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钱学森:“我是大科学家钱学森!”

2016-10-22 15:45叶永烈
中外书摘 2016年10期
关键词:蒋英老年痴呆症钱学森

叶永烈

“我是大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是一个谦逊的人,他从未称自己是“大科学家”。然而,在他的晚年,却有一次例外,他竟然大声疾呼自称:“我是大科学家钱学森!”

讲述这一有趣故事的,是钱学森的保健医生赵聚春。

那是在钱学森晚年,久卧病榻,语言不多。有人怀疑钱学森是否患了老年痴呆症。

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兹海默氏症”。据不完全统计,在61岁至64岁的老年人中,患老年痴呆的比率为1%;在65岁至80岁的老年人中,达5%,而在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高达15%至20%。当时,钱学森年已九旬。

于是,趁钱学森住院时,大夫就对他进行老年痴呆症测试。

老年痴呆症的表现之一,就是计算数字产生障碍。大夫按照老年痴呆症的测试“规矩”,问钱学森:“100减7是多少?”

钱学森不假思索回答说:“93。”

大夫继续问:“93减7是多少?”

钱学森迟疑了一下,答道:“86。”

大夫再问:“86再减7呢?”

这时,钱学森发觉大夫似乎怀疑他的思维能力,拿这种测试小学生数学水平的题目对他进行测试,顿时脸露愠色,大声呵斥道:“你知道你问的是谁?我是大科学家钱学森!”

负责测试的大夫先是一怔,然后忍俊不禁。因为这清楚表明,钱学森没有老年痴呆症。

听了赵聚春医生转述的这一趣事,笔者特地查阅了老年痴呆症测试问卷,其中果然有一道测试题:“请受试者计算:100减7是多少?再减7是多少?再减7是多少?依此类推,计减5次为止,每答对1次得1分。”

从2002年起,赵聚春医生接替周顺祥医生担任钱学森的保健医生,直至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病逝。在2002年之前,周顺祥休假时,就由赵聚春代替,所以赵聚春在钱学森身边工作了多年,赵聚春总是称钱学森为“首长”。

给赵聚春医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钱学森的时间观念特别强,非常守时。记得有一段时间钱学森患牙病,需要到301医院补牙。

301医院是部队医院,正式的名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这家医院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1医院”,在1957年6月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不过,在北京叫惯了301医院。这家医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医院。

赵聚春医生事先为钱学森约好诊治时间,每一次都在上午8时。赵聚春总是在7∶30去301医院南楼取出钱学森病历,做好准备工作。将近8时,他到楼下等候。这时,钱学森的黑色轿车会准时到达。一身军装的钱学森下车之后,赵聚春陪他乘电梯上楼,来到牙科诊室,不早不晚,8时整!

一连看了五次牙病,钱学森都是如此分秒不差。

同样,医生到他家给他打针,约好8∶30,他就坐等,但是过时不候。

赵聚春医生说,钱学森体质不错,中年时期几乎不生病、不住院。钱学森的健康亮起红灯,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次体检时,工作非常仔细的301医院化验员从钱学森尿液沉渣中发现了肿瘤细胞。于是,对钱学森进行严格的身体检查,查出尿液沉渣中的肿瘤细胞来自膀胱。这表明,钱学森可能得了膀胱癌。钱学森不得不住院检查。

经过用膀胱镜进行检查,确诊患膀胱癌。著名泌尿科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院士)吴阶平关注钱学森的病情,过问钱学森的膀胱癌手术。

幸亏发现得早,钱学森经过外科手术切除恶性肿瘤之后,直至他98岁病逝,都没有发现癌症转移。

1991年10月16日,80岁的钱学森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中央军委授予的“一级英雄模范奖章”。在授奖大会上,钱学森站起来讲话。当时在场的赵聚春医生说,钱学森穿一身中山装,站得笔挺,声音洪亮。赵聚春特别注意到,钱学森的声音带有金属之声,非常好听。

在80岁之后,随着年岁的增长,毕竟“老而病”乃人生不可抗拒的规律,钱学森的病渐渐多了起来,身体开始走下坡路。他觉得走路困难、双腿疼痛,经检查患“双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不得不坐上轮椅。在家里,钱学森则依靠圆形步行器行走。

