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火炬手』

2016-10-25 05:33陈旖旎
福建人 2016年6期
关键词:金表申奥火炬手

本刊记者 陈旖旎

三个『火炬手』

本刊记者陈旖旎

1 陈华棣老球员传递“足球梦”

不少人沉迷收藏,也有不少人热衷体育。前者是一种经济投资,藏品可以增值保值;后者是一种健康投资,运动能够强身健体。看似毫不相关的两种爱好,在三个“火炬手”身上,却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

中国足球藏品收藏第一人

福州仓山区东升路,有个私人创办的“福建体育博物馆”,在2014年5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

馆主陈华棣今年69岁了,为了办这个体育博物馆,他花了50年左右的时间。有数十载收藏履历的他,从小就显露出收藏家的特质——家中但凡是有些年月的老画册、旧家什,他从不舍得随意丢弃。而成为足球运动员的经历,更是让他自10来岁起就热衷于收藏与体育有关的物品。

博物馆内陈列的,便是半个世纪以来他从全国各地淘来的2万多件体育藏品,范围涵盖10多个大类。其中,仅足球相关收藏就占了四分之一,业内有人称他为“中国足球藏品收藏第一人”。

陈华棣特意在博物馆内辟出两间足球收藏陈列室,里面有签名足球,有各种足球宣传画,还有各个年代珍贵的足球文物图片、足球邮票……目前为止,他收藏的中外体育文件史料、用品等足球周边共5000多件。

“收藏就是把有记忆的东西保存下来,我想我的收藏生涯,就是从这种怀旧情绪中慢慢开始的。”陈华棣说。

这些藏品,一件件都有专属于陈华棣的足球记忆。就说墙上挂的一幅体育宣传画,看着颇为粗糙,但论起价值和意义来,可不得了——它是1930年在乌拉圭举办的第一届世界杯宣传画。这幅宣传画是陈华棣听闻了拍卖消息,特地飞到北京,从拍卖会上拍得的。

他说:“不能亲眼见证比赛,能留下这幅画也是别具深意的。”

关于体育收藏的话匣子一打开,陈华棣就有些收不住了,又指着旁边的另一幅宣传画介绍道:“这是1950年在巴西举办的第四届世界杯,是巴西第一次取得举办权,也是因为二战时隔12年再次举办世界杯,重燃了世界杯的战火。”

有意思的是,这两间陈列室里,除了藏品,时钟是足球图案的,存钱罐也是足球形状的,连电话、烟灰缸都是模拟足球的。陈华棣信誓旦旦地说:“我用60年的时间,来打造一个足球博物馆。”

最大的收藏,是踢球的孩子

陈华棣曾当选2008年北京奥运会福州站的火炬手,他家中珍藏的一张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现场的照片,正定格了那意义非凡的瞬间。

“那一刻,周围的气氛深深感染了我。我的精神得到了升华——我在以另一种形式参与奥运,圆自己的奥运梦,”陈华棣说,“虽然这次宝贵的火炬传递经历不能收藏,但奥运圣火的种子,已经在我心中生根,激励我为祖国的体育文化事业,发挥更多的光和热。”

回忆起当年的奥运火炬传递经历,他感叹道:“这是足球给我的荣誉。”

“我这辈子最执著的,就是我的足球事业。足球最重要的两个精神,是拼搏和团结,我其实就是想通过这些藏品,来展现足球精神和足球文化。”这是几十年来陈华棣对足球认识的积淀,而最初他与足球的交集,只是源于那份单纯的冲动。

陈华棣出生于福州仓山,出了家门走10分钟就是跑马场——那个他足球梦萌芽的地方。儿时,他的目光总会被跑马场上追逐奔跑的足球运动员吸引。小小的他有了人生第一个志愿:成为足球运动员。

这个志愿在他小学五年级时实现了,当时他与小伙伴组建了一支自己的足球队。之后,陈华棣进入福州九中读书,这所学校的前身,是英国人在仓山创办的三一中学,早在20世纪初就引领了中国现代足球运动的风潮。在浓浓的足球氛围中,陈华棣先后于九中校足球队、福州市少年足球队、福建省青年足球队司职前卫。18岁那年,他入选省足球队二队,仍是踢前卫。

