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挂职交流在大型国有煤炭企业的实践与应用

2016-10-26 07:34李中伟
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

李中伟

摘 要:干部内部交流作为永煤集团干部培养工作上的一项创新,在实施以来,交流的不仅是干部,更是先进的管理方法、理念、文化。人才经过交流,饱经历练,增长了才干;工作因为交流,转换思路,辟出了新境。与永煤集团类似,伴随着过去十年煤炭行业黄金时期,产生了许多亿吨级煤炭企业,但这些企业大部分都是通过兼并重组产生的,很多都是世界500强企业,但是同样内部单位之间参差不齐,也面临着消除差距、提升效能这一目标,因此,永煤集团这种干部内部交流方式应该是一种提升管理的积极探索,对于大型煤企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借鉴。

关键词:挂职交流;对口帮扶;双向流动;国有企业

近年来,永煤集团通过投资新建和并购重组等方式实现迅速扩张,在企业规模急速扩大的同时,面临“板块多、区域广,发展不均衡,管理难度大”的困境。通过加强本部与外部的短期干部交流,推动管理人员管理成果共享、制度共享、抓手共享,充分发挥内部协同效应,提升集团公司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挂职交流的主要内涵

干部内部交流是指干部交流的一种。根据《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干部交流,是指各级党委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通过调任、转任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工作岗位进行调整。永煤集团干部内部交流是指在永煤集团范围内,通过挂职、轮换,把优秀的年轻干部、有发展潜能的管理人员在矿厂、省内外、机关与基层、相近岗位不同单位之间相互交流,实现管理成果共享、管理制度共享、管理抓手共享的一种干部培养方式。

二、永煤集团开展挂职交流的思路

内部干部交流的基本思路是,结合安全生产实际和干部的专业特长,鼓励本部与本部之间、本部与外部(子公司)干部双向流动,原则上三个月以上、一年以内的短期挂职锻炼。干部内部交流比例原则上为现有管理人员的2%-3%,确保干部交流的数量和质量。

三、永煤集团开展干部挂职交流的主要做法

为了确保干部内部交流的效果,达到真交流、真提升的目的,永煤集团积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严格选人程序

根据安全生产需要,结合年度干部考核结果,通过集体研究、干部交流意愿调查等方式,拟定干部交流推荐人选,并主动与拟交流单位进行充分沟通协商,无异议后方可确定人选。

(二)签订帮扶协议和目标责任书

由帮扶结对单位共同制定帮扶计划,签订帮扶协议,每一位交流干部与交流单位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交流结束后,交流单位组织相关人员对交流干部进行考核,并出具书面鉴定意见。年终永煤集团将依据帮扶计划完成情况和服务满意度进行综合考评。

(三)干部内部交流方式

1.本部与本部相互交流:永城本部矿井单位之间、以及矿井与地面单位之间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本部与外部互派干部对口帮扶:永城本部矿井单位与外部矿井单位之间互派干部,制定帮扶计划,签订帮扶协议,定点帮助扶持,取长补短。

3.外部到本部挂职:外部单位选派有潜力的优秀干部分批次来本部挂职。驻外子公司与挂职单位商定挂职职务并定期召开座谈会。挂职人员纳入到挂职单位管理,每两周撰写一次心得体会,每月进行考核,心得体会、考核结果反馈到所在单位,所在单位根据考核结果计发挂职人员的工资和奖金,挂职期满由挂职人员填写《永煤挂职干部总结鉴定表》,由挂职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进行鉴定,鉴定结果报组织部和所在单位。挂职人员返回单位后,拟定专题撰写改进提升方案,结合所在单位实际予以实施推广。

(四)干部内部交流保障机制

1.“选优择优”的推荐机制。只有交流优秀的、最有培养潜力的干部,才会真正发挥人才的“火种效应”,所以,交流的重点对象主要选取副科级及以上干部、后备干部以及技术好、业务精具有发展潜力的专业技术人员。一是推荐形式多样化。采取个人自荐与集体推荐相结合的办法。个人自荐是指,有意向参与挂职交流的干部向本单位组织人事部门递交自荐申请书,由本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对自荐人选的资格条件进行审核,列出符合条件的人选名单。然后,提交会议进行研究,根据分配名额、干部培养方向和个人特长等确定人选。集体推荐是指,各单位、机关各部门结合年度干部考核结果,通过集体研究、干部交流意愿调查等程序,拟定推荐人选,主动与拟交流单位充分沟通协商无异议后,行文报永煤集团党委组织部,统一开具介绍信进行交流。二是实行竞争择优选拔。各单位在初步确定推荐人选基础上,根据年度干部考核结果、个别访谈等方式,全面、客观、准确地了解其德才表现、工作实绩、个性特点和群众公认程度等。对企业文化践行差、干部群众意见较大、表现较差的人选,不列入交流对象。

