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绣娘

2016-10-25 03:48岳海泉
国企管理 2016年8期
关键词:绣娘厂里军工

文/图 岳海泉

军工绣娘

文/图 岳海泉

“9·3”阅兵,新一代预警机惊艳亮相。预警机是空中指挥所,是整个飞行队伍的神经中枢。这神经中枢里最精密的一部分器件是由手工焊接的,而完成这项工作的就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女技师潘玉华。

工作21年来,潘玉华凭着一双巧手焊接了很多我国军工、航天领域先进飞机、卫星的零部件。21年间, 她一直专注于微系统集成制造的无线电装接手工焊接工作,从一名普通的操作工人成长为一名优秀技师。

练绝技

入职之初,潘玉华曾因一时粗心大意,导致元器件变成废品,当她亲眼看到飞行员的训练后,深刻体会到了自己岗位的重责,“尽管产品制作过程中难免失误,但当我真正看到自己做的东西,谁在使用它,谁在进行操控的时候,我知道对自己要求严格,就是保障使用我们产品的人的生命。”此后,同事们常常看到她为了研究焊接技术和工艺流程独自加班练习的身影。

2009年的一天,技术员梁剑东拿着一块有故障的电子板找到潘玉华,要求她把硬币大小的电子板上面的1144个“小腿”拆下来,找到故障后再原样焊回。

屏气凝神,全神贯注,接到任务的潘玉华一口气完成了电子板上所有“小腿”的焊接,因长时间保持一个焊接动作,她的整个身体都有些僵硬。

“焊接后的电子板跟原厂出来的几乎一样,基本看不出拆接的痕迹,潘玉华真是把每个细节都做到了极致。”梁剑东慨叹地说。

潘玉华把这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变成驾轻就熟的绝活。现在她完成一块1000多根的植柱只需要两个多小时。

求卓越

为了掌握各项新技术和新材料,潘玉华长时间泡在现场,研究焊接技术和工艺流程。如今,厂里很多最精密的焊接都是最先经她手实现,而为了带动厂里更多人掌握先进焊接技法,她也是厂里最为严苛的师傅。

“要做好这项工作,除了执著与专注,没有捷径可言。”在平日的训练中,哪怕一个耗时几十秒的细小操作环节,为了做到最优,她都会让徒弟们重复数十次,“任何细小差错都会对电器性能产生差损,我对自己、对徒弟的要求必须严格。”潘玉华说。

成名匠

承担着电磁空间尖端装备的核心微波集成产品预研试制、装备生产重任的潘玉华,为了适应产品战略的深化改革,在不断提升手工焊接能力的同时,积极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摸索,并向团队成员分析最新的经验,给产品的可制造性、工艺方法的固化提出了大量好建议。

在某代导航项目研制过程中,潘玉华创造性提出焊了接金属改性、传热控制夹具设计、回流曲线优化等多项关键建议并被采纳。她带领团队迅速突破了大尺寸陶瓷基板无助焊剂焊接这一行业公认的技术难题,实现了高焊接强度、高气密性与高效率生产的协同,使得该项目核心功能模块的研制周期缩短了40%,确保了该重大项目的交付节点。

就在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潘玉华入选为“最美职工”,她也是其中唯一的女性。

当问及她对广大女职工有什么寄语时,潘玉华说:“精湛的技艺靠的是专注与磨砺,凭的是传承与钻研,与性别无关。只要坚持与付出,女性一样能成为‘大国工匠’‘技术名匠’”。

编辑/木 青

猜你喜欢
绣娘厂里军工
一家三代绣娘,用百年风华传承乱针绣
钱晨霞:“江南绣娘”的“綵衣堂”创业之旅
基因工程菌有什么本领?
倪进明
军工品质 行创未来
雄安新区 河北军工新未来
顾帅圻:将“军工范儿”进行到底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绣花针」——绣娘的守望
生意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