后来碰上了“文革”,陈华棣的足球之路无奈中断,直到12年后,他才重回球场。

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陈华棣不再满足于自己踢球了。他先后组建了九中校友队、东升足球队等多只足球队,还担任福州市足球协会主席,承办了1995年全国足球元老精英赛、中国国奥队与乌兹别克斯坦国家队对抗赛等众多有影响力的赛事,又风风火火办起了福州市足球学校、鼓山文武足球学校,带着更多中小学生踢球,为中国培养足球后备力量。

“我是个收藏家。但是,我最大的收藏就是这些踢球的孩子,”笑看着绿茵场上竞逐着青春和梦想的泥孩子们,他的眼角眉梢溢满了骄傲和期待,“我陈华棣就不相信,这群孩子里不会出一两个人物。”

如今年近古稀,足球是踢得少了,但陈华棣的体育收藏和这些孩子们,延续了他对足球的热忱,也延续了他“火炬精神能够在足球事业中永远传递”的期冀。

1947年出生于福州,福建省收藏家协会原会长,福州市足球协会主席,以个人名义创办“福建体育博物馆”,2008年当选北京奥运会福州站火炬手。

2 张祖仁体育老师教你归纳整理

主题收藏有一手

福州另一位2008年奥运火炬手张祖仁,同样是个收藏大咖。

自1982年从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毕业,张祖仁便进了福州二中任体育老师。年近花甲的他,可谓学了大半辈子的体育,教了大半辈子的体育,家中那38000多件体育类藏品,则是他大半辈子的体育收藏日记。

张祖仁体育收藏的门类颇多,除了门票、火炬、瓷器、邮票,还有体育相关的广告、绘画、纪念章、日记本、小人书、火花、扑克、老照片等,林林总总共20多个品类。

走进他家,你几乎没有地方下脚——从墙上到地上,从过道到屋室,从橱柜到床底,到处是各种藏品,不大的三居室俨然成了一个家庭博物馆。然而这一屋的藏品虽多,却不杂乱,大都被他一个主题一个主题分门别类地归置好。

“收藏最好是选择主题收藏。”通过主题收藏,他精心编选、组织了不少具有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高水平收藏专题。

在所有的收藏中,火花是张祖仁深爱的一个品类,其中又以体育火花为最。“小小的一枚体育火花,却是包罗万象,方寸之间尽展体育之风流,着实将运动美与艺术美的融合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收藏的体育火花达万张之多,这些火花也都集成了专题:有体育明星专题、足球专题、各个运动会会徽专题、中国乒乓球运动专题、女排五连冠专题、全运会专题、历届奥运会专题、历届国际奥委会主席专题、奥运会吉祥物、奥运盛况、世界各国奥委会会徽等等,还有一个申奥专题。

从1991年中国迈出申奥第一步,到10年后申奥成功,张祖仁一直默默关注着。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宣布第29届奥运会主办城市为“北京”,莫大的惊喜与激动之下,他立时决心用收藏将这重大的历史事件记录下来。

颇是耗了一番工夫,这个“申奥成功”的专题终于完成,共含申奥成功可口可乐罐、申奥成功报纸、申奥成功电话卡、申奥成功纪念表、申奥成功纪念章、火花、邮票等10多个门类、300多件精品藏品。

这些藏品共同见证了历史,对张祖仁来说弥足珍贵。他还特意将2001年7月13日头版头条报道北京申奥成功的《人民日报》号外,展示在房中一个醒目的位置。

张祖仁,1958年生,福州人,福州二中体育教师,热爱体育收藏,2008年当选北京奥运会福州站火炬手。

古玩店老板把镇店之宝都给了他

在张祖仁收藏的珍品中,还有两件瓷盘也是中国申奥的历史见证。它们的来历,可是个有趣的故事。

1996年,国家体委为了申办2000年奥运会,特意在景德镇订制了一款纪念瓷盘,上面印有“国家体委田径协会”字样。由于那次申奥没有成功,纪念瓷盘便没有大量投产,市面上也就那么几件。

