具体的实训后,提高了学生形成自己的创意方法和理念,开阔了审美视野,并为以后的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科技的发展,教育的进步,使得知识在各个领域中迅速增长,然而面对变化不大的图形创意教学时间,如何更加科学的调整教学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快读进入状态,并能吸收更多的内容,锻炼更多的设计能力,以便为后续的专业课打下基础,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目前而言,图形创意课程有几个方面的特征,

1 课程内容繁多

《图形创意》课程内容繁多,主要可概括三个方面:一是图形的特征及概念,二是图形创意的思维及表现方式,三是图形创意的应用,其中第二部分的内容是整个课程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第二部分中图创表现方法内容多样繁杂,又不易区分,怎样通过合理的课程教学让学生有效地、准确地理解课程内容,个性化地传达自己的审美取向和创意思想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也只有在课程内容编排上科学有效,才有可能取得更好效果.

2 概念容易混淆

图形的表现涉及到具体的创作,如果概念混淆极易造成学生在理解上的混乱,不利于后期创作.教师常使用的教材中,不乏一些优秀的教材,如林家阳教授所著《图形创意与联想》、魏洁教授编著的《图形创意》等针对图形创意的思维培养、实践训练都相当经典.但笔者在具体的教学中发现一些问题,针对图形创意表现方式这一重要章节,很多教材所述内容不尽相同,如其中一个常见的表现形式“同构图形”,同构图形在创作表现上通过形象之间的奇妙相遇形成了新的排列方式,产生新的空间容量和思维延续.但在具体方法上容易混淆,如一些教材中分为异形同构、异质同构和置换同构,还有些教材划分为同质同构、光影同构、矛盾空间同构、相似意或者相似形的同构等等,这给学生的对概念的理解和辨别带来相当大的困难,不利于后期的创作实践.这种情况在图形创意教学中常见.本文根据多年的图形创意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简洁有效,由浅入深的的教学方法,在图形创意表现方法的具体课程内容上,采用一看,二讲、三分析的教学模式,教学主线遵循“一个定义、三个分析、三个结论”,配合多媒体教学,采用引导式、启发式及问题式等教学方法,将图形创意众多的表现方式一一分解、寻找规律,再整合内容,将图形创意表现方式合理划分,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内容,调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3 课程相互衔接

由于专业设置不同,大多数设计课程以分段集中教学为主,课程相对集中,但训练同时也相对独立,容易导致学生将不同的课程理解成不太相关的独立知识点,这往往会与教师的初衷大相径庭.知识在传授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由点到面、由浅入深,才可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创作,图形创意是建立在前期课程基础的,当然在课程的讲授中如果能尽量联系到前期课程学过的知识点,学生的接受程度更高.图形创意的课程应当融合前期的图案、构成课程,将三门课程即联系又区别开来.

4 探索图创的形象规律

图形创意本意而言,是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图形经过一定的形式构成和规律性变化,赋予图形本身更深刻的寓意,它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在意义上,相比图案而言,她更加侧重于视觉信息的传达,以传达思想和观念为目标.而在具体表现上,他们其实是两种或者以上的形象的相遇后产生的图形魅力,引发的图形联想.

就形象本身而言,形与形在相遇后会产生几种变化,如下图,分离:指的是形象之间本身不接触且有一定距离,可在平面空间中呈现各自的形态;相切:共用图形的某部分轮廓并由此形成新的形象;相交:一个形象与另一个形象的相互交集,这种图形的相遇相对复杂多样,呈现多种变化,有时形象之间可以前后层次化产生交叠,有时形象之间可在统一与一个平面,联合成新的形象,另外在相交过程中,为了图形的创意表现,隐去相互交叠的部分或者不相叠的部分,或两形相减,保留了被减缺后的剩余形象使图形更具创意.相交的形象由于在位置上变化较大,故相比形象之间的完全重叠,更具表现空间,但无论与否,形象之间组合而成的形体的变化是无限的,因而图形的表现也是无限的,当完全未能预料的图形出现时,隐藏在背后的寓意方能显现出来.

通常创意图形被认为是感性的,难以捉摸的,但在创作中和教学中往往能发现一些规律,这些规律会引导我们不断的学习优秀的形态组织方法和创造方法,同时也能在实践中不断归纳总结,力求开创出新的表现.

5 同构图形表现方法的传达思路

本文以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方法为例,通过形象相遇的研究结果整合课程内容,尝试着巩固以往的知识点,总结图形位置规律、发散图形的表达方式,以期使学生更快的了解图形创作的表现方式,为后续的创作带了便利,争取更多实践时间.