钱学森晚年很少见客,那是因为医生考虑到他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外人一多,容易对他造成感染。他每天亲笔写信,写下大量的书信,通过书信与友人交换意见,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接着,钱学森又患“腰椎楔形骨折”,难以久坐。90岁之后,钱学森只能卧床静养。为了使终日卧床的钱学森能够有机会锻炼身体,照料钱学森生活的公务员每天要给钱学森套上钢丝背心,小心翼翼把他放在轮椅上,在房间里转上十几圈,然后脱去钢丝背心,再躺到床上。

毕竟年事已高,钱学森住院的日子也渐渐多起来。钱学森每一次住院,夫人蒋英必定亲自送他下楼,在家门口注视着他被抬上救护车。然后,蒋英到301医院的病房探视钱学森。

赵聚春医生讲述了难忘的一幕:在301医院的病房里,钱学森跟蒋英在那里聊天。晚年的钱学森和蒋英的听力都差,他们似乎都听不清对方的话,聊天时“各说各话”,然而却聊得那样津津有味!

钱学森的堂妹钱学敏则回忆说:“钱学森晚年听力很差,要戴助听器,我跟他说话也要很大声音。有一回在医院里,我跟他谈话,谈到下午快三四点钟的时候,他突然说,蒋英来了。我就奇怪,因为我还没听到蒋英来了呢。一看,蒋英正从电梯出来,往病房里走,他就听出来了,所以他们好像有心理感应似的。蒋英进来之后,把外套一脱,把袖子一挽,然后就给他揉肚子,要正着揉36圈,倒着揉36圈,其中有大圈、小圈。我看见他们两个人互相看着、笑着,两个人就这么贴得很近,互相看着,然后一块数,一圈,两圈,三圈……这么数着。”

蒋英晚年也多病。有时钱学森与蒋英同时患病,钱学森住在301医院,蒋英住在306医院。赵聚春医生发现,他在看望钱学森时,钱学森第一句话就是问蒋英怎么样;而他在看望蒋英时,蒋英第一句话就是问钱学森怎么样。为此,赵聚春在看望钱学森之前,先要弄清楚蒋英的病情;而在看望蒋英之前,先要弄清楚钱学森的病情。

赵聚春医生还记得,2005年3月29日下午,钱学森在301医院对他的秘书和身边工作人员谈人才培养问题。当时赵聚春在侧。94岁的钱学森在病床上仍然那么关注国家的命运,使赵聚春深受感动。

不过,钱学森很不喜欢住院。住院之后,他老是问赵聚春医生:“我什么时候可以出院?”

由于久卧病榻,钱学森肌肉萎缩,原本体形壮硕的他不断瘦削,体重减轻,公务员轻轻一抱,就把他从床上抱起。

就在这个时候,钱学森被怀疑得了老年痴呆症。然而他那“我是大科学家钱学森”一声怒吼,把老年痴呆症的嫌疑甩到九霄云外。

最后的岁月

赵聚春医生说,那时候如无特殊情况,他总是在星期三下午3时前往钱学森家中探望。他一走进钱学森卧室,钱学森会在床上举起手来,伸出三个手指头,表明今天是星期三。如果他有事,提早到星期二来钱学森家,钱学森会说:“今天怎么早来了?”倘若他在星期四前去探望,钱学森会说:“怎么今天才来?”

每一次探望钱学森,赵聚春医生坐在床边,给钱学森量血压、测心跳,钱学森就会把闹钟放在他跟前,让他看时间。接着,赵聚春检查钱学森的脖子、腋窝、淋巴结、心脏、左腿、右腿,最后检查有无褥疮。每一回,都按照程序,一步步检查。有一回,赵聚春发现钱学森右侧腋窝有一颗黄豆般的黑色素瘤,仔细进行了检查。钱学森马上就发觉今天赵医生没有按照程序检查,就追问为什么。

赵聚春医生说,钱学森是与众不同的病人。钱学森是“大科学家”,对自己要服什么药,清清楚楚。每个月钱学森都要请医院给他补充一次药品。每一回,钱学森总是亲笔写一纸条:“司药同志,请给我发下列药品……”接着,他一一开列药品的名称,然后签上名字,交给赵聚春。最为特殊的是,钱学森甚至还附上药品的外包装。赵聚春接触那么多病人,钱学森是唯一如此细致对待药品的人。

