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的思考
——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

2016-10-25 06:51肖应泽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博览园年画文化遗产

肖应泽

(安徽省芜湖市文化馆,安徽芜湖241000)

关于建设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的思考
——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

肖应泽

(安徽省芜湖市文化馆,安徽芜湖241000)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及文化意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质和蓬勃生命力。近年来,很多地方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来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文化自觉的做法,值得肯定。遴选典型代表性项目精心打造,分类构建、多层展示,综合运用现场展示与虚拟技术,尊重历史,还原本真,是对建园的基本要求。

非遗;遴选;分类构建;全息技术;本真

近年来,安徽省芜湖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作为方特主题公园的第三期。芜湖市是一个经济并不十分发达的省级次中心城市,在成功推出“方特欢乐世界”、“方特梦幻王国”两大国际级的主题游乐公园之后,又做出如此大气魄、大手笔的文化产业滚动发展谋划,体现了决策层的战略眼光和担当意识,这一令人振奋的文化产业项目,无论从文化层面的观照还是从社会、经济等层面的利好来看,都十分重要和必要,如果建设得科学合理,定将惠及后代,泽被千秋!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蕴含的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及文化意识,体现着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笔者想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建设,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遴选世界级、国家级“非遗”项目,精心打造

我国的“非遗”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根据中国非遗网消息,目前我国的非遗资源达87万项,进入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有7万项,世界级“非遗”已达34项,排名世界第一。如何在一个园中选用富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来展示其历久弥新的文化魅力,确实是个难题。笔者以为,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以对文化的敬仰与尊重为前提,应结合本地实际,首先选择我国的世界级、国家级“非遗”典型项目来精心打造!譬如本地的宣纸制造工艺、蚕桑丝织技艺、铁画煅制技艺、无为鱼灯等,因为这些都是“品相”杰出——具有人类智慧杰作的突出价值,“血统”正宗——对相关地区及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有特殊价值,“生存”顽强——即能体现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能拥有相应的传承机制的项目。所选项目建设要在有关专家指导下进行,以杜绝其无端流变及异想天开。

二、按照国家通用标准分类构建、多层展示

我国目前关于“非遗”,共分为十大类:(1)民间文学;(2)传统音乐;(3)传统舞蹈;(4)传统戏剧;(5)曲艺;(6)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7)传统美术;(8)传统技艺;(9)传统医药;(10)民俗。博览园可以考虑分类建设,这样既便于受众在有限的时间内选择参观,又能照顾到受众根据自己的知识需要和兴趣点重点观瞻,还能方便受众从中进行比较、辨别、联系。多层展示主要是指利用电脑界面,既有浅显的概述,也有较深层的知识传达,为受众提供多层选择的可能性。例如:作为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民间工艺品——年画,是一种承载着人民大众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也是民间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和工具,我们可以将中国著名的“四大年画之乡”——绵竹年画、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的年画集中展示,让受众了解几类年画的风格、手法、题材、历史、发展脉络、代表性传承人等方面的知识;熟悉年画的工艺大致都是:画稿、构线、木刻、制版、印刷、人工彩绘、装裱等几道工序。再深层可以让受众了解到年画的分类,如按印制工艺可分为:木板、水彩、扑灰、胶印等。按着色层次可分为:单色、黑白、彩色等。这样,受众可以只是走马观花式的比较着看看几类年画,也可以参考文字、图片等作一步步的深入了解。

三、重视现场展示与全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的综合运用

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类,前者的文化成果主要是以物质形态存在,如建筑、运河等,后者当中虽然也有在最后转化为物质实体的,但其主要方面是在创作的过程之中。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遗”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它主要包括:(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遗”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非遗”具有较强的技术性、行为(实践)性(仪式、节庆)、符号性(知识体系)、口头传承性等特点。所以,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对象主要是“物”,而“非遗”主要展示的重点不是物质性的成果,而是技术、行为、观念及符号系统等,可以说,“非遗”的展示要比物质文化遗产复杂得多,艰巨得多。我想博览园可以引进“非遗”传承人驻场展示,打造文化街,同时销售“非遗”产品、纪念品等。如国家级“非遗”项目“芜湖铁画锻制工艺”,可以邀请传承人根据客人要求,现场锻制侧面肖像、小动物等,作为旅游纪念品,备足各类铁画货源供客人选购。此外,以全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声、光、电高科技手段在博览园里应得以充分综合运用,所谓全息技术就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技术,目前分三种:(1)空气投影和交互技术;(2)激光束技术;(3)360度全景显示。全息投影技术是真正呈现3D的影像,可以让受众从360度的任何角度观看影像的各个侧面,并无需佩戴眼镜,舞台上立体的虚拟物(人)栩栩如生(目前日本的舞台上运用较多)。我想,以全息技术作技术支撑,可以很好地打破时空的局限性来展示众多“非遗”项目,还能方便受众的参与和互动,增加文化旅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也才能让一园呈现全国众多代表性“非遗”项目成为可能。

四、尊重史实,还原本真,再现“非遗”项目的完整过程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传统文化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洋化”、“简化”、“商业化”、“游戏化”、“粗鄙化”甚至“恶搞化”之风日益猖獗。我想,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一定要力争尊重史实,返璞归真,深刻挖掘传统文化的人文内涵;要唤起全社会各不同阶层、各年龄段人们的文化自觉和对于本民族、本地区文化遗产的真实记忆;营造全民保护、热爱“非遗”的良好文化氛围;担负起促进民族认同,维护文化多样性的时代责任。千万不能想当然地拿“非遗”作商业资源,不负责任地搞些似是而非的娱乐项目,玷污了文化,更误导了认知,贻害无穷!此外,要根据“非遗”的特点,以文化为主线,尽量完整再现其过程,展示其流程,概述其影响,说明其现状等。比如“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就应该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以及由此生产的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织锦和缂丝等丝绸产品,同时也包括这一过程中衍生的相关民俗活动、五千年来它对中国历史做出的重大贡献、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的深远影响,还应该介绍这种传统工艺及民俗仍活态保存在今天的江、浙的太湖流域及四川的成都地区等。值得一提的是,博览园应该重视芜湖、安徽本土“非遗”项目的建设,可以开辟专园。另外,要对各项“非遗”的核心技术内容加密,防止非法外泄。诚然,让一个企业自主投资建设的博览园,承担过重的政府文化职能,确实有失偏颇,如果政府能够从文化、经济等方面大力支持、全面引导,将会更加有利于博览园的文化功能的彰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发挥。

以上是笔者对非遗博览园建设的几点思考,包括对项目的遴选、分类构建、多层展示、高科技运用及确保项目的原汁原味等看法,旨在为博览园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G123

A

1005-5312(2016)05-0190-02

猜你喜欢
博览园年画文化遗产
浅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设计问题及解决策略
与文化遗产相遇
牛年画牛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年画
国内首座古民居博览园已初具规模
缸鱼年画之旅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广西·田东建成中国杧果文化博览园
世界葡萄博览园系列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