2.“双向流动”的交流机制。改变过去相对单一的交流方向,根据干部培养锻炼的需要,拓宽为“双向”的交流渠道。一是“由内向外”的对口帮扶。永煤集团组织人事部门发挥牵头协调作用,选派永城本部单位优秀干部到外部单位交流,制定帮扶计划,签订帮扶协议,传播先进理念,推广应用制度,定点帮助扶持外部单位。同时,使本部干部角色换位、置换环境,提高应对复杂局面和处理疑难问题能力。二是“由外向内”的交流学习。外部单位选派有潜力的优秀干部分批次来本部交流。由驻外子公司提出交流申请,永煤集团组织人事部门与本部单位进行沟通,驻外子公司与交流单位商定交流岗位。通过“由外向内”学习,交流人员纳入到交流单位管理,使其亲身、近距离体验本部单位的管理,深入领会先进、成熟的管理机制和制度,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升改革创新能力和科学管理能力,为其在原单位推广、实施奠定基础。

3.“真交流、真提升”的管理机制。在内部交流工作实践中,由于对交流人员的管理不够到位,交流干部容易出现走马观花的心态,达不到“真交流、真提升”的效果。为解决这一难题,一是明确交流三方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组织人事部门、派出单位、接收单位“三位一体”的交流人员管理机制,明确各管理主体及其职责。永煤集团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做好内部交流干部的选派、宏观管理、督促检查和考察建档工作,及时掌握干部交流期间表现情况;派出单位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消除后顾之忧;接收单位具体负责交流干部的日常管理,对交流干部的积极性给予保护,主动为交流干部创造工作条件,发挥其特长优势,在管理上同本单位干部职工一视同仁。二是实行交流绩效考核。三方管理主体要结合交流岗位实际,明确交流人员的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增强交流人员的责任感和工作主动性。接收单位每月对交流干部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反馈到派出单位,派出单位根据考核结果计发交流人员的工资和奖金。交流学习的干部要依据所学,回到原单位制定本部管理办法的具体推广计划,由派出单位对计划的实施进行效果评价。交流期满,由接收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进行鉴定。永煤集团将依据帮扶、推广计划完成情况以及交流鉴定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存入干部个人档案,并作为提拔使用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三是实行动态信息管理。建立交流干部信息库,及时收集和掌握干部挂职情况。要求交流干部每两周撰写一次心得体会,实现对挂职干部动态、直观、全面的评价印象。同时,在内部报刊、交流座谈会上交流优秀心得体会文章,在更大范围内共享交流成果。

4.“四位一体”的保障机制。从健全保障机制入手,努力为交流干部提供良好的锻炼环境,让其能够全身心投入交流工作。一是落实工资待遇。由派出单位与接收单位相结合,在帮扶协议中具体约定,不得以其他理由降低工资标准,确保正常发放。二是加大激励力度。为调动各单位开展干部短期交流工作的积极性,实施项目带动,对交流干部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激励。交流结束后,对表现优异、经过后续培养观察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的,鼓励交流干部到接收单位工作,永煤集团按照单位、个人“双向选择”的原则正式办理调动手续。三是实施人文关怀。对交流干部进行必要的人文关怀,是很多交流干部能够沉下心来干好工作的关键。交流期间,建立交流单位主要领导与交流干部定期谈心制度,在工作、生活上多给予帮助指导,让交流干部无后顾之忧。四是开展交流宣教。通过加强对干部内部交流工作的教育和宣传,切实解决思想认识和观念方面的问题,使各单位领导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使派出单位领导能够乐意把优秀干部选送出去交流,使交流单位领导放心给交流干部交任务压担子,使挂职干部克服“镀金”思想和畏难情绪,真正把交流岗位作为施展才华、提升能力的平台。

四、实施效果和意义

干部内部交流,最初是为了适应永煤集团多元化、快速扩张过程中,干部、企业文化、管理经验大碰撞而提出的,实施过程中发现,这种方式搭建了资源共享的交流平台,促进了企业文化深度融合,有力支撑了企业兼并重组。同时,在今天企业从快速扩张进入稳定发展以后,干部内部交流依然在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内部交流,能够引导干部这种宝贵资源在不同岗位之间有序流动、优化配置,从而推动永煤本部于外部不同单位之间消除管理差距,实现管理效能整体提升。

截止目前,永煤集团参与挂职交流的干部达700余人次,本部单位主动要求要把优秀的年轻干部交流出去,外部子公司积极组织有发展潜能的管理人员来本部学习。永煤集团鼓励化工、有色金属等板块的干部到煤炭板块挂职交流,进一步加快了经验传播,推动了管理成果共享,切实提升了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国有企业
分析国有企业互联网党建系统的开发与建设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筑牢国有企业的“根”和“魂”
国有企业利润保持稳步增长
国有企业利润保持稳步增长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