有几次,药品的外包装改变了,钱学森向赵聚春医生询问是怎么回事。还有一次,药品的生产厂变了,钱学森仔细询问了药品的成分是否如同原先的那家药厂的产品。

月月如此,钱学森总是事先写好取药的条子以及准备好药品的外包装,交给赵聚春医生。笔者问起医院门诊部是否保存这些钱学森亲笔写的一张张条子,赵聚春摇头说,把这些条子交给司药员之后,他们是否保存就不得而知了。

钱学森另一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大剂量服用维生素。大剂量服用维生素能够有益于健康,这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化学家鲍林的创意。钱学森与鲍林有着多年的友情,尽管鲍林的这一创意在美国有着激烈的争议,但是钱学森对此深信不疑。301医院大夫对此持慎重态度,不主张钱学森大剂量服用维生素。钱学森不向301医院领维生素,而是托人自购维生素C、维生素B、维生素E,大剂量服用。钱学森自称,他的心血管功能不错,是由于大剂量服用维生素的效果。

在钱学森晚年,由于体弱,多次发生肺炎。赵聚春医生以体温37℃为临界线,发现钱学森的体温升到37℃及以上,就马上送301医院住院。如果稍有咳嗽,也立即送301医院住院。

在301医院南楼病房,钱学森常常自称“小弟弟”,因为住在那里的萧克上将比钱学森大三岁,活了101岁;而吕正操上将比钱学森大七岁,活了104岁。跟萧克、吕正操相比,钱学森怎不是“小弟弟”?

每次见到钱学森被送进301医院,赵聚春医生总是为他担心,希望“首长”能够像萧克、吕正操那样超过百岁。钱学森指着一幅油画安慰赵医生,那是在火箭发射基地,在聂荣臻元帅之侧,站着风华正茂的钱学森、李福泽和栗在山。

聂荣臻元帅生于1899年,1992年去世,终年93岁;

李福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国防科委副主任兼20基地司令员,生于1914年,1996年去世,终年82岁;

栗在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国防科委副政治委员,生于1916年,2006年去世,终年90岁。

钱学森说:“我活得比他们都长。”

赵聚春医生明白,那是钱学森在安慰他,让他不要担心。

在钱学森生命的最后几年,身体每况愈下,301医院发现钱学森患“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这是在20世纪70年代新确定的一种病症,是指有的人在睡眠时突发呼吸障碍,反复出现短时间停止呼吸,对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

为了防止钱学森在睡眠时突然停止呼吸,301医院决定给钱学森配置呼吸机进行治疗。当然,戴着氧气面罩进行呼吸是很不舒服的,为了能够说服钱学森接受治疗,知道钱学森听力不好,儿子钱永刚特地画了呼吸机的草图。经过钱永刚和医生的耐心说明,钱学森点头了。这样,钱学森每天有两三个小时戴着面罩,呼吸机给他输入高浓度的氧气。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钱学森血液中氧的饱和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不过,钱学森毕竟已经九十有八,身体越来越虚弱。

万众送别科学巨星

2009年8月6日,温家宝总理来到钱学森家,第四次看望钱学森。当时,98岁高龄的钱学森的精神还可以。温家宝总理说,看到您精神这么好,我很高兴。您把一生都献给了国家的国防和科技事业,祖国和人民永远都会记住您的贡献。

钱学森回答说,按照毛主席、周总理的教导,我做了一些事情。现在老了,不能做更多的事情了。中国要大发展,就是要培养杰出人才。

温家宝说,希望您健康长寿。您是科学家的榜样,也是全国人民的榜样。这几年,您特别关注教育。我每次来,您都提出要大力培养杰出人才。我经常将您的话讲给大家听,努力培养杰出人才,不仅是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

钱学森说,中国要走在世界前列。温家宝接过话头说,我们要努力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

没想到,钱学森的这番话,成为他最后的谈话。

2009年10月31日上午8时,钱学森走完他漫长的98年的人生道路,离开了人世。

笔者请赵聚春医生详细回忆钱学森病逝的经过。赵聚春说,钱学森去世前夕,他自己正在306医院住院,钱学森的保健工作临时交给陈静舟医生。

那是2009年10月28日,钱学森发生呕吐,陈静舟医生接到钱学森亲属电话,马上赶到钱学森家中。经过检查,陈静舟给钱学森开了药。当时,钱学森的体温37℃。

10月29日,钱学森又发生呕吐。陈静舟医生立即报告301医院领导。当时正是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爆发的时候,301医院担心钱学森染上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派了医生带了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快速测定仪来到钱学森家。经过检测,并不是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不过,301医院生怕快速测定仪的检测结果不准确,带回样品到医院进行正规测定,最后排除了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的可能性。