几年前,张祖仁在一家古玩店一眼看中了这两件瓷盘,店长却以镇店之宝之由,拒绝了他的求买。为了得到这心仪之物,张祖仁也是拼了,不仅自己来来回回跑了八九次,上门跟店长培养感情,还介绍了好些认识的收藏家到那店里买寿山石。

“老板被我感动了,”张祖仁笑道,“他说,这两件就算支持你收藏,卖你了。”

但2008年的时候,张祖仁却大方割爱,将这两件纪念瓷盘捐了出去。

当时,张祖仁因出众的收藏履历,成为了奥运会火炬手的热门人选。为了表达自己对奥运的“痴心”,他将10多件珍藏捐给了国家奥组委。

这批珍藏中,除了纪念瓷盘,还有他特意请人雕刻的一组寿山石福娃,以及100多年前的清代八旗兵健身球、清代体育漆画,另有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纪念章、1950年纪念国庆一周年体育大会纪念章等重量级藏品。

初涉收藏时,张祖仁只是抱着怡情养性、锻炼意志的目的,数十年后,体育收藏对他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个人兴趣了,更多的是为了支持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2008年,张祖仁(左一)在福州举办奥运体育收藏精品展

细数福州2015年的大事记,首届青运会的举办是绕不开的一笔,张祖仁当然不会错过这场体育盛事。“这是青运会吉祥物榕榕,这三套是青运邮票,这是青运足球,这是青运茶杯……”前前后后共入手了300多件青运会周边,张祖仁花了6000多元钱,妻子还为此唠叨了他很久。

当被问及为什么要收藏这么多青运纪念品时,张祖仁笑着说:“我是体育老师,体育运动是我一生挚爱的事业,收藏也是我的挚爱,首届青运会选择在福州举办,这是我们福州人的骄傲,要用各种方式全力支持。”

他说:“购买纪念品做藏品,除了收藏的热爱,也是用另一种方式在支持青运会。”

为了纪念北京奥运会,张祖仁特意请人雕刻了一组寿山石福娃

藏而优则展

张祖仁珍藏了不少老照片。他曾为了收藏200多张新中国成立后的运动会老照片,用20000多张体育门票和其他博物馆门券与藏友交换。代价虽高,但在张祖仁看来,这些老照片是体育运动史最直观的体现,收藏它们是值得的。

“特别是这张老照片,最为珍贵而且很有意义,”张祖仁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张泛黄却保存极好的照片,“这张老照片是福州市的一个选手,叫刘华金,奥运田径选手,唯一的一名福州选手,代表中国参加了奥运会。刘华金又是我的队友!”说着,他不由竖起了大拇指。

张祖仁也曾是一位田径好手。他在福州读完小学、中学以后,一腔热血投入田径运动。天分加勤奋的化合作用就是:1973年到1975年,他卫冕了全省青少年跳高三连冠。1973年他还代表福建参加全国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得跳高第三名的好成绩。

这些荣耀都被定格在了一张张相片中,被他郑重其事地装裱起来。

藏而优则展,2001年至今,张祖仁已经举办了20多次收藏展,其中不少是体育文化藏品展,而2008年办在北京奥运前的就有不下3场。

一次,张祖仁在林则徐纪念馆内办展,有对从台湾来的老夫妇前来参观。老先生一见张祖仁,就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说:“张老师,看了你的展览,我感觉跟别人的不一样,你这展览非常生动,不但展览了大陆的奥运史、体育史,台湾的奥运史、体育史你也展览了。”

之后,那位台胞说了句让张祖仁深念至今的话:“我也想台湾和大陆能够合办一个奥运会。”

3 郑金表村主任带你追星

郑金表,上世纪40年代生于晋江市深沪镇运伙村,现第16年连任该村村主任,晋江市球迷协会会长,在家自办“体育文化展览馆”。

举头望明星,低头见签名

晋江市深沪镇运伙村的村主任郑金表没当过奥运火炬手,但在福建,他也称得上是体育收藏界的一位知名“火炬手”。

他珍藏了一把祥云火炬,摆在他自办的金表体育文化展览馆里。说是展览馆,其实就是一幢普普通通的三层民房——郑金表一家住在三楼,下面两层则被他的上万件体育相关藏品给占满了。