同构图形是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图形通过共用、嫁接等方式将其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图形,并传达出一个新意义.同构图形其实是两种视觉形象相互构筑的结果,从形态上可以同质或者易质,在范围上可以全部同构也可以局部同构.由于同构的图形形象是以客观的物象为参考依据的,故而在表现手法上可看做某个形象与另外一个形象构成的一个复合图形,使得两个不相干的事物在想象的空间能够相融为一个整体,成为统一且具创造性的设计图形,根据对图形形象分析,结合课堂实际,作者归纳出较为简易的同构创作方法,具体如下:

(1)共用轮廓法:利用形象的轮廓联合,可将两个不合逻辑的形象通过其轮廓的相近性非现实地的、有机的放置在一起,构成统一的空间关系,传达出某种特定的信息,从而创造出新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形象的联合,产生复合性的传达意念,使得图形本身的设计思维得到扩展,如借鉴此方法设计出的《第六届中国艺术节》的海报招贴成为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视觉设计大赛的金奖作品.手势“六”的外轮廓与龙的造型结合,一目了然的反应了大赛的主题——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图1).再如著名政治海报设计师雷又西的作品,主题《反对种族歧视》,通过将脚底和人脸轮廓的共用方法,叙述了代表白人的脚将黑人的脸踩到了脚底下的情形,形象的反映了种族歧视的现象.脸与脚本身就不在一个位置上,设计师通过两者轮廓的相近将两种人非现实的联系成一个整体构成了这样一张精彩绝伦的海报作品(图2).

图1 

图2 

(2)局部同构法:利用形象的相交现象,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形象共用一个局部图形的构成方法,以传递出新的意义.在表现手法上,形象的相交手法变化较多,具体课程中可将根据图形中形象相遇后的具体情况,可将局部同构延伸出两种表现形式:形象完全保留和局部形象消失:形象完全保留是指将两种形象共用局部后产生一种新的形象,图(2)中A和B是为两个形象,C为形象共用的局部,当组成新的形象后,A和B的原有形象仍然保留;局部形象消失是指两种图形共用局部后产生一种新的形象,图(3)A和B是为两个形象,C为共用的局部,当组成新的形象后,其中一个形象的重要部分消失.

图3 

图4 

图5 

图6 

MAX-shoes的创意,采用局部同构中局部形象保留的手法,结合了鞋口和惊喜后长大嘴巴的外形进行局部同构,保留了人物A和产品B的本身外形,形象的传达了“让进来的每一个顾客都有惊喜”广告诉求(图4).方便面的创意:采用局部同构中局部形象消失手法头发与方便面结合,一条方便面变成了头绳,表现了方便面韧性好,因为足够有弹性,所以绑得住(图5).

(3)完全同构法:相对于形象相交复杂化,形象完全重叠相对单纯,在具体表现中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形象组成一个完整图形,但在创作中,不难发现形象的复杂性,因形象具有各自的形态特征和材质特征,故而在形象的完整结合中将长生多样变化,一是形象在形态表现基于形态的完整同构,而是基于质地之美的形象完整嫁接,如福特汽车与传统服饰的整体同构,讲服饰的材质美感完美的嫁接到车身上,表现出汽车品牌新年新气象的理念.(图6)

小结:同构的图形在创作表现上既反应一定的空间,保持画面的叙述性,又包含着认识和联想的双重意义,其创作的意图通过形象之间的奇妙相遇形成了新的排列方式,长生新的空间容量和思维延续.所以在图形创作中,其目的还是在于图形表现后所衍伸的意义性,实际操作中教师需要提醒学生关注图形之间的共有特征,注意图形之间的自然过渡,并需提炼图形的象征意义.本文在现有的教材中,仅针对复杂繁多的图形创意表现方法,探讨简明扼要的教学设计思路,通过对形象在空间中的位置划分一种分析归纳出图形创意在艺术表现上的某种规律,试图以同构图形为例,结合形象的不同表现,总结出同构图形的三种不同表现形式:共用轮廓、局部同构和完全同构,并对其较为复杂的形象关系进行深入的探究,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从浅入深的了解和消化.在具体课程中教师可将板书与多媒体有效结合,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大量的图例和图标的方式阐述问题,开始通过设问来引起学生兴趣,由浅入深对同构图形的定义、同构图形的类型进行分析,使得学生了解并掌握同构图形的表现方式.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前期课程的知识点思考本节内容,这是设计专业需要培养的重要能力.整个教学理论联系实际,通过采用一个案例引入一个知识点,多个案例巩固知识点的方式对同构的概念、分类进行深入的探究,案例中经典的图像创意多次与后期课程接轨,使得学生对后期专业课程产生视觉印象.最后,在教学设计中加入课堂总结环节,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学习的印象,适当的布置作业和思考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图形创意的表现方法及实训实质上是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相结合的训练过程,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并辨别图形创意不同的表现形式并热爱创作,就需要充分利用有效的资源,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当学生对图形的表现方式产生浓厚的探询意愿时,学生才会积极的开动脑筋,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也只有学生理解和分清可图形创意各种表现方式的异同,才能不拘束与此,让思维遨游与未知的图形中.

〔1〕林家阳.图形创意与联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周凯.图形创意课教学初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

〔3〕许兴海.关于“图形创意”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2012.

〔4〕高婷.“图”说新语――对图形创意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现代企业文化,2008.

〔5〕唐霖.对图形创意课程的施教体悟[J].美术教育研究,2012.

G642

A

1673-260X(2016)09-0236-03

2016-05-20

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民国时期书籍装帧艺术研究》(14YJC760028);校级青年基金项目《学前儿童绘本形象设计研究》(QS201409)

猜你喜欢
共用同构局部
巧用同构法解决压轴题
局部分解 巧妙求值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非局部AB-NLS方程的双线性Bäcklund和Darboux变换与非线性波
指对同构法巧妙处理导数题
同构式——解决ex、ln x混合型试题最高效的工具
高等代数教学中关于同构的注记
GSM-R网络新设共用设备入网实施方案研究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局部遮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