考虑到钱学森接连发生呕吐,而且体温37℃,陈静舟医生认为钱学森必须住院治疗。征得钱学森亲属同意之后,301医院派出呼吸科主任乘救护车到钱学森家,接钱学森住院,钱永刚也陪同父亲一起来到301医院。301医院对钱学森的肺部进行CT检查,发现有阴影,表明患吸入性肺炎。大夫给钱学森戴上面罩,用呼吸机供氧。经过治疗,钱学森的病情一度稳定。

得知钱学森住院,10月30日,赵聚春医生从306医院赶到301医院看望钱学森。当时,钱学森戴着氧气面罩,表情平静,呼吸、血压都正常。不过,赵聚春在检查导尿管时,发现了异常:前半段的尿液无色透明,但是后面的尿液的颜色却像酱油一样深。这无疑是一个凶兆,表明钱学森从肺功能衰竭演变到肾脏功能衰竭。虽然301医院大夫采取紧急救治措施,无奈钱学森已经气若游丝。

当天晚上,钱学森血压下降,处于病危状态。301医院大夫对钱学森实行紧急抢救。无奈,已经回天无术。10月31日,钱学森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临终,他没有留下遗言。

关于钱学森的离世,钱永刚是这么说的:

10月29日吃晚饭时,父亲突然吐了一下。父亲是一位老年人,老年人的身体一旦有变化,我们就必须特别当心,这也是我们多年照顾他的经验。马上测体温,发现父亲体温有点高,当时就决定赶快送医院。

只用了很短的时间,父亲就被送往附近的解放军总医院。

这次与以前不同,一进去就报病危。医生很快给我的父亲进行检查,发现已是严重的肺部感染。可能之前已经出现了轻微的呼吸道症状,但他自己不觉得有什么明显不适,别人也没有特别细心地观测到,等送到医院时,炎症已扩散到肺部。哎,还是有点晚了。

医院很努力,已经尽心了。父亲的肺部出现大面积感染,肺表面只有一部分能供氧,造成身体多个器官因缺氧而怠工,后来血压测不到了,呼吸衰竭,人进入了休克状态。

最后走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痛苦。可以说,父亲走得很安详,这也是我感到些许安慰的地方。

钱永刚还说:

父亲看书看到最后一天,一直到入院前几个小时都在看报纸,看文件。那天晚上出现呕吐症状后,他虽然还能说话,但精神状态变差了,到医院后处于休克状态。

赵聚春医生回忆说,钱学森故后,301医院有人提议对遗体进行解剖,以查明死因。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领导得知,说道:“饶了我们的大科学家吧!”因为在总装备部领导看来,钱学森死于年老体衰,瓜熟蒂落,死因是明摆着的,不必再查了。

钱学森是坚强的人。在晚年,钱学森被“双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锁在轮椅上,被“腰椎楔形骨折”锁在病床上,即便如此,他仍不停思索,以顽强的意志力,关注着国家的命运,关注着时代的步伐。正因为这样,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向温家宝总理发出了震撼教育界的“钱学森之问”。

钱学森去世之后,赵聚春医生关注着蒋英的情绪和健康。蒋英看出赵聚春的担心,对他说了一句话:“我很坚强!”

在钱学森病逝之后三小时,2009年10月31日上午11时,新华社发布了新闻:“我国科学巨星钱学森今天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消息传出,全国震惊。深秋的北京满地落叶。众多北京市民涌向北京的航天大院,悼念这位中国的科学巨匠。人们惊讶地发现,钱学森从1960年10月搬到这里,四十九年过去了,依然住在这幢早已陈旧的老式公寓里。

2009年11月6日上午,钱学森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隆重举行。

钱学森的追悼会没有悼词,但是就在追悼会举行的那天,新华社发表了相当于悼词的长达六千字的《钱学森同志生平》。《钱学森同志生平》称赞钱学森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同志生平》用11个“第一”,概括了钱学森对于中国航天和国防科技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

猜你喜欢
蒋英老年痴呆症钱学森
为蒋英女士题照
钱学森
钱学森之答
延缓老年痴呆症 家庭护理至关重要
哪些人易患老年痴呆症?
钱学森:四菜一汤就挺好
钱归你,奖(蒋)归我
补肾活血方治疗老年痴呆症疗效研究
钱学森
老年痴呆症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