有人戏称,在金表体育文化展览馆中,是“举头望明星,低头见签名”。这话可一点都不夸张。

楼道和展厅墙上,挂满了郑金表与姚明、易建联等国内外体育明星的合影;展柜里,陈列着明星签名册、签名球帽和其他带签名的体育纪念品;隔板架上,摆放着CBA全部球队的签名篮球;衣架上,挂着诸多国内外体育明星的签名球衣……郑金表说,给他签过名的明星不下600位,签过名的球衣也有四五百件。

除了篮球,他的收藏还涉及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众多运动种类,藏品囊括签名合影、签名队旗、签名比赛用球、纪念册、纪念封、纪念币、比赛门票、运动会会徽、赛事吉祥物等等。

北京奥运纪念品是他藏品中的重头戏。最抢眼的,自然是馆中“无死角”包围你的各个型号、各种材质的福娃。据郑金表透露,因场地有限,他收藏的福娃无法全都展示出来,一箱箱堆满了好几个房间。

“福娃个个都喜庆,”谈起对福娃的钟情,郑金表给出的答案很简单,“奥运会第一次在中国举办,我当然要收集全。”

为了纪念北京奥运会,他还特别设了个奥运展示区。一张张精心保存下来的奥运会门票,仿佛在对我们娓娓讲述着当年郑金表在短短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走遍北京31座奥运场馆的那份执著。

CBA每名球员都逃不过我的手掌心

郑金表年轻的时候就是个体育迷。

在他珍藏的老相片中,有一张1974年他穿着球衣与其他篮球运动员的合影,原来身形高瘦的他,曾参加业余乡村篮球队,是队中骁将,取得过不错的成绩。

后来没打篮球了,他就改追星,而且还是“职业追星”,他的收藏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追”来的。

虽说郑金表的本职是村主任,然而他业余的身份更为人们所熟知——大写的“超级球迷”。这四个字,是曾带领中国女排夺得2003年世界杯冠军及2004年雅典奥运会金牌的陈忠和赠与他的题词。

1999年,晋江市球迷协会成立,郑金表先后担任副会长、会长,主要负责晋江篮球、排球等赛事的客队接待工作。这个身份,俨然成了郑金表追星的强力助攻,“当时CBA每名球员都逃不过我的手掌心,都给我签过名。”郑金表说着憨憨地笑了。

郑金表追星,从不守株待兔,而是主动出击。10多年里,他山南海北地追逐各项赛事,追逐各种体育明星。为了找他们签名、合影,在餐厅外排满球、坐在酒店大堂等一天、一间一间敲运动员房门等疯狂的事情,郑金表可没少干。

后来他也琢磨出了一些道道来,如赛前要签名、合影比赛后好——这样就能避免运动员因比赛失利而心情不佳;再如先找教练或领队合影,再找运动员签名——“擒贼先擒王”,这样运动员就不好意思拒绝了。

展览馆中,各个型号、各种材质的福娃“无死角”包围你

无论是追星还是玩收藏,需要投入的精力与财力,那都是不可少的。郑金表是个一清二白的村主任,加上收藏的很多东西都不能增值,对于他这种“败家”的爱好,很多人都表示理解无能,就连他的老婆有时也会抱怨几句。

听到这些声音,郑金表只是笑笑。在他看来,为了体育收藏,一切投入都是值得的,将兴趣当作事业来做的自己,也是快乐的。“觉得烦的时候,到这里(金表体育文化展览馆)走一遍,就感到什么烦恼的事情都忘记了。”

猜你喜欢
金表申奥火炬手
谁偷了金表
传递火炬
金表是谁偷的
谁是小偷
日本出现首起申奥标志侵权案
马庄文明“火炬手”孟庆喜
柏林要申奥激起一片质疑
一块金表的传奇
完美火炬手
我也成